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微小说 64岁阿姨确诊新冠 在她的流调图上我看到两个日渐佝偻的背影

64岁阿姨确诊新冠 在她的流调图上我看到两个日渐佝偻的背影

收录时间:2022/1/17 13:59:59

关键字:父母  母亲  孩子  子女  

阅读:124

作者:洞见·hongzhuang

1

前几天,深圳宝安区一名64岁的阿姨确诊新冠,其流调轨迹也随之曝光。

从6月14日到6月20日,刘阿姨的行动轨迹如下:

每天都去儿女开的“老四川餐厅”帮忙,整整7天,风雨无阻,没有一天缺席过:

丈夫生病了,她陪护完了去帮忙;

自己生病了,她就诊完了去帮忙。

64岁,本该是遛鸟养花、悠闲养老的年岁。

她却像一颗卫星,围绕着家庭运转,女儿的餐厅就是她生活的全部重心。

这一张流调图,戳中了无数子女的软肋。

“让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中国父母的背影,

不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而是在帮扶儿女的道路上日渐佝偻……”

是啊,多少父母辛苦忙碌了一辈子,直到晚年还在为子女操心忙碌。

很多时候,你以为父母在安享晚年,其实他们仍在奋力托举你的人生。

2

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女人正在厨房为家人准备晚餐,突然,门铃响起。

警察带着湿漉漉的母亲,出现在门口。

母亲赤裸着一只脚,右手挎着的篮子里装满了食材,全身已被雨水浸湿。

还没等女人问清缘由,母亲主动开口:

“听说你身体不舒服,我来看看你……”

说完就麻利地走到厨房,自顾自忙碌了起来。

杀鸡、洗菜、炖鱼、切葱、淘米……

厨房里的盆盆碗碗伶仃作响,时不时传来碗筷掉落的声音。

女人想帮忙,却被母亲制止。

一阵忙碌过后,母亲心满意足地从厨房端出一碗鸡汤。

看着鸡汤上浮着的鸡毛,年幼的孙女脱口而出:“妈妈,这小鸡还没死呢。”

孙女心直口快的一句话,却让老母亲的脸上闪过一丝悲伤。

为了不辜负母亲的一番好意,女人还是认真吃完了这一桌并不美味的晚餐。

好不容易一家团聚,女人本想多让母亲留宿几天,但无论她如何挽留,母亲还是执意离开了。

女人觉得有些不对劲,半个月养好身体后,回家探亲才发现,母亲的双眼已几近失明。

从家里到她所在的城市,要翻过两座山头、淌过一条小河,走28公里的山路;

要转三次车、跨越四个省,坐36个小时的长途汽车。

而母亲翻山越岭,不过只是因为自己在电话中无意间提了一句:“最近有点不舒服。”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看完短片,泪水已模糊了双眼。

这不正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的缩影吗?

子女不经意的一句话,他们会放在心上;

子女生病了,病在孩身,疼在娘心;

即便子女结婚生子,组成了新的家庭,仍是母亲最难以割舍的牵挂。

小时候,期盼着离家,也期盼着长大。

总觉得长大离家之后父母就不必再为自己忧心忙碌、就可以有自己的人生了。

可当wǒ men成年之后才发现:

父母子女之间,是一生一世的羁绊,父母二字背后藏着的,是一生的操心忙碌和奋力托举。

从wǒ men呱呱坠地,到他们垂垂老矣,年年岁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不曾停歇。

3

导演陆庆屹曾在日记《我爸》中这样形容自己的父亲面包:

“每天吃完饭,你稍一放松,他已经偷偷把碗洗了。

我过去抢,他一摆手:哎呀,你进去你进去,谁洗不是洗,洗好就行了,谁来都一样。

有了喜欢的食物,哪怕是他最喜欢的,只要家里有一个人喜欢吃,他就会一口都不动,全都留给你;

似乎不经意地把东西放在你面前,就干别的去了,也不叫你吃,什么也不说。

家里做了一千来块钱的香肠腊肉,大多数是给wǒ men带回去。”

想起一个朋友,生孩子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产后抑郁。

孩子夜夜哭闹,丈夫忙着工作无暇顾及,不到半个月,她整个人就瘦了一圈。

她父母听说后,二话不说就跨省赶了过来。

二老到之后,孩子就没跟她睡过了。

奇怪的是,自从她父母来之后,当初夜夜哭闹的孩子现在不哭也不闹了。

朋友很高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向自己父母讨问带娃的技巧,二老只淡淡说了句“没啥技巧,孩子大了就好带了。”

朋友也没放在心上,直到一天晚上,她半夜起来喝水时看到自己的父母抱着孩子到处走动,边走边轻声哄孩子:

“宝贝外孙要听话哦,千万别哭,别吵着你妈妈……”

看到这一幕,朋友瞬间泪流满面:

原来,根本没有所谓的“孩子好带”,是自己父母整夜整夜不睡觉哄孩子才换来了她的安稳睡眠。

多少父母,和我这位朋友的双亲一样——

孩子面前无所不能,能带好日夜哭闹的幼儿,也能照顾好情绪决堤的产妇;

儿女背后担起一切,哪怕通宵达旦、整夜整夜不睡觉,在儿女面前,也要扯起微笑道一句“没啥辛苦的”。

所谓刚强,不过是为父则强、为母则刚。

4

央视曾拍过一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最后一集的主题是“告别”。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耄耋之年的老人们在与这个世界告别时,无一例外,最放心不下的,仍是自己的孩子。

“wǒ men走了以后,你们要好好地生活,享受人生”;

“好好照顾身体,不要再熬夜了”;

“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你已经长大了”;

“希望wǒ men离去后,好自为之,保重身体;工作顺利,生活安顺。一切都好!”

……

他们在将要走向人生终点的时候,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再也无法继续照顾自己的孩子了;

他们在行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最难过的也不是消逝,而是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子女了。

《诗经》有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父母尚在时,wǒ men总相信,无论何时回家,都有人在守候。

所以wǒ men总在等,等以后、等下次、等将来;

等有金钱、等有精力、等有时间,等衣锦还乡从容尽孝、等水到渠成来日方长。

结果就是,在一句句“来日方长”中,平添了一桩桩抱恨终生的憾事。

毕淑敏曾在《孝心无价》中写道: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

所以别等了,趁着岁月尚早、时光正好,常回家看看。

趁一切还来得及,去见、去爱、去拥抱最惦念你的父母吧。

时光不等人,父母还在等你。


父母  母亲  孩子  子女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