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的改革家中,既有胸怀又有文采的要属北宋的王安石了,他极力推行维新变法,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尽管后来变法失败,但在文学上,冠“唐宋八大家”之列,风采闪烁。
我颇喜欢王安石的诗歌,那种“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的执着,正是诗人坦荡的写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元日》是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祖籍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别称荆公、文公、临川先生。少年聪慧,曾随父宦游各地,落笔成文。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任地方官间,兴水利,办学堂,悉民疾。得文彦博、欧阳修举荐升迁,嘉祐三年进京述职,上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法主张。 指出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认为其根源在于为政者不懂得法度,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效法古圣先贤之道、改革制度,重用人才。熙宁二年(1069年)受神宗重用为相,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置将法、保甲法等诸法,颁布改革科举制度法令,废除诗赋词章取士旧制,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可惜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极力反对,连司马光、苏轼都加入了非议的行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一年后再被起用,旋又罢相。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晚年王安石退隐江宁了却残生。
王安石有首七绝《飞来峰》写的气贯长虹,可以说诠释了他人生的无畏和膺怀。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想来王安石定然知晓变法“千寻”之难,肯定会有顽固派的反对,但勇于改革、敢于胜利的壮志不易。
“逝者如斯夫”!今天再读此诗,对人生的理解更深。大文豪苏轼曾反对变法,但自己后来因“乌台诗案”受到诬陷,被下狱只等问斩。此时,身处江宁的王安石闻讯,不计前嫌,上书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是何等的不蔽浮云遮眼,别样的大海胸阔!
遇事前瞻,烟雨平生,学学临川先生,对wǒ men的今天的生活有多少教益?戊戌年华为的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无理扣押,遭美国强权声言引渡,引发多少国人夜不能寐?落后挨打,国弱被欺,wǒ men改革开放的国策坚决不能偏移!
王安石是一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欧阳修赞之:“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每逢冬去春来重嚼那首《泊船瓜洲》,心中便肃然仰止。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眼之“绿”,萦怀着临川先生治学严谨。传他作此诗时几经炼字。先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改“到”为“过”,再改“入”或“满”,在放眼柳烟、青山、绿水后,撷一“绿”灵动,意境深远。这难道不是学问上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向来认为,生活是诗,诗也是生活。生活给wǒ men提供了诗的材料,诗则凝练了生活的哲理。而王安石的诗清丽精绝,那“暗香”中始终张扬着“空中之音”的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