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夏天来临,我信步在“自古帝王州”的西安城郊,徜徉在“几度雕墙几度灰”的临潼骊山古道时,总是被那道路旁、莽林深处红得喷火、黄得流金、白得像琼脂初凝的石榴花所陶醉。
石榴,原产于中亚的伊朗、阿富汗和地中海沿岸。相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途经安石国时带回这一珍奇异果。因是从安石国传入我国的,所以又叫安石榴。安石榴被张骞带回国后,首先栽种在长安的御花园里,专供皇子和后妃们观赏品味。汉武帝见后十分喜爱,令人把石榴移栽到骊山脚下的华清池。到了唐代,武则天封石榴为“多子丽人”。每逢金秋季节,都要从宫中挑选若干名美女作为“石榴仙子”,身穿石榴裙、手捧石榴果,载歌载舞。
石榴,在红桃吐蕊、黄杏争艳、百花盛开的时节,却展现出了一副无意苦争春的样子。等到农历五月份,它才悄悄地将那红得喷火、黄得流金、白得像琼脂的花朵儿,从绿叶间拱出来,仿佛是株株绿树间嵌上的珍珠一般,给人们以“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鬓”的美感。
历代诗人描写石榴,往往着笔于一个“红”字,又因其色红艳似火,鲜丽如锦,便又有“榴火”、“榴锦”等称誉。如隋代魏彦深的“新枝含浅绿,晩萼散轻红”;宋代王安石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元代张可久的“海榴浓喷火,萱草淡堆金”等等,都将石榴花的“红”描写到了极致。
如今,经过长期的培育,石榴花的颜色已是异彩纷呈,有火红、粉红、纯白、杏黄及杂色等,但最能吸引人的还是红色。元代张弘范的《榴花》诗曰:“猩血谁教染绛囊。绿云堆里润生香。游蜂错认枝头火,忙驾薰风过短墙。”石榴花香,引来蜜蜂采蜜,见到犹如血染的石榴花,竟误以为是枝头着了火,慌忙飞离。诗人以拟人手法来描写,别开生面,趣味盎然,说明五月的榴花如火光霞焰般的壮美。
---- 文章来源于网络,更多美文尽在文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