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有琪
开江人爱吃,好象是胎教养成的。一说吃,就眉开眼笑,眉飞色舞,仿佛个个都是正宗秋天川菜大师,人人都是烹调评论高手。不讲出一箩筐一二三四特点,就显不出自己的高山流水。
如今,这个特点没吓倒外人,反倒是开江自己人遭起,钱包一洗再洗血洗,把自己的钱包洗得干净、干空、干瘪。为啥,开江人嘴长呗,吃遍邻县无敌手,吃得物价刷刷刷血压往上升。县不大,胃大。人不高,价高。还欢天喜地的标榜:咱们的生活才是正宗小康水平,盖帽成都,比肩北京,吃出了国标,吃出了开江美女无数。
可惜的是,好多老少爷们箍圆了肚皮,肚脐却露了出来,没有衣裳遮羞。当然,有的人银水往外流,赚钱不费力,那就另当别论。有一些高手总结:打堆堆时,只要一嗅那个人打的屁,就知道家里的老底底。油水足的屁肯定臭不可闻,零星油花刮肠的人,打的屁也是声不足屁不响,好象做了亏心事。无外乎,孔方兄少了。这纯粹是话题外的话题,扯远了。其实,屁臭屁香,不是wǒ men这些小民能扯清的,还是少说为佳。
wǒ men还是说吃。
首先说吃鸡。开江人吃鸡,一是讲究“土”,非土莫论鸡。人要洋,鸡要土,越土的鸡要的是价钱。笼养鸡几元钱一只,杂交鸡十一、二元一斤,土鸡如今却是凤凰价,贵时二十几元钱一斤。开江家户人家请客,真是一鸡定宴席,一鸡就是百十元。没有鸡,自己都觉得丢人。开江人在成都杀馆子,一看所谓的土鸡都是一些黄脚杆,嘴一撇,一声冷笑,这也叫土鸡?看了开江的鸡,你就晓得,黄脚脚鸡想进土鸡的门,门都没有。成都的鸡是猪鼻孔插葱,装象。而且土鸡冒不得皮皮,一看鸡爪子有没有突出的剌钉,就一目了然。想靠化妆打扮,蒙混过关,有钱也难买商标。二嘛,鸡要仔鸡,而且是仔公鸡(俗称童子鸡)。重量不能少,又不能过,三斤左右,冠红体雄,刚开叫的鸡,为鸡中极品。如果鸡子脱了衣服,露出光筒筒裸体,碰巧又是乌肉鸡,那就是极品之极品。不够重量,没有嚼头。重量过头,肉又嫌难嚼。所以说,开江人难侍候,也就是东不成西不就的意思。反过来说,开江人会生活,会吃。套用一句日本话,鸡的咪西咪西,大大的好!三是讲究烹调手法。虽然说一鸡上桌,凤凰退位。但鸡也有鸡的风度,鸡的格调。在开江论鸡,不讲酸辣鸡,别的鸡就难以出人头地。如果说酸辣鸡是探花,别的鸡就莫想当状元。可见酸辣鸡的地位是独霸开江,占山为王。酸辣鸡,大厨理所当然会做,老百姓做也毫不逊色,甚至高手在民间。nǐ kàn现在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城里人不登大雅之堂,却一窝蜂地爱往山湾农家乐等地方跑,为啥?一为登山休闲,二就是冲天一爱为酸辣鸡。品鸡,乃开江人一大快事。其实,酸辣鸡,酸不能过,辣也不能过。佐料首选萝卜泡菜、酸辣子泡菜。佐料搭配要恰到好处,千万不能抢了鸡肉的饭碗。否则,还叫什么酸辣鸡。其它的佐料则根据各人爱好,最普遍的是加蘑芋、胡萝卜、茨菇等。而普安镇红出名的跛跛鸡,用的则是西红柿,又是另一道风景。后来的尖椒鸡,虽然吃得是大汗淋淋,令人胃口大开。但是论地位,它还是不敢越酸辣鸡雷池一步。而母鸡全身赤裸披挂上席,钵钵里炖的是有汁有味有颜色,始终是陪席,不是正菜。当然,讲滋补,论养人,做人要作开江人,喝汤要喝母鸡汤。坐月子,母鸡汤更是特棒。而宫爆鸡丁,白砍鸡,卤鸡等,味独特,在开江也是各领风骚,各插自己的大旗。可以说,鸡的各种吃法,在开江是应有尽有。只有洪七公喜欢的叫化鸡,是真人不露相。可能是现在的人爱吃烧烤,叫化鸡变成了烧烤鸡。另外,就是可能再也找不到洪七公裹鸡的那种泥巴,无法复制叫化鸡的香味,开江人只得作罢。
开江人对鸡情有独钟,吃鸡常常越界,邻近县宣汉、梁平、垫江等地,也成了开江鸡贩子的天下。有一则趣闻,说是邻县有一鸡王刚红脸登位,正天花乱坠地胡编自己上能啄天窟窿,下能抓地大洞,听得刚删封的三宫六院众母鸡心潮澎湃、心情激荡、心花怒放时,陡听十里鸡鸣传警,说是开江鸡贩子正闻讯杀来,气味已传到山垭口。传警的鸡鸣声未断,鸡王已咕咕咕的一阵怪叫,壳子也不吹了,众老婆也不要了,丢盔卸甲往山旮旯偏角角亡命狂奔。途中有一条毒蛇窥视鸡王已久,本想拦路打劫,一餐美食。一听到鸡贩子三字也顿时吓得脚粑手软,怕被顺手牵羊,赶紧溜个无影无踪。而开江鸡贩子不慌不忙,说来也怪,好象有特异功能直奔鸡王巢穴,一举擒拿鸡王。鸡王前面垂头丧气,后面鸡子鸡孙鸡老婆一大群乖乖束手就擒,不用绳子,就被押上开江刑场,祭祀众口。那场景蔚为壮观,一直传为神话。还有一说,鸡王至死都在咕咕咕的大骂:下辈子鸡贩子变鸡,它也要变为鸡贩子,把鸡贩子千刀万剐。此是野史,咱们也用不着考证它的权威性。
在十二生肖中,不见猫,不见鸭,鸡却戴上红花。而在开江人秘传的食谱上,鸡鸭鱼肉英雄排座次,鸡更是挤掉宋江——当上响当当的龙头老大。民间有句俗话: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则是在反复论证鸡的英名不朽。
所以,鸡在开江,就是凤凰。当然,瓜娃子的脑壳,千万莫想歪了哈。鸡就是鸡,说是凤凰,是因为现在看不到凤凰。
胡有琪(奇),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达州市诗词协会副主席,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刊发《四川文学》《山东文学》《星星》《绿风》《诗潮》《诗歌月刊》《诗选刊》《散文诗》《散文诗世界》《中国诗人》《上海诗人》《中国现代诗人》《天津诗人》《四川诗人》《诗人》《海星诗刊》和菲律宾《世界日报》等官刊民刊。出版有个人诗集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