汤云明
人过中年,经历了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的春节,而在这些美好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少年时代那些简单而又温暖、渴望的春节。
元旦过去,虽然还是很寒冷,但风儿大了起来,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街市里的年味也越来越浓烈了起来。在失眠、多梦的夜里,我辗转反侧,仿佛又回到从前。帮扶五保户、爱国卫生大扫除、慰问军烈属、清淘水井、摘松毛捂白酒……一桩桩往事在脑海里浮现了出来。
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几家五保户,每年的春收和秋收粮食归仓以后,他们可以按人口分到应有的口粮。现在想起来,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人人生活有保障,还真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每年春节前,还会有部队的战士来给生产队的五保户送东西,有的是粮食、也有的是生活必须的棉被、煤炭等物资。
为了干干净净过个年,好让新一年的美好愿望重新开始,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力所能及打扫和整理一下小家环境卫生。通常会用一个新的扫把掸去墙壁和屋顶上的尘土、蜘蛛网后,再用石灰水刷白一下墙壁,如果分隔房间的是篱笆或木板,也会找来旧报纸把它裱白,如果条件好的情况下,还会买来油漆漆一下大门,然后对被褥、衣物进行大清洗,最后是把各家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
每到春节前几天,镇上的人就会顺着小街来一家一家检查,然后在每家大门旁边贴上落款是“县爱卫会”写有“清洁”、“最清洁”、“不清洁”纸条标签。当然,大多数人家贴的都是“清洁”,只有少数人家被贴上“最清洁”,在小孩子眼中,这就是一个家庭莫大荣誉。要是哪家被贴上“不清洁”是很耻辱的事。
慰问军烈属也是很隆重的事,在我记忆里,那几天,镇上的人都会带着敲锣打鼓的队伍从小街上走过,每到一个军烈属家庭,都会停下来一边敲锣打鼓,一边为他家贴上对联和门画,还会在门头上贴上一张长方形的印有“光荣之家”或是“参军光荣”大字的金色图画。要是有烈士家庭,除了贴上对联和门画以外,还要送给一些慰问品。
还有一件事就是到山上采摘松毛来给大人捂白酒。春节前几天,也正好是寒假,小伙伴们经常要背起背篓,天刚亮就出发,到几公里以外的县城周边山上采摘松毛,一般要到中午时分才能回到家。大人会在春节前三天开始捂甜白酒。方法是用糯米浸泡透后,再用大火蒸熟,趁热兑上些冷开水,拌上甜酒曲,装在大瓦缸里,盖上盖子,再把瓦缸装在一个更大的容器里,用松毛严严实实的捂起来。青松毛有保温和发汗的作用,它能保持瓦缸里的白酒在30度左右的糖化发酵温度。三天以后,在除夕这一天刨开松毛,又香又甜的白酒就捂成了,它是当地人家过年时的必备食品。
时间一晃,40年光景就过去了,我也从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孩子变成了头发花白的中年人,所在小县城变成了省会城市一个区,融入了城市发展,也没有了原来的农村气息。特别是经过这几十年改革开放,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改变了,当年生产队帮扶的五保户变成了国家帮扶的低保户。卫生大扫除和慰问军烈属仍然年年在搞,但变换了形式。家门前的那些老水井已经停止了使用,也就没有人再去淘水井。摘松毛捂白酒也已经成为了过去,因为现在可以吃的年货太多了,又很方便去买,现在的人都不会去捂一大瓦缸的白酒,即使想吃,也只会去超市里或集贸市场上按需要量买来吃。
wǒ men小时候左盼右盼的过年,这个千年传统节日,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常过常新,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时俱进了。唯一没变的是对祖先和自然的敬畏,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对家国的感恩和祝福……
作者简介:
汤云明,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师、编辑,作家、诗人。云南昆明晋宁区人,1973年出生,199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为晋宁区内部刊物《园区报》编辑,区文联《月山》文学季刊编辑。出版个人诗歌集《岁月之上》、散文随笔集《随言散语》,获得全国性文学征文奖项1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