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厅休息的时候,看见一个学生的高中化学教科书。
她写着这样一句话:"青春就是疯狂的奔跑,然后华丽的颠倒。"
人生百态,谁都不知道下一秒的故事,死亡和出生一样即使喜悦也是恐惧。
批改作业的时候,听见他们在议论意外溺水死亡的小男孩。
他们说,死亡好像是有预兆的。
也许,就像他们说的那样,在他溺水的前一天,一向活泼的他,居然变得异常沉默。
死亡一向都未曾带着悲天悯人的态度来眷顾怀揣希望的wǒ men,
他们常常在不留神的时候带走wǒ men所有的希望。
也许只有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人才知道生与死的价值,而作为健康向上的wǒ men或者参透不了这些。
有人说,人们之所以恐惧死亡,就是因为不能预知自己的时间。
也是,倘若wǒ men可以知道自己将在什么时候为自己划上句号,或许wǒ men的日子会快乐一点。
悲伤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但很时候wǒ men又离不开它。
难道不是吗?
wǒ men喜欢一个人,崇拜一个大家,把他的语录当成信仰。
就像有人说的,很久前喜欢郭敬明的人90后,如今成了批评他的人。
原来,喜欢也是分阶段的。
青春就像一条涓涓溪流的河,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暗藏汹涌。
经历过璀璨,必定要遇见风雨。
开始知道什么是喜欢的时候,是因为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
所以固执的认为喜欢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情。
其实,喜欢不过就是一种心情罢了。
喜欢就像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康桥之爱,灵魂与灵魂的交换,
所以即使后来各自归宿,但却仍旧喜爱,只是不咸不淡。
有人说,林徽因是个风轻云淡的女子,
她把对徐志摩的爱处理得那么好,好像那个时候他们在一起只是一场的梦。
她与梁思成结婚那日,他成问她:"为什么是我?"
她说,这个答案很长,你愿意用一生的时间来听我说吗?
她深爱徐志摩,但却爱得不及陆小曼那样勇敢和炙热,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也确实爱他。
虽然,对他的死,她表现得那样平静。
爱,也许不是至死不渝的此生不换。
也许,它也不是白首不相离地共剪西窗烛。
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的时候,
而那个说好与她长伴的人却在她去世七年后与林洙结婚。
也许,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仅仅只是因为她能读懂她,懂得他满腹才情的诗情画意。
他们在伦敦的雾雨中坐在火炉旁喝着咖啡谈论外国文学的时候,
他想,或许她是那个可以真正明白他的人。
而作为情窦初开的林徽因,她是江南女子,出生门第,她温婉尔雅,宛如深深庭院的莲。
所以,那样的她,自然也倾心于那样的他。
其实,爱不过如此。
荷尔德林说,人应当诗意的栖居。
林徽因知道,她选择徐志摩,她便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
可是,她愿意选择安安稳稳地走完此生。
也许对于不同的态度,wǒ men会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谁人无过。
友谊万岁,天长地久。
从《那些年》开始以青春为主题的电影或者电视开始风靡起来。
歌颂永不老去的友情,祭奠死去的爱情,可叹逐渐逝去的岁月。
在所有人的青春,经久不衰的不是那些wǒ men拼死拼活想要留住的爱情。
有时是不经意间的亲情或者是举杯痛饮的友情。
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当灯灭了的时候,影子还在。
而这个世界上,不是我穿越千山万水,只为寻到百里挑一的你。
而是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纵使wǒ men远隔千山万水,你为我祈祷。
也许,如今的wǒ men不会像《心动》里金城武那样在想念梁咏琪的时候拍下天空的样子。
也不会像梁朝伟那样把对张曼玉的爱讲个树洞听。
自认不会想徐志摩那样写下"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wǒ men有自己爱的方式和方法。
就像那句广告"年轻无极限"
---- 文章来源于网络 / 爱生活、爱文字(文字站 www.wenzi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