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ǒ men是如何看待金钱的?是什么让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对经济看走了眼?是什么让人们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去借贷?非理性是如何驱使wǒ men作出决策的?wǒ men如何才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传统经济学认为,wǒ men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作出的一切决策都是明智和最优的。然而现实中,wǒ men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却远非传统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完美。本书是《怪诞行为学》的升级版。书中,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用实验的方法彻底颠覆了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观点,告诉wǒ men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非理性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怪诞行为学1.这里用的是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定义来自百度百科)例子一:小朋友不喜欢吃苹果,妈妈可以问吃苹果泥还是苹果切片,而不是问吃不吃苹果。例子二:卖白粥的老板问顾客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而不是问加不加蛋。2.人们很少作不加对比的选择。wǒ men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量器”,告诉wǒ men某种物品真正的价值是多少。相反,wǒ men关注的是这种物品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以此来估算其价值。3.在《经济学人》杂志的案例中,我可能不知道59美元的单订电子版是否比125美元的单订印刷版划算,但我肯定知道125美元的印刷加电子版套餐要优于125美元的单订印刷版。事实上,你可以明确无误地从合订套餐中推算出:电子版是免费的呀!“简直是白赚了,老爷子,快来订呀!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商学院,我让100个学生作选择,结果是:单订电子版 59美元:16人单订印刷版 125美元:0人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 125美元:84人我去掉的那一项根本就没有人选过,因此也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对不对?不对!这一次,选择59美元单订电子版的从原先的16人增加到68人。选择125美元套餐的从原先的84人,下降到只有32人。4.把-a(诱饵)放进来,建构出与a的一种简单、直观的比较关系,由此使a看来较优,不仅相对于-a,相对于b也是如此。结果是,把-a加到场景之中,即使根本没有人选择它,但它会使人们更可能最终选择a。5.丹尼尔·卡尼汉做的一个实验。假如你今天有两件事要做:第一件是买支新钢笔,第二件是买上班穿的套装。在一家文具店nǐ kàn到一支不错的笔标价25美元,你正要买,突然记起同样的笔在15分钟路程以外的另一家店促销价18美元。你怎么办呢?你决定为了节省这7美元而多跑15分钟的路吗?在这两者之间,很多人表示他们宁可跑远路节省这7美元。现在你要办第二件事:买衣服。你发现了一套做工精细的灰色暗条西装标价455美元,决定要买,这时另一个顾客悄悄告诉你同样的一套衣服另一家店里促销价448元,那一家店离这里只有15分钟路程。你会再多跑15分钟的路吗?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都说他们不会。这就是相对论带来的问题——wǒ men用相对的方法看待wǒ men的决定,就近与现成的其他选择作比较。6.“自我羊群效应”。这发生在wǒ men基于自己先前的行为而推想某事物好或不好。我已经去过星巴克,我喜欢那里的咖啡,也挺开心,我到那里去一定是对的。你这样做是因为自己喜欢。于是到星巴克喝咖啡成了你的习惯。7.wǒ men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wǒ men对过去价格的记忆,和wǒ men想与过去决定保持一致的欲望,根本不是wǒ men真正偏好或需求大小的反映。8.我认为是由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wǒ men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9.wǒ men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其中一个世界由社会规范主导,另一个则由市场规范来制定法则。社会规范包括人们互相之间的友好请求。你能帮我搬一下沙发吗?你能帮我换一下轮胎吗?社会规范暗藏在wǒ men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它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即时回报的。你帮邻居搬沙发,这并不意味着他也必须马上过来帮你搬,就好像帮人开一下门——它为你们双方都带来愉悦,并不要求立即的、对等的回报。另一个世界——与此截然不同——为市场规范所统治。这里不存在友情,而且界限十分清楚。这里的交换是黑白分明的:工资、价格、租金、利息,以及成本和赢利。这种关系未必是邪恶与卑俗的——事实上,它同时也包括了自立、创新,以及个人主义——但是它们的确意味着利益比较和及时偿付。10.在这个实验里,电脑屏幕左边会出现一个圆圈,右边是一个方框。参与者的任务是用鼠标把圆圈拖到方框里去。一旦圆圈成功地拖进方框,它立即从屏幕中消失,原来的起点上又出现一个圆圈。wǒ men让参与者尽快拖圆圈,wǒ men在一边计算5分钟内能拖多少,用这个方法测量他们在这一任务中付出的努力。wǒ men给第二组参与者也提出了同样的任务和要求,不过他们的报酬要低得多(其中一次实验给50美分,另一次5美分),但是wǒ men同样期望这些参与者能按照市场规范行事。最后,第三组,wǒ men告诉他们这个任务只是一种社交请求。wǒ men没有向这一组参与者许诺任何具体的劳动报酬,也没提到钱,只不过是请他们帮个忙。wǒ men期望这一组参与者能适应社会规范环境并照此行事。不给钱的那一组是怎样的情况呢?这些参与者比那些拿钱较少的参与者干得差吗?或者是他们遵照给出的社会规范环境,工作更加努力吗?结果是,他们平均拖168个圆圈,比拿50美分的那些多得多,比拿5美元那些也要多。换句话说,这些人没有金钱激励,他们仅仅是按社会规范来参与,可是他们比那些为万能的美元——准确地说是50美分——干活的人们更加卖力。一旦市场规范进入了wǒ men的考虑,社会规范就随之而去。一旦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换言之,社会规范很难重建。11.严格限制他们的自由(ddl)是治疗拖沓病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最大的启示在于,只要给学生们一种工具让他们自己设定期限,就可以帮助他们获得较好的成绩。12.多数情况下,一旦拥有了某物,它在wǒ men心目中就更值钱了。卖方平均叫价(大约2400美元)是买方平均出价(大约175美元)的14倍之多。从理性的角度,有票者与无票者对球赛的看法应该是一致的。无论如何,人们能够预期到赛场上的气氛与这一经历得到的享受,这一预期不应因摇签的结果而产生变化。那么,一次偶然的摇签怎样就突然完全地改变了学生们对球赛——连同球票价值——的看法呢?13.第一种怪癖,正如wǒ men在篮球票案例中所看到的,wǒ men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第二种怪癖,是wǒ men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第三种怪癖,是wǒ men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wǒ men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