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随手札记 易经杂说读书笔记3500字

易经杂说读书笔记3500字

收录时间:2021/9/28 13:47:32

关键字:易经  南怀瑾  爻辞  卦辞  

阅读:236

作者:南怀瑾

本书介绍了六十四卦的来历、过去卜卦的几种方法、《易经》与五行、干支、《河图》《洛书》的配合运用等;阐释了《系传》所揭示的人生和历史哲学;详细讲解了乾卦、坤卦、屯卦、需卦的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以之为例,示范六十四卦的研究方法;说明了《序卦》排列六十四卦的理由,等等。

易经杂说读书笔记

艰艰难难地读完了《易经杂说》,基本上是真读不懂,到也不是说南怀瑾先生讲得那些故事、道理听不懂,而是对于《易经》早就有了一个固有思维,认为其是神秘学、占卜学范畴,一般人读不懂,更何况那些卦画、卜筮。我一直认为《易经》是教人算命的,而路遇的那些看相的、算命的,也都是以骗人钱财为目的的……读完了书,似乎能有了一个正确的概念,《易经》是我国古老的一部占筮书,是凝结了古人睿智卓识的一部哲学著作,重点在哲学。它分上下两篇,并由文王、孔子作的经解而传,wǒ men现今所学的,包含了卦画、卦辞、爻辞、系辞、文言等等,构成了一整套哲学理论架构。南怀瑾先生说,学通了《易经》,譬如要出门了,知道自己出门要跌倒,于是就不出门了。要是懂了,能先知先觉,到是很想学的啊。可是先生又说了,研究《易经》需要有一个非常冷静的头脑,非常精密的思想,因为孔子评价其是“洁净精微”的。对于这读了也读不通、读不懂的,只能有几点松散略微的感想了。(其实特别想看一下,到底怎么用《易经》来占卜的……)《易经》由卦画(符号)和卦辞、爻辞(文字)组成,由阳爻和阴爻组成了“、、、、、、、”八卦,并在此基础上,两两组合叠加为六十四卦。卦画本身和其相配的卦辞、爻辞,都表达了是融汇了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在内的,而wǒ men所处的空间本身就是三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卦画、卦象象征了一个四维度空间,如果再考虑到通易之人具有卜而先知的能力,对于时间这一维度蕴含在卦画内,似乎也很说得通。六十四卦,下为内卦,上为外卦。卦的上代表天,下代表地,中代表人,就像wǒ men站在地面,抬头看是天,低头看是地,离开了天和地,人便不成其为人,人不能独善其身,八卦、六十四卦都有上中下,所以,卦画是代表了人在天地之间的存世哲学。中国历来有方位之说,以“天风姤”卦为例,如果从对向上看,变成了“泽天决”卦,这是互为综卦,如果阴阳反过来看,就成为了“地雷复”卦,这是互为错卦,如果把它们立起来,将每一爻化成一层,空间感则会更强。这是《易经》蕴含的空间意义。每一卦画由下而上六爻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初”代表“初始”,中间代表了壮大发展,而“上”并不代表“终”,表示的是究竟的意思。由“初”到“上”,反映的是事物发展的时间线过程。“初”为什么叫“初”而不叫“一”,这反映了关于起始的认识与理解,古人认为宇宙和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到有,如果本来就有,那该是从一到二,但“初”可以代表0,也可以代表1,用得十分高明。而终亦不叫“终”,可以是“终究”、“终于”,却不是“终点”,所以“上”表示究竟,事物发展到某一个阶段性成果的地方和程度。其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便是“壮”了。从六十四卦的最后两卦,可能窥见一斑。倒数第二卦六十三卦为“既济卦”,水在上火在下,一片压倒,表示已成功,但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盛极将衰,既济还不是最终的。再看最后一卦,六十四卦反而叫“未济卦”,“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也。”说,永远是未济,永远作不了结论,南怀瑾先生讲,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是伟大的历史哲学。《诗经·大雅·荡》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又有《金瓶梅词话》第76回说“靡不有初鲜克终,交情似水淡长浓。自古人无千日好,果然花无摘下红。”所以“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也是隐含了一种劝诫。从现代科学来说,所有宇宙、世物、事物不过是不同的最基本单位(这个最基本单位是什么?物理学界还未有定论)的排列组合,如果人死了是不是终点?这又是循环往复的问题了。这是《易经》的时间意义。到这里,又想到了阿西莫夫的《永恒的终结》,这是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终极奥秘和恢宏构想的故事,在掌握了时间旅行技术后,时空技师可以通过操控时空壶,抵达任意时空,以便于他们将人类可能遭遇的灭亡性危机消灭在其萌芽时代。如果把卦画竖起来,确实也很像是一部通往宇宙的天梯,扯远了……给读书报告起名叫《渐渐》,因为感觉《易经》是在讲关于变化的事,似乎没有什么突如其来,就好像万事皆有因果,如果有巨变,那是因为之前已经被积累的微变。以“乾为天”卦为例,由内往外,每一爻由阳变阴,都成为一个不同的卦画,这一方面表达了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大概也表达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是阳阴两爻,区别只是如何组合叠加。“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南怀瑾先生说,“《易经》告诉wǒ men宇宙间任何事情、任何物理,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没有不变的东西。八八六十四个卦,只是两种爻——阴和阳在变,每一变动,产生一个卦象,每个现象就不同了。”所以呢,变化代表了“进退之象”,就在这阴长阳退间或是阳长阴退间,发生了错综复杂,发生了所有。说周易的学问有一个原则叫“三易”,第一条就是“变易”,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从“变易”可引申到“变异”、“便易”、“遍易”、“变一”、“变亿”,也许这并不是我一厢情愿的胡思乱想,似乎都有着可应用的地方。说说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是“卦情”。不由得想起了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表达了一种现代人对古人的“爱”吧。卦辞、爻辞每一个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想象不出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场景和经验中创造出了这些故事,wǒ men读着他们写得书,尝试着理解他们曾有的智慧,想象着他们生活的年代场景,这种跨时空的情感,可能也是一种爱恋。还有最喜欢的一句话,“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日”“月”组成为“易”,《易经》讲关于包含了日月运行的太阳系统的宇宙大法则,而我宁愿相信,确实是这样的。读到《易经杂说》第80页,南怀瑾先生讲什么是“荡”,自然而然就想起来引力波,卦象阴阳互荡,或是融合,或是变化。《周易?系辞传》首句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生两仪,太极生阴阳,阴阳化“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象,八卦图形似6、9合体,两个天体互相吸引融合产生引力波,其“荡”的形态便是一副太极图。随后读到第81页,先生又讲,宇宙受到影响,“好像是一颗小石子投到河里一样,开始时只见到一点小波纹,这个波纹照科学的道理,慢慢扩大开去,一万年以后还在扩充……”。关于《易经》,它“荡”起来的力量也这样一直慢慢扩充开去,直到今天。

易经  南怀瑾  爻辞  卦辞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