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2、只要信心坚固,一门深入,处处皆可修行,处处都是道场。
3、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
4、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
5、“禅”可以开拓吾人的xīn líng,开发人们的智慧,引导人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
6、背迷入觉,背妄归真,这即是觉,也即是禅。
7、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
8、“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参禅在“明月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彻见本性”。只要具足一个信心、长永心和无心。
9、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现前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周遍圆满,妙用恒沙,与三世诸佛无异。但不思量善恶,与么去,就可立地成佛,坐致天下太平。
10、其实诸佛的道法,皆是众生本分上的东西,大众只须遵守佛门的戒律,著实行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而久之,恶染渐渐捐除,身口意习渐渐清净,智慧光明。
11、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总要步步立稳脚跟,远离妄想执着,便是无上菩提。
12、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
13、举一不得举二,放下一着,早已十万八千。
14、如无别则处处是树倒藤枯,相随来也,若有别,则时时是相随来了,而树倒藤枯。
15、禅之所以异于教者,以前者是无心之观,后者是有心之观。
16、应该放下身心,精进求道,于动用中磨练考验自己,渐至此心不随物转,则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17、本来灵明妙性,不分彼此,同归一体的:因为无明不觉,昧了真源,则有四圣六凡十法界之分。如果要从迷到悟,返本还原,则各法界的觉悟程度,亦各不相同。
18、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
19、真有行持的人,十字街头,酒肆淫坊,都是办道处所,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如明镜照万象,不迎不拒,就与道相应。
20、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迟,努力用功,结果出不了四种境界。以上四种境界都是病,我今与你们以对治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