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质监部门最近发出“封杀令”:“严禁进入夏季的5月1日至10月30日期间,生产醉虾、醉蟹、醉泥螺等生食水产品”。其原因在于,夏季各种致病微生物、病原体繁殖得很快,而这些美味的生冷食品就是细菌生长的最好巢穴,也是引发食源性传染病的重要原因。 所谓食源性疾病,就是吃出来的疾病。我国南方地区的居民历来有“吃生”的习俗,把活虾、活蟹等放在酒里蘸一下“醉吃”,这样虽然保留了鲜美的味道,却也让其中的肝吸虫有机会进入体内。 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的肝吸虫病感染者已经达到了1249万,其发病率甚至赶上了病毒性肝炎。肝吸虫对人体的危害除了损害肝脏和胆囊外,还会导致全身多种循环系统出现各种复杂的并发症,甚至会发展成胆结石、胆管癌、肝硬化和肝癌。 由于肝吸虫的虫卵在较低的温度下仍能存活,因此无论是什么季节,都应当尽量少吃或不吃醉虾、醉蟹。尽管这些食物在制作中要放入酒、盐等多种作料,但仍不能将虫卵杀灭。有人认为酒可以杀菌,也可以杀灭肝吸虫卵,吃醉虾、醉蟹时多喝点酒就没事了,这是非常错误的。 既然如此,南方人吃了多年的醉虾、醉蟹,真的不能再吃了吗?也不尽然。肝吸虫主要存在于淡水生物中,如果实在想吃,最好用海产的虾、蟹制作。海水中是没有肝吸虫的,相对来说更加安全。吃淡水鱼、虾、蟹时,一定要加工熟透,不要用生鱼、生虾喂小动物,以免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