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山流水
窗外,一丛萱草,数杆修竹,几叶芭蕉。拥一室宁静,任《高山流水》声在耳边淙淙流淌……
那曲调,时而高亢、雄浑,儿童闻之止啼,时而缠绵、婉转,老翁闻之生情。它摄人魂魄的穿透力轻易地让人心里溢满柔情,前尘往事刹那鲜活起来。那是一种有缘人相见想落泪的冲动,唤起我一梦千年的感悟和忧伤。
人海茫茫,与朋友失之交臂的抱憾随着次数的增多已经淡忘了:今天局处一隅,朝夕相见;明天浪迹天涯,天各一方。于是,人生有了纷披繁缛的萍逢离别,似乎总在世事沧海中漂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似乎永远只是人们千年未偿的夙愿。
生活中总有些影子似的东西,你刻意追求它的时候,它忽隐忽现,若即若离,让你难以捕捉到。而当你叹口气行将放弃追求时,它又总是活灵活现地跳到你面前,让你惊,让你喜。其实,生命中已无法释怀的东西往往是别人眼中十分平凡的点点滴滴,可那一瞬的感受却能永久地铭刻在心底。
古琴声从激越转向清新,我从巍峨的高山之巅走向洒满晨露的林间小径。穿林拂袖的风似乎比往日多漫出一丝凉意,木叶摇曳的声音似乎比平常多了一些沉吟,而举目天际,飞鸟正成行而过。我仿佛听到一声低低的叹息……
人活在世上没被人理解是件痛苦不堪的事,但也不是想被别人理解别人就能理解你的。不然,为何伯牙摔琴以谢子期呢?子期去,高山流水绝,令人不禁扼腕长叹:自古知音最难觅。
时光如流水,载走人间多少沧桑岁月。举首望孤星,低头抚古琴,高山流水吟不尽,空谷觅知音。秋风秋水此登临,秋月秋霜一寸心,世间只有真情在,除却巫山不是云。为有知己万里行,山水苍茫洗胸襟,一曲情思随风去,归来化作断弦琴。一位朋友对我说过:一生有一知己足矣!可高山依旧,流水长逝,茫茫人海,知音难觅。wǒ men今生可能无法再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千古绝唱,但真诚地期望能聆听《高山流水》的余音守望一生。
篇二:高山流水
山高,水淡,雾绕。一曲清音,扣动了心弦,留下真情一片。涓涓溪流,潺潺而过,滋润了寂寞心田,有一种爱与风花月雪无关,却一样可以亘古流传。
这红尘,本就是烟花流转中,一朵花开的时间。轮回中,便注定了这缘分的深深与浅浅。一直深信,你是我今世唯一的蓝颜,一个眼神一次回眸你懂我懂,那是传递给彼此的温暖。
“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这筝筝清音,缭绕在山水之间,如诗如画的大自然,让xīn líng纯净到一尘不染,我听到了鸟的轻语蝶的蹁跹。烟雾缭绕中,氤氲着爱的碧海兰天。
水墨年华里,眼眸深处缠绕着一卷期许半世爱恋。褪却了人性中的所有虚伪、繁华与浮躁,银色的碗里盛满了江湖,我却将它净成了禅。茫茫人海,大漠孤烟,有风轻轻拂面,有爱一路缱绻。
高山流水觅知音,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情友谊,一直在人世间流传。我深信,这世界因为有了真诚的情谊,定会变的干净而又美满。
篇三: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汤问》
这是wǒ men今天学习的第四个阅读链接《漫话友谊》中的一部分,听老师说《高山流水》这部曲子是我国的十大名曲之一,而且文中的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挚友,可以说是莫逆交,他们的友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我虽不懂得欣赏音乐但是我却对《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充满了期待,一首能够连接两人友谊的的曲子定然不是一般的曲子,还被收入了中国的十大名曲,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乐曲,怎能不叫人有想听一听的冲动呢?让我喜出望外的是老是真的为wǒ men准备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还给wǒ men听了。
音乐的前半部分是高山。缓缓的乐凋奏响了沉睡在远处的高山,隐隐约约处依稀可见几个登山者在云雾缭绕之间慢慢地步行着,朝露沾湿的丛荫中,绿色随着露珠慢慢地滴下来。登上山顶,向远处眺望,绵延不绝的山峦重峦叠嶂,将自己的手伸向远方,用自己的双臂拥抱远处的云雾。登高望远,一览群山,真是应了那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处初升的太阳被云雾挡在千里之外,纵然也想欣赏美景,却只有隔雾相望的份儿了。正如钟子期所说的那样:“峨峨兮若泰山”。
音乐的后半部分是流水。曲调从缓缓中一跃而起,收敛起高山的静谧,奔放出流水的激情,高山之上流下了湍急的流水,“哗哗……”奔向不远处的悬崖,腾起来了,流水在空中飞旋,煞是好看。“噗通”一声坠入悬崖下面的水里,流水又随着溪流逐波而去,在不远处与其他江流会和,越来越大,越来越宽,在大山的簇拥下,释放出无限的激情。后面的流水紧紧的跟在后面,踏着先辈的后尘,带着崭新的梦想和力量奔向远方。这“眼前”的一切与钟子期说的不差分毫:“洋洋兮若江河”。
据说钟子期死后,伯牙将爱琴砸碎,从此再没有弹过琴,因为伯牙认为钟子期已死,在世上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听懂他的琴声了。如此美妙的歌声,在挚友之间奏响,连接起朋友与朋友的心,怪不得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会成为千古佳话。
篇四:高山流水话知己
古人云: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钟子期死。复年仲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现在wǒ men常用“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来比喻知己或知音,含有象征深厚友谊的意思。
后人根据古人的交往之事,概括为“朋友八交”: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刎颈之交——廉颇相如;胶膝之交——陈重雷义;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舍命之交——角哀伯桃;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范云和何逊)。看看古人是如何交友的,wǒ men是值得借鉴的。
知己和朋友有着关联,后人对交友也有概括:杵臼之交:指交友不分贵贱。布衣之交:指普通百姓相交。刎颈之交:指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的朋友。莫逆之交:指彼此情投意合的朋友。忘年之交:指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竹马之交:指幼年之交。君子之交:指看上去很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车笠之交:指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金石之交:指交谊深厚、如金石之坚固。金兰之交: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肺腑之交:指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贫贱之交:在贫困时结交的朋友。知音之交:指互为知音的朋友。再世之交:指与人父子两代都结为朋友。
但是笔者愚论,知己和朋友有着根本的区别,朋友有唯利是图的;有口蜜腹剑的;有背信弃义的。当然朋友也有患难相救的好朋友。孔子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一个阶段,一个环境,一个部门结交的朋友是不一样的,朋友可分为:文友,书友,歌友,战友,学友,校友,工友,商友,政友,麻友,网友等等。
大文豪鲁迅先生对知己是这么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赠给瞿秋白之辞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艰难困苦之中,xīn líng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患难相扶。
笔者推论:而知己必须是在好朋友的基础上升华一步,有共同的爱好(嗜好);有共同的兴趣;有旗鼓相当的素质;能相互欣赏对方;能相互影响对方;能相互鼓励对方;
笔者在一个大山里的企业打工,不能经常回家住在单位,忙里偷闲在工作之余写写书法和文章。在这个企业有一个文人,他和我是一见如故,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兴趣,他感悟人生比较有禅性,看什么都是大彻大悟,每一次看我写文章的时候,他都要讲讲自己的观点,并且说写文章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文章里面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在文章中要留下作者的心。特别是在我写《骡驮轿的婚俗》民俗记实文学时,他对我说:“在咱们华北一带知道骡驮轿婚俗的人恐怕不多了,你要用心去挽救眼看就要失传的文化遗产。”我听了他一席话,坚持上山半个月,入户采访了三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完成了骡驮轿的婚俗这一篇文章。他让我描写一下刺柏的精神,我说我没有见过刺柏这一种树,他马上带着我冒着寒风进入大山。当我看着山崖上的刺柏,当场写下了:“我站在沟底仰望着崖顶刺柏兀立的身姿,它的根紧紧地抓着峥嵘的山石,乍一看就像欲翔的雄鹰。光秃秃的崖头,不知道它是怎么爬上去的,根牢牢地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像帅气而洒脱的攀岩勇士,在半空中伸展开尖硬的针叶,针针剑指苍穹,威逼着寒风不敢近前。”的一段话。在他的帮助下,半年时间我已经写出来百余篇散文、随笔。
我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看到武林风这个节目的片头三个字,写的是激昂慷慨,特别是风字写的更是翻江倒海气势磅礴。我用手机把三个字照了下来。第二天,我一边琢磨一边写,可是写的快了不行,写的慢了也写不满意。这时候他正好来到我办公室,他没有说应该注意什么?而是说:“你不是近日写了一篇《寒风》的散文吗?背一段看看?”我立即背出了散文开头的一段:“冬天的寒风把北方当成了它们的天下,nǐ kàn它多么像一个横行霸道的恶人,从西伯利亚气势汹汹袭卷而来,一路上跋山涉水,用风鞭抽打着所见的一切,把枯草连根拔起,把细树枝硬生生折断,沙尘暴把天染成了黄色,大河已经结了冰它还是没有放过,硬把大河这面光滑透亮的镜子给打裂了。”背完我把风满楼这三个字又写了一次,再和前面写的字一比较,还真是有天壤之别,感悟到启功先生所说:一个文学家不可以为书法家,一个书法家必须是文学家。真正体会到文化是书法核心的道理。
知己是没有年龄、地位、容貌、身份、性别之分,有烦恼,有寂寞,有挫折,有困难,可以听听知己的看法,如果让我比喻知己像什么?我说他像一把伞;一双手;一把火;一艘船;一张帆;一坛酒;一壶茶;一首歌;一首诗;一面镜子。
篇五:高山流水觅知音
作为人的个体,特别是年幼时世界观未形成,其所需的东西太多偏重于身心的直接感观,并没有思想境界外在的升华,所以也无知音之说,最多只是倚重于情感加衬亦可定义为青梅竹马或是发小。
但人的真正感悟年龄我也无从断定从何时开始。给我感悟较深的却是初中的同学情谊,那种友情是真挚的,更可能是因为我与初中同班同学伟星有着同样内在的执傲性格,在初二年级时,上课也习惯于两手相牵,曾被金和平老师在上课多次扯开wǒ men的手,当老师转身之际,wǒ men两人的手不约而同的又握在一起。那是时光飞逝少年时代的插曲,现在回味起来,更觉得弥为珍贵。
九十年代我进入了武警部队,枯燥而艰苦的训练,竟也同样凝结了感情的纽带。特别是部队第三年的一次事故冲突,wǒ men其中一位战友受重伤倒地,那是无声的号召,我身旁的其他六位战友就如同老虎一般,忘其生死,扑向了手持器械的七十多人的人群,把青春的刚性发挥到了极致。那时潜伏在内心的情感,带着青春的爆发力,以团结的力量向外张扬。不必言知音,只需称战友。这是一个能上台面和层次的情谊结晶。
常在书本之中,或是戏剧之中,被渲染的知音片断,最为经典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两人流传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推向了思想境界的高潮。
而当我从部队回来走入社会,试着理解别人和期待被别人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被上司理解了,也许能得到支持,努力或许会得到回报。但现实的生活并不是那样简单,总是有各式各样的矛盾错综复杂摆在wǒ men面前,所以wǒ men无法清高的去当隐士,去做樵夫。也只是偶尔在某个城市际遇,共同一些爱好,或是在生活或工作上有一些交集,而在这交集之中,懂得利益的平衡,懂得谦让与互助,这样存在的友情,还是具有生命力的。但却无法达到中国式文化提练的所指的那个高度,那个高度只是一种书面语言中所表达共同的期待。
当然,在工作中,只要努力真诚地付出,一样在生活片段之中收获感动与升华,但也只局限性于一些阶段,或是在一个层次。当我从商海的一个高度跌落,在家乡沉静后,无端由地痴迷上文学。同时在文学道路上找到一些志同道合之人。也许文学是更好的情感载体,趋向于更易寻觅到一些共同的感知。但我没有体会到司马迁所表述的“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古琴”。
前几天wǒ men的古诗词组长东北先生和新诗组长飞扬大哥推出高山流水瑶琴之图,我想那图中所展示的应是“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吧。美女正在潺潺流水面前抚琴,皓腕凝霜雪,宛转蛾眉气质美如兰。秀发垂青梦飘远,才华馥比仙闭月羞花,如诗的画面让群友们写出更多的篇章。或是感叹“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和知音难觅的思索。
而我认为,如此通灵聪慧的女子,才华与灵性,美貌与学识,无不出类拔萃。浅梦潜来,待你用笔、用心、用文谱出新的篇章。
我想知音应是一个共性的,且通融的体系,相互敬重,相互呵护才能达到有效的平衡。所以我还是推荐和赞赏沈老的那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只有相互处在一个静态的高度,理智地去认识对方,才能达到一个和谐的共处。才有知音的共鸣。
与你长相伴,就没有必要把七弦琴摔碎了,那样可以天天伴奏长呤,夫复何求?
---- 文章来源于网络,阅读更多散文/随笔/诗词/佳句、发表文章作品尽在文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