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微小说 《西游记》故事的前世今生

《西游记》故事的前世今生

收录时间:2022/1/17 13:53:50

关键字:西游记  故事  猴王  取经  

阅读:179

在中国,这古老的国家里,有一则古老的故事,经过老祖父在豆棚瓜架下、说书人在瓦舍街市中,一年一年、一段一段地讲述之后,竟讲出了一册旷世奇书来。

这本奇书,写的不是纷扰龌龊的人事,也不是缠绵悱恻的爱情,那里头只有四个奇奇怪怪的和尚和一连串奇奇怪怪的事物。这本书就是《西游记》。

它已经成为这个古老国度里最奇异的记忆来源,不管男女老少,人人喜欢它,有些人甚至还建了庙宇来供奉那些和尚。更有些人,在摩挲欣赏之余,忍不住要写些书来讨论它、赞美它。在那些书上,他们这样写着:

读《西游记》而能不笑出声音来的,除非是神经有问题的人!

这些写书人,就像一个憨直的老农,偶尔吃到一口甜瓜,竟忍不住要抱着瓜四处去请人也来尝尝。

如今,wǒ men把《西游记》重新改写过,呈献给各位,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情。

《西游记》的故事演化

《西游记》和我国许多其他的小说名著一样,是根据正史、传说、民间故事等,逐渐发展而成的。

它叙述唐代一位伟大的留学生——玄奘和尚,出游十七年,经过五十多个国家,远赴印度,取回六百五十七部佛经的故事,但又加上了许多趣味性的创作,所以它所表现的内容和意义,也就与原来的玄奘故事不太一样了。

早在唐朝,玄奘的学生慧立就曾替玄奘写过一本《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叙述他的出身和取经历程,内容十分详细,其中如八百里沙河,“诸恶鬼奇状异类绕人前后”等,后来都成为《西游记》里写作的素材。

可见玄奘当年西行求经,确实是历尽艰辛,有翻过大沙漠、火山等奇异的经验,所以后来民间对他的传说也津津乐道,愈说愈神奇了。

这种情形,实在是一般口传文学及民间故事共同的现象,例如古代传说神农氏尝百草,后人就说他为什么能知道各种草的药性呢?因为神农氏的肚皮是透明的;又如岳飞是一名忠勇爱国的猛将,金朝大将金兀术那么凶恶,可是碰到岳家军就大败,民间就传说兀术是赤须龙下凡,而岳飞却是大鹏鸟下降,所以才能克制他。

玄奘故事也是如此,一般人民看玄奘如此勇敢坚毅,经历了那么多、那么远,几乎不是一般凡人所能经历的苦和路,就想象他去的是“西天”(像天一样那么远),路上也一定有超乎常人能力的勇士帮助他,否则以一个血肉之躯的单身和尚,哪能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呢?

就这样,孙行者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便被创造出来了。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全书风格仍然与唐和五代时期的变文十分接近,文字非常古拙,诗歌也很像佛偈或经赞,但它虽然文学成就不高,却是我国第一本有回目的小说,孙行者也开始正式上场了。全书大致具备了后来《西游记》的雏形。

这时的孙行者,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弥猴王变化成的白衣秀才,具有无量神通,因此取经的行动也受到天庭的帮助,例如第十回经过女人国:“举步如飞,前遇一溪,洪水茫茫。法师烦恼。猴行者曰:‘但请前行,自有方便’,行者大叫‘天王!’一声,溪水断流,洪浪干绝,师行过了,合掌擎拳。

此是宿缘,天宫助力!”这个神通广大的猴行者,无疑已成为取经故事中消灾化厄的主角了,因此全书也洋溢着一片浪漫的气氛,有如说故事般的活泼。

据胡适先生考证,这样一个充满机智和神通的猴王,不会是wǒ men自己民族的产物,而是受到印度文学的影响,印度的猴王哈奴曼(hanuman),即是孙悟空的化身。郑振铎《西游记的演化》一文也有类似的看法。

但wǒ men认为:固然印度那只猴子的故事与孙行者在某些地方有些类似,可是武断地说孙悟空是由哈奴曼演变来的,实在也还牵强了些。细看六朝到唐宋一系列猿猴故事的发展,wǒ men就知道猴行者乃至孙悟空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

晋张华的《博物志》里就描写过一则弥猴能变成人形、娶女为妻的故事;唐人的《补江总白猿传》更是如此,白猿只要“一阵阴风”,就能把人摄走。《西游记》里孙悟空也常来这一招。

到了宋朝,一方面有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样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有一篇完整的短篇小说《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叙述申阳洞的猴王,修炼千年,变化莫测,常到红莲寺去听佛法;后来他看见陈巡检的妻子貌美,就变一座客店,趁陈氏夫妻去投宿时,夜里用一阵风摄走了陈妻。陈氏找到红莲寺去报仇,反而被他打败,只好请来紫阳真人,才把他活捉了。

这个猴王,名字就叫作“齐天大圣”。由这个故事wǒ men可以知道:

一、猿猴与佛法扯上关系,至少在宋、明之间十分流行,例如这个齐天大圣和明初无名氏杂剧《龙济山野猿听经》、元末杨景贤所作的《西游记》廿四折杂剧都是如此。

二、把猴王称作大圣,也是当时颇为流行的称呼,《陈巡检梅岭失妻记》里齐天大圣申阳公的哥哥名叫通天大圣,弟弟叫弥天大圣。明抄本杂剧《时真人四圣锁白猿》里,那只猴王也自称是烟霞大圣。——在这种背景之下,玄奘故事里加进一位神通广大的猴行者,就不是一件十分突然的事了。

宋代以后,金院本中有《唐三藏》,可惜失传了。元人吴昌龄另有一本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也已失传。这时候,古本《西游记》出世了。

古本《西游记》,当然也早已失传,可是它还有一部保存在《永乐大典》残卷及韩国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里,根据这些残存的文字,wǒ men知道它已经把八十一难的轮廓大致勾勒完成了。和吴昌龄那本杂剧一样,它里面已有孙行者、猪八戒和沙和尚。

这本书流行以后,《西游记》的故事大概已经完全定型了。人们显然十分喜爱这样的故事和人物,因为它们能满足大家沌稚的好奇和想象。所以紧接着又产生了廿四折杂剧《西游记》、《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百回本《西游记》等书。

当然,百回本《西游记》是这里面写得最好的一本。早期的猴王及取经故事,多半把齐天大圣描写成一个神通广大又好色的猢狲,直到廿四折杂剧《西游记》里还是这样。

百回本《西游记》则不同,它只保留了属于猴王的灵敏、活泼、好动、顽皮和幽默感,却把好色这种习性交给猪八戒去发挥。所以wǒ men今天在《西游记》里才会看到那只有竹筒嘴、蒲扇耳的老猪,一见到女人就目瞪口呆、口水直流。

这一点不能不说是百回本《西游记》极高智慧创造的成就之一,因为这样一改,才容易凸显出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人性格上的强烈对比,小说内在的张力也增强了许多。

不只如此,百回本《西游记》在文字上、结构上,无不出色。所以书一上市,就风行一时,明清之间删改、增加、批注、评解这本书的也不知有多少,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版本:

从书商纷纷翻印的情形看来,这一则经过长期酝酿而成的故事,的确已经在民间生根了。

wǒ men除了佩服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文字的魔力之外,更要知道,这本书其实还含有唐、宋、金、元、明,将近一千年来的岁月磨炼,以及千年来人们无数心血和情感的投射在内。

这也就是《西游记》为什么能激发wǒ men所有中国人的共鸣的缘故。每个人在阅读它时,都能认同它,并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西游记  故事  猴王  取经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5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