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随手札记 说说我的来祁寨

说说我的来祁寨

收录时间:2022/2/18 10:24:07

关键字:油桃  祁寨  大棚  古会  

阅读:194

说说我的来祁寨

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关中腹地的兴咸五陵塬是一片风水宝地,在这里安寝着几乎所有的西汉皇帝及皇子皇孙和达官贵人。五陵塬西端,西汉武帝茂陵足下有一个名不传经传的村子——西吴办来祁寨村。

相传2000多年前的西汉武帝时,为了修筑霍去病墓,要把建陵的石头,从陵西南10公里的石铺(石铺村)运到工地,需要在中途有一个民工加水和歇足的地方,正好来祁寨居其中央,村里驻扎着守陵军队,运送石料经过这里,取名来去寨。后因来、祁两姓在这里居住,易名来祁寨,现在北村仍有来姓近百户居民。

来祁寨的老辈,天生就是受苦的命。过去的来祁寨,是吃水贵如油的穷村子,全村3600亩耕地,分布在七岔八梁十面坡上,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一九五八年,国家在村北修筑了高干渠,千年荒塬变成了水浇地,乡亲们欢喜若狂,感谢党恩,发展生产。勤劳朴实的乡亲,一代又一代,苦干十多年。才使得:

千年莽原变了样,坡地成了米粮仓;

层层梯田平整整,片片庄稼丰收象。

土地成方树成行,道路笔直渠成网;

眼眼机井富水淌,条条渠儿通小康。

村前村后翻金浪,南坡北坡果飘香;

一年四季好景色,春夏秋冬日月长。

九十年代末,苹果价格下滑,果农忍痛挖树种粮,但粮食价格一落再落,种粮成本上升,全村经济停滞不前。面对加入wto的严峻农业形势,大家心急如焚。上杨凌,走大荔,请专家,请教授。通过认真学习讨论,提出了“向传统农业宣战,向现代农业进军”的口号,决定把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大棚油桃作为振兴来祁寨经济的突破口。

桃大棚栽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科学guǎn lǐ是关键。为此,成立了来祁寨大棚油桃协会。协会除了聘请西农大专家定期来村讲课指导外,还设立了技术小组和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专门指导油桃生产。在大棚油桃协会的带动下,注册了“汉茂”牌商标,产品、产地分别通过了农业部、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依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严格制定了《无公害油桃栽培技术规程》。每个生产环节,确定实施方案,并且用广播·黑板向果农公布。

为了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协会成立了科技兴农领导小组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经常聘请西农大、省农科院、市园艺站的专家来村讲课,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村上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发放各种技术资料指导生产。现在,乡亲们都能掌握油桃生产guǎn lǐ实用技术,成为懂guǎn lǐ、懂技术的生产能人、行家里手。并且带动周边村组发展大棚油桃1000多亩

关中农村,有过古会的习惯,来祁寨人给古会增加新的内容,以“油桃节”命名的古会为平台,人们尽情愉乐,欢庆油桃丰收,宣传了科普知识,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油桃节上,请来剧团,高唱秦腔、歌舞,村上的锣鼓队、秧歌队、管弦乐队,尽情高歌,狂欢狂舞,彰显和谐盛世,祈盼人寿年丰。

党中央的惠民春风,吹沸神洲大地。来祁寨人审时度世,抢抓机遇,与时俱进,一路高歌。在来祁寨大棚油桃协会带动下,设施农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2000多亩,年收入近2000多万元,大棚油桃成为本村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在扩大油桃产业的同时,鼓励群众拓宽致富渠道,增加现金收入。乡亲们依靠科学技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形成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可喜局面。全村现在拥有油桃大棚二千多亩;大型运输车辆50辆,私家车、出租车18辆,大型联合收割机、拖拉机40台。如今的来祁寨是:

座座大棚果飘香,家家户户务果忙。

棚棚油桃是银行,人人脸上喜洋洋!

家家户户致富忙,户户家家奔小康。

忙时在家务油桃,闲时外出钱挣忙。

油桃产业大发展,多种经营一齐上。

百舸争流奔小康,村强民富名远扬!

油桃  祁寨  大棚  古会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5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