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散文美文 科学家张民觉轶事

科学家张民觉轶事

收录时间:2022/1/14 16:22:04

关键字:张民  岚县  张民觉  科学家  

阅读:285

原籍山西岚县的美籍华人张民觉博士(1908—1991),英文名min-chueh chang,是世界闻名的生殖生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生涯中,他发表了350多篇科学论文,荣获许多高级别奖项,3次荣获诺贝尔奖提名。

张民觉从不承认自己聪明过人。他说:“假如我这一生在生殖生理学做出了一点贡献的话,那主要是我有幸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与最佳人选在最佳的课题上努力所致。”但作为科学家,张民觉确有许多不同于常人的特质:他思路宽阔,思维敏锐,治学严谨,进取心极强。他钻研的科研课题一般都是关乎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大课题。他坚信“科学研究没有捷径”,一旦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即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他常常以实验室为家,争分夺秒,不分昼夜,埋头工作。

在张民觉生前,作者与他有书信来往;同时与他的国内亲属——元配夫人李民淑、长女张燕林有比较多的交往;与他的美国朋友朱迪丝·玛坎和长子张板桥也有过接触。因此了解到张民觉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现披露如下,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意。

成果卓著 却未曾申请一项专利

张民觉在数十年的研究生涯中,直接承担、参与和指导了多项重要研究,取得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重大成果。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张民觉通过大量而巧妙的实验证实:大多数哺乳类动物的受精过程,实际上是精子在输卵管里等候卵子,而不是人们想象的卵子等候精子;精子在雌性生殖道里是经过了一定的生理变化,才能与卵子结合受精的。这就是“精子获能”现象。同年澳大利亚学者澳斯汀博士,也在实验中发现相同的现象。国际生理学界将他们俩的研究成果命名为“张氏—澳斯汀原理”。这一现象的发现,不仅有助于解开精卵受精之谜,而且对实现精子体外获能和试管受精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张民觉的科研小组在哺乳动物进行体外授精方面的开创性实践和成功经验,为日后实现人的体外授精和试管婴儿问世,奠定了良好基础。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女婴路易斯·布朗在英国曼彻斯特一家医院诞生。新闻界在报道此项重大消息时,还以醒目的标题称她是“张民觉的女儿”。完成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实验的英国医生斯蒂伯托和爱德华,在回忆完成这一医学史上奇迹的过程时,数次提到张民觉的名字。张民觉从此有了“试管婴儿之父”的美誉。

又如1961年美国fda(食品药品guǎn lǐ局)正式批准厂商以enovid的商品名上市的首批口服避孕药,就是张民觉和美国科学家品克斯在“二战”结束之后,在世界人口爆增的形势下合作研究、发明的。这在20世纪60年代,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生理学原理直接应用于人口控制,它的广泛应用使“性”与“生育”分离,易为人们控制,深受广大妇女欢迎。几十年来,数以亿计的妇女服用过这类口服避孕药。即使是当今市面销售的口服避孕新药,也大都是在当年开发的药物基础上不断改进的成果。张民觉因此获得“口服避孕药之父”的称誉。

但是,淡泊名利的张民觉没有申请过一项专利,而是广施爱心,无条件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奉献给全社会,造福于全人类。他甚至把自己尚未发表的研究资料,拿出来供别人使用。面对众多的荣誉和头衔,他一直保持平常心态,不止一次地宣称:作为科学家,我只看中在学术上要有所建树,用自己的专长服务于人类社会。

身在异邦 心系中华

张民觉是1938年9月,通过中英庚子赔款留学考试赴英国留学的。1941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他应邀从英国到美国,在麻省伍斯特基金会实验生物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原计划只做一年研究就要回国。但由于研究的深入和不可中断,加上同行科学家的挽留,而未能成行。1956年挚友张香桐离美回国,他也表示:“我也真想回去,我的根在中国。”1972年,他参加了以任之恭为团长的“美籍中国学者参观团”来华访问,亲自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回国工作的请求。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劝解他:“你是搞科学研究的,在美国环境、条件挺合适的嘛。你有心帮助中国搞四化建设,渠道和方式有很多很多。”

张民觉因为自己学成后未能回国服务,一直抱有负罪感。经常在各种场合公开自责:“几十年来,流落海外,未能回国出力,该打屁股!该打屁股!”

1988年,张民觉的长女张燕林赴美国夏威夷大学解剖系做访问学者。张民觉惟恐她滞留美国,催促她说:“时间到了你就赶快回国,报效祖国。”就这样,张燕林按时回到国内。可见,张民觉是把对中华的“大爱”,置于对家人的“小爱”之上的。

其实,张民觉通过其他方式报效中华,还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例如多次回国讲学,奔走于各研究机构之间,把自己的研究经验和生殖生理学的最新发展动向介绍给国内学者;把国内的科技人员邀请到美国他的实验室工作,或介绍到其他科研机构工作;向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和山西计划生育研究所捐赠自己珍藏的期刊资料和图书。另外,他还多次捐款给清华大学、山西大学,资助故乡岚县设立“张民觉奖学金”、创办“民觉小学”;给山西雁北地震灾区和山西三晋文化研究会捐款;等等。

张民觉在美国的亲属一开始对他的捐献行为不知情也不理解。儿子张板桥在《 父亲面包留给wǒ men的财富 》一文中这样说:“过去,父亲对家乡予以多次热情的帮助,wǒ men都不甚清楚。在美国,父亲的积蓄都到哪里去了?给wǒ men的为什么会越来越少?wǒ men感到非常疑惑。当wǒ men长大成人,了解到中国当时的政治背景,并且得知家乡的父老乡亲连吃饭都有困难,才理解了父亲寄钱给家乡是多么的重要!wǒ men还了解到,他的部分寄款是用于资助家乡岚县教育事业和创办艾蒿沟小学时,wǒ men才真正感悟到:父亲的举动是那样的雪中送炭,那样的难能可贵,那样的让人钦佩!父亲是想让家乡的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受到同等的教育,过上同等富裕的生活。父亲还要wǒ men以他为榜样,日后更多地热爱祖国,关怀亲友。”

张民觉在国内的个别亲属对他的捐献行为更不理解,甚至批评他是“沽名钓誉”。这个批评实在是太离谱了!张民觉一贯低调,根本无“沽”“钓”之心。他靠自己在科学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已经获得很高的名誉,这是天道酬予的,并非“沽” “钓”而得。

张民觉身在异邦,心系中华。张板桥对wǒ men说:“在wǒ men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对wǒ men讲中国的事情。在wǒ men长大独立之后,父亲还经常把报刊上有关中国的文章剪下来寄给我和我的妹妹。”

笔者曾参与清点张民觉捐赠给山西省计划生育研究所的图书资料,发现其中有两份他阅读后珍藏的《 人民日报 》。一份是1982年9月9日的《 人民日报 》,头版刊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6日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 》;另一份是1982年12月4日的《 人民日报 》,头版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显然,只有时刻关心神州大地变化的海外游子,才会收集保存这样的资料。

曾遭美国特工监视、骚扰

张民觉是1938年离开中国负笈异邦的。对于旧中国官场的腐败、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贫穷,是有深刻体会的。他盼望变革现实,期待一个新的政权出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张民觉由衷地高兴,在许多场合表露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和欢迎新政权的政治倾向。

20世纪50年代,正是美国“麦卡锡主义”横行的年代,当局大肆迫害共产党人及所谓“亲共分子”。张民觉的表现自然引起联邦调查局的注意。他们怀疑张是共产党人,但又找不到证据;再说张在美国是鼎鼎有名的大科学家,他们有所顾忌,不敢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逮捕。于是,特工人员频频“光顾”张家,找张民觉“谈话”,企图找到“通共证据”。

当时,在美国的另一名山西籍科学家任之恭博士也有类似的遭遇。他采取的是“热”的办法,把特工人员斥责一顿,甚至勒令那些人:“滚出我的办公室!”而张民觉则采取“冷”的办法,不管那些人说什么,都不予理睬。他泰然自若,旁若无人,独自斟酒举杯,或泡一杯咖啡,慢慢地品尝。有一次,特工人员临走时“无意”地遗留下一个公文包,停了一会又回来取走。张民觉当然不会随意去翻动它,他嘲弄那个家伙说:“你这样漫不经心,当心你的上司处罚你!”事后,张民觉曾对朋友说:“他们怀疑我是共产党,可惜我不是。要是我还留在中国,可能会申请参加共产党。”

埋头实验 生活俭朴

张民觉在外出讲学、参加学术会议或出席颁奖仪式时,自然是西装革履,仪表讲究,看起来相当风光。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和在实验室里,他都是个十分朴素节俭和随意的人。

1975年夏天,张民觉出国后第一次返回山西,下榻太原迎泽宾馆。第一天,宾馆就招待他吃饺子。这是他离家近40年后第一次吃到家乡的饺子。餐后,看到盘子里还剩了6个饺子,他没有让服务员撤走倒掉,而是端回房间,作为第二天的早餐。

张民觉在20世纪70年代购买的沃尔沃轿车,一直开了近20年,都舍不得更换。朋友劝他买一辆新车,他说:“不用,不用,这就挺好的。”他的儿子张板桥对wǒ men说:“在wǒ men青少年时期,周围环境都很讲究时髦。父亲不让wǒ men追求时髦,不让wǒ men穿好的戴好的用好的。他说:你们永远不要去追求生活上的时髦,而要去追求接受最好的教育,去追求更多更新的知识!从此以后,wǒ men都养成了朴素的习惯。”

憎恨日本军国主义

张民觉的民族意识非常强烈,他痛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

抗战爆发后,在清华大学担任助教的张民觉随校迁往长沙、昆明。看到敌寇践踏中华国土,同胞惨遭奸淫烧杀,血气方刚的张民觉曾产生弃教从军的念头。他的导师孙国华先生劝阻这个1933年就已经在美国《解剖学记录》杂志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的助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士兵,但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科学家的,希望你在科学研究上有一番建树。”

出国留学前夕,张民觉曾回了一趟岚县。有一次,他和结发妻子李民淑一同上街购物。李民淑看准了一块质优价廉的布料有心购买,当得知产地是日本时,张民觉义愤填膺地说:“我宁可赤身裸体,也决不买日货!”

张民觉的仇日情绪也曾经带进家庭关系中来。定居美国以后,儿子张板桥娶了个媳妇叫金莱·瑟琳,有一半日本血统。张民觉开始并不同意这门亲事,但又不能干预,心情很不愉快。儿媳进门5年多,张民觉对她一直很冷淡。直到长孙张承先诞生,张民觉对儿媳才热情起来。他对儿媳说:“我以前对你不好,因为你是日本人。”金莱·瑟琳回答说:“我心里清楚。”从此后,彼此之间消除了成见,关系友好起来。

张板桥对父亲曾经表现出的那种情绪,觉得可以理解,说:“他是时刻把自己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曾经侵略、蹂躏自己祖国的日本人,抱有反感情绪,这是很正常的。”

山西省第一个被塑像纪念的现代科学家

2004年10月10日上午,在山西岚县县城文化广场,鼓乐齐鸣,鞭炮震天,4000余名群众聚集于此,参加张民觉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场面十分隆重和热烈。这是山西省有史以来,第一次专门为海外华人科学家雕塑铜像。大家都为岚县能出张民觉这样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张民觉先生的铜像为半身像,矗立在岚县县城文化广场。铜像含底座高3.55米,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山西省宇达工艺总厂制作。铜像形象逼真,神态自然,表情微微含笑,仿佛在跟故乡的父老乡亲交谈。人们无不感受到他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品格和非凡的智慧,从而得到启迪和鼓舞,萌生奋进的勇气。

张民觉先生铜像揭幕,是纪念张民觉先生魂归故里1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一项。此外,各级领导也十分重视,纷纷题词以示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题词:“计划生育的先驱。”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题词:“为人类计划生育和生殖生理学研究做出重大贡献。”原山西省人大主任卢功勋题词:“民觉风范,千古长存。”省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吕日周题词:“岚县骄傲,世界唯一。”


张民  岚县  张民觉  科学家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