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漫读
近日读到野史有这样一则十分有趣的故事,令人回味。
话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称帝建立北宋之后,害怕部下以此方式反叛,于是重文轻武,国内虽然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内忧外患,矛盾日益增多,在宋真宗时期发生了这样一则故事引人深思。
北宋都城汴京有两户大户人家,一户人家姓黄,官居户部右侍郎,一户人家姓孙,是边关守城将军,手握王万大军,恰好这两位夫人都身怀六甲。
离汴京不足三十里有个地方叫做长岭县,长岭县内有一座送子观音庙,很是灵验。这日黄孙两位夫人同时来到观音庙上香。出庙门是两人恰好碰到,聊起天来。
两人互相说了些恭维的话,很是高兴。
黄夫人突然道:“我要生一个儿子,长大以后勤读诗书,考中状元,协助陛下,治理国家。”
孙夫人到:“我要生个儿子,勤练武功,长大后要做个将军,保家卫国,守护一方安定。”
“当状元好”
“做将军好”
本来两位都想夸赞一下自己的家世地位,却因为这一点子虚乌有的小事吵闹起来。
两位夫人吵得不可开交,于是有人报了官。
黄孙两位夫人一同来到长岭县衙,长岭县知府名叫元殊,自称元稹的后人,十年寒窗,两年前中了进士,本该在朝廷中做官,因说错话得罪权贵,被贬至长岭县任知府。倒是把这长岭县治理地井井有条。
黄夫人见知府是元殊,她早在开封府就认识的。这人一身傲气不慕权贵,不得高官欢喜。所以即使中了进士也是在这长岭县任知府。黄夫人道:“元知府今科进士,想必也是饱读诗书,才华了得之人,当今世上读书考状元乃是正道,习武之人整体舞枪弄棒视为不雅。元知府说是也不是。”
元殊道:“习武之人一身陋习,我是瞧不起的啊。但是习武之人参军保家卫国,也是值得称赞的。”
“元知府瞧不起习武之人,这句话我可记住了”孙夫人道,“我夫君的五万大军可是不同意。”
元殊道:“文官也好武将也罢,都是我大宋官员,都是为陛下效力,为百姓谋福,自古以来,都是文死谏,武死战,文官治世经国,武将守疆拓土,并无优劣 之分,两位夫人何必争执。”
黄孙两位夫人见元殊不能为其争论得出结论,边离开了。
元殊对下属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黄孙二夫人回汴京后,继续争论不休,这事情在汴京传的沸沸扬扬。终是传到了宋真宗耳里。
次日 早朝,真宗言:朕闻京城有论文臣武将之优劣,众卿家有何高论。
太傅刘玉道:“陛下圣明,重视人才,得让天下有才之士可一展宏图,广开言路,以科举之路选贤纳才,使我朝凡人昌盛八方来朝。有道是一口之辩,可低百万雄师,文武之争,由此观之。”
兵部侍郎谢明成道:“我朝至太祖开国以来,连年征战,无不是我朝文武百官,齐心协力,武将战死沙场,抛头颅洒热血镇守边关。陛下当效仿汉武帝,文治武功并重,任卫青、去病之才,扫清外辱,封狼居胥。文武之辩,以此观之。”
御史大夫郭仲礼道:“京城文武之争臣在有耳闻,此乃是外族乱我民间,扰我朝堂所使之离间计,陛下圣明,自会看出端倪。自古以来,文臣武将相辅相成,战国时赵国有廉颇蔺相如将相之美传。将相不和 ,国家不兴,文武相争,天下难定。有道是,文死谏,武死战,何来优劣之说。臣奏请陛下下旨京城之内不得评论文臣武将之事,违者交由刑部处理。将事故挑起者交由开封府审问。”
“郭卿所言甚是,准奏。”
翌日,黄孙二位夫人被带到开封府,京城也张贴了皇榜,一律不得言论文臣武将之事。
黄孙二位夫人到了开封府,都欲逃避责任,同时也怕影响丈夫的前程,于是商议就一同指认是长岭县知府元殊挑起文臣武将优劣之争,还说了元殊瞧不起武将一身陋习。开封府尹当然不会听信她二人一面之词,着官差便服去长岭县调查。结果却是文臣武将之争乃是黄孙二夫人因腹中孩子所引起的争论,元殊在中调节,却用语不当,说了不该说的话,越帮越忙。
开封府尹思来想去,觉若重判二女,必招来其夫君不满,二位大人在朝中身居高位,定会引起朝廷动荡,反思再三,有了定论。
于是奏请宋真宗:臣已查明,文臣武将争论一事系黄孙二位夫人所致,长岭县知府元殊调节不当致使争论加大,且发表不当言论,念在黄孙二夫人初犯,黄孙二位大人在朝中身居要职,但此事必要有人承担后果。臣奏请陛下如此判决,黄孙二位夫人禁足半年,长岭县知府元殊言语不当,有失为官之本,罚官降一级,俸禄半年。
三日之后,圣旨到达长岭县,元殊深感惊讶。
“我立志为官造福百姓,只想简简单单做个知府而已,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心灰意冷,第二月便辞官归乡务农。临走之时,长岭县百余户人口前来相送,大家在元知府的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这样的好官,百姓失去了,朝廷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