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毅力和节约创造财富。
——本杰明·富兰克林
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印度裔美国学者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国出生的埃斯特·迪弗洛、美国学者迈克尔·克雷默三人,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所提出的实验性方案”。
获奖结果公布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委员托斯滕·佩尔森对媒体表示,评委会表彰这三位获奖人基于多重原因:
第一,三位获奖人研究的如何减贫的主题,是关乎人类命运的重要议题;
第二,获奖人用试验性的研究方法来寻找可靠解决方案,包括贫困的根源是否被掩盖的问题,如何能够找到更有效的减贫方法;
第三,三位获奖人的研究经过时间检验,通过干预措施,对减贫起到了实际的作用。
差不多时隔40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聚焦发展发展经济学,将人们的关注点导向穷人、贫穷与人类的共同发展。
实证探索贫困原因
诺贝尔经济学奖在颁奖辞中写道: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进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人们抗击贫困的能力。在仅仅20年的时间里,他们以实验为基础的新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
《贫穷的本质:wǒ men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便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写的研究成果之一。
不迷信于穷人懒惰等刻板印象,两位研究者通过实证探究贫困的根源,发现处在贫穷状态中的人和普通人在欲望、弱点以及理性的层面上,差别不大。
那么,《贫穷的本质》告诉了wǒ men什么道理呢?
什么是贫穷陷阱?
书中以一个案例来解释:一个名为肯尼迪的老农,一直以种地为生,但是由于没有钱购买足够的化肥,他就不能通过施肥提升农田产量,之后便更不可能买得起化肥,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螺旋式的下降。
然而有一天,肯尼迪得到了一份免费的化肥,因此当年的收成是前几年的20倍,他也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并用收入买了更多的化肥,从此摆脱了贫困的处境。
在书中,作者使用图表模型来展现肯尼迪的遭遇:图中的s型曲线即是“贫穷陷阱”的来源。对角线意味着今天的收入等于明天的收入,而当s型曲线低于对角线时,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来的收入将低于今天的收入,因此“贫穷陷阱”范围内的目标最终会变得越来越穷,而“贫穷陷阱”之外的人将会变得越来越富。
资料来源:《贫穷的本质》,华盛证券
肯尼迪最初所处的位置在a1,但由于凹函数的特性,今天的收入低于将来的收入,肯尼迪的当期收入会越来越低,并最终不可避免地滑落到更贫困的a3。
而一次性大规模的补助,将使得肯尼迪拥有额外的盈余来投入未来,走出“贫穷陷阱”,最终走向越来越富的道路。
因此,从这个模型的角度看,似乎大规模的补助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很明显,现实中各国政府的大规模补助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
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
贫穷陷阱是正确的吗?
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曾对“贫穷陷阱”表示质疑:
肯尼迪为什么不在当初只买一点点化肥,用在一块产出最高的地里,这样他就可以提高这块地的产量,然后再用挣来的钱多买一点化肥,如此循环下去,肯尼迪将最终买下田地里所需的化肥,并最终走出陷阱。
因此,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心中的模型是这样的:
资料来源:《贫穷的本质》,华盛证券
他们认为世界并不存在“贫穷陷阱”,关键的假设在于最穷的人在扣除掉基本生产成本(比如种子、食物、医疗)后,也仍然能够有剩余的资金,并依靠盈余再投入来赚更多的钱。
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富,直到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最终放缓甚至停止增长为止。
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最终放缓甚至停止增长为止。
两个模型的区别在哪里?
由于两个模型的后半段都是一样的,争议落在前半段,即为什么肯尼迪将来的收入会少于今天的收入,为什么肯尼迪没有生产盈余?
三位学者在经过大量的随机田野试验(rct)后,认为“贫穷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穷人没有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留存收益,大量本该被用作未来发展的资本开支被浪费了,因此肯尼迪最终陷入了贫穷之中。
资料来源:果壳(sheldon)
在三位学者的随机田野实验中,发现了不少浪费资源和无端开支的现象,好比肯尼迪事实上并不是真的没钱买化肥,而是把很多积蓄用在购买dvd、电视机和过度铺张的葬礼上,要不就是因为拒绝打疫苗,最后不得不花更多的钱治疗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足够的留存收益以进行再投入,而是这些留存收益被某种原因浪费了,最终穷人无法摆脱螺旋式下滑的“贫穷陷阱”。
穷人无法摆脱困境的原因
三位学者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选择了随机田野实验(rct)的方法来评估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教育、健康、农业、金融等领域),在结合心理学和实际生活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穷人容易陷入困境的数个重要因素:
资料来源:公开网络,华盛证券
1.穷人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往往选择相信错误的事情。
他们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将可以节省更多的医疗费用,不明白基础教育能够在未来产生更高的收益,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化肥以提高产量,不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以避免艾滋病……
2.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逆境,更难做出正确的决定。
穷人不能享受经过氯气处理过的自来水,容易在因水源问题导致的疾病中失去更多(医疗费用及因病丧失的工作能力);没有大型的退休计划或社会保障,在支配资金方面处于劣势。
3.面向穷人的金融服务正在消失或穷人在其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极度贫困的地方,穷人不像其他地区那样可以得到银行的储蓄服务,但高利贷却触手可及,往往使得他们被利息压得无法翻身,并增加更多不合理的借贷;此外,穷人无法享受保险等规避风险的工具,并因此承受更多损失。
4.穷人往往因短视和成见放弃长远规划。
穷人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永远都买不起那台电冰箱,还是喝杯茶吧”、“学习是没有用的,反正我不够聪明”、“存钱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立刻就花掉”……
5.穷人的自我控制更难实现,并生活在更大的压力中。
对于贫困地区的人来说,储蓄的吸引力更小,因为他们认为目标太遥远,并往往因为心理因素拒绝延时满足。不过,如果他们不进行储蓄,他们将无法摆脱贫穷陷阱。
此外,穷人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中往往承受更高的皮质醇(皮质醇,也可称为“氢化可的松”,是肾上腺在应激反应里产生的一种类激素)含量,并因此做出更加不理智的冲动型决定。
其实,wǒ men和穷人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们犯的错误,wǒ men每个人都在犯:
第一,避险意识不强,避险手段落后。很多人一辈子省吃俭用,不办健身卡、不舍得体检,真的检查出大病了,却没有有效的金融保障手段,只能背负更沉重的经济压力。
第二,大多数时候只顾眼前,不做长远规划。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工作学习,因为游戏的设计者利用了心理学上刺激反馈的概念,这种机制给你一个短期刺激,做一个动作就会有相应的反馈出现,而工作学习是个苦活,还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不如游戏里即时、刺激、有趣。
第三,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对不懂的东西有偏见。比如,在不懂的事情上,wǒ men一样有偏见,一些并不清楚转基因原理的人,在网上慷慨激昂地反对转基因食品,只是凭感觉认为人工的东西不如天然的东西。去医院看病,明明看不懂,但主观会觉得医生肯定做不必要的检查了,在wǒ men认知水平达不到的领域,wǒ men也喜欢按直觉和情绪去理解很多东西,这将导致wǒ men很难逃出贫穷陷阱。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金句共勉:勤奋、毅力和节约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