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散文美文 掸去心间的尘垢

掸去心间的尘垢

收录时间:2021/6/21 2:18:27

关键字:白豆  黑豆  凡人  把持  

阅读:155
下一篇:无根也生

在这个世界上,富人很少,穷人很多,圣人很少,凡人很多。于是大多数人还是处于穷人和凡人之间。

乞丐或许看起来比较脏,但他们大概只脏在众人的视野中。而有些人虽衣冠整洁,但内心深处却脏不可言。如果说一个人的体貌很脏,wǒ men只需要让他洗个澡,给他换身衣服,或许他还可以回到常人的阵营里来。

而当人的灵魂不干净的时候,往往是无药可救。因为对于病入膏肓的人,连扁鹊这样的一代名医都逃之夭夭,况且一般的医者。这就像一个不洗澡的人,纵然你天天为他换衣服,也无法遮掩他的体臭味。只有让他多洗澡,勤换衣服,才能从根医起。除此之外还要施之于常人应有的教化,他才能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中来。

在我看来病从口入,但很多病却要从心治起。因为健康的心态和纯洁的xīn líng,方能使人面对一切难题而迎刃解决。静心、慎独,是人修身养性的法则。唯有“吾日三省吾身”,才能使wǒ men更好地把持自己。宋代有个叫赵叔平的人,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人。为了检验自己的善恶之心,他找来三个器物。其中一个用来装黑豆,中间的空着,另一边的装白豆。当他头脑萌生一个善念的时候,他取一颗白豆放在中间的容器中。当萌生恶念的时候,他取一颗黑豆也放在中间的容器中。每天晚上都去数一下,白豆多少,黑豆多少。刚开始,白豆少黑豆多,中间是白豆与黑豆相差不大,在后点是白豆多黑豆少,末了,中间的容器里只有白豆,没有一颗黑豆。就是这样数豆正心,就是这样的克己正心。使他游刃于朝堂,闲散于乡野,也使他和欧阳修被世人称颂的“清风明月两闲人”的赞誉。

做为非圣贤的凡人,wǒ men的隐私或许便是一种蒙蔽在xīn líng上的污垢。因为见不得光,因为又怕见光,于是在wǒ men一味的遮掩下。漫天的黄尘,终于在不尽的岁月中变成了掩埋wǒ menxīn líng的黄土高原。wǒ men不敢去揭开这层污垢的硬壳,是为了保全wǒ men做为人的颜面,也是怕丢了人的颜面。而圣贤的楷模,只能是做为wǒ men与人交流的谈话资本,更或者是wǒ men教化子孙的本钱。因为在wǒ men看来,有些事wǒ men可以去崇拜它、敬仰它、欣赏它,但wǒ men并不一定要去那样做。

人们只喜欢在现实中,按照现状去真实的活,去随心所欲的活。太多的束缚,只能被他们所践踏。很多事可以做,但不可以去说,而有些事可以去说,但不一定去做。埋在内心深处的无论是高尚的,还是低俗的。却要看和谁去说了,和亲朋是一种说法,和陌生人又是另一种说法。人的多重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展示。而对于那些不光彩的事,他们宁愿一辈子烂在心里,也不会告诉别人。不能告诉人的,大概不是因为信任的问题,而是因为难于启齿的问题。于是这些留在心底的秘密,变成了一种隐私,一种不见天日,也见不得天日的隐私。而这些隐私的源头,只是因为人们膨胀的欲望在涌动。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自己的隐私,至少我是有的,至少我是没有勇气把它们全都暴料出来。是为了自己那点做人的尊严,可我并没有一味地放纵自己。而在静心、慎独中,修整着自己、把持着自己。怕潜藏在自己灵魂深处的欲望,彻底蒙蔽了自己判断是非的眼力,而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中。古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佛家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些皆因一欲而起。

于是wǒ men要在清心寡欲的时候,常去抖落蒙蔽在你xīn líng上的那一层尘垢,使你能够更好的修正自己、把持自我、提升自己!

白豆  黑豆  凡人  把持  

下一篇:无根也生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