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伊始,美国第70届金球奖公布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到诧异。人们把同情的目光射向了凯瑟琳·毕格罗。因为,早前的纽约影评人协会和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已经把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这些重要奖项毫不吝啬地颁给了她和她执导的《刺杀本·拉登》,理所当然,许多人认为,这次的金球奖也会被毕格罗收入囊中。然而,《刺杀本·拉登》最终仅仅收获了一项最佳女主角奖。
毕格罗毫不在意人们的目光,她的笑容甜美明媚,一身及地的银色晚礼服在红地毯上摇曳生辉。她的世界里,电影最美,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她是我的‘无价之宝’”
如果用时间轴来划分毕格罗的一生,最关键的也许只有一个节点——和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两年短暂婚史。
卡梅隆被称为“电影之王”,他执导的《终结者》《异形》《真实的谎言》都是轰动全球的大作,尤其是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和2010年的《阿凡达》堪称世界电影之最,前者囊括了十一项奥斯卡奖,后者的全球票房超过25亿美元,目前仍是全世界票房收入最高的一部。
在这样一个被尊为“电影之王”的男人背后,毕格罗曾经是那样黯淡无光。
和许多好莱坞电影中的桥段一样,他们一见倾心。毕格罗无法忘记第一次见到卡梅隆的情形。那是1989年的一天,卡梅隆正在拍摄一部mv,女主角就是毕格罗,她在里面饰演一位性感的牛仔女郎。初次相遇,卡梅隆就为眼前这个气质优雅、体态窈窕的金发美女倾倒。在毕格罗看来,卡梅隆气宇轩昂,浑身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当时的卡梅隆感情生活并不如意,刚刚结束了他的第二段婚姻。而毕格罗也处于人生的迷茫期,尽管她已经完全转入到了电影圈,甚至已经执导过一部片子,但这些并未受到普遍认可。在业内人士看来,她最多只能算是“玩票的”,只有毕格罗自己知道,她对电影投入了多大的热情。
为了电影,毕格罗放弃了她早年的绘画生活。她曾在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美术,20岁时得到奖学金进入惠特尼博物馆进行独立研习,在那里,她拥有一个独立的画室,经常接受艺术名家的指点。已在绘画圈内小有名气的毕格罗,忽然有一天发现电影更能表达内心,于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电影。
除了做导演之外,她也在影片中客串一些小角色。朋友们问她,为何放弃已有所成的绘画,转而投入完全空白的电影,毕格罗说:“画画至今仍是我的爱好,但电影的魅力则在于它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遇到卡梅隆之后,毕格罗发现原来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比她对电影更痴迷。他们都对电影充满了激情、狂热与执著,相同的心境,共同的语言,让他们走得更近了。多年后,卡梅隆曾谈过:“她是我的‘无价之宝’,wǒ men互相了解、互相欣赏,许多时候,我话还没说,她就了然于胸。”
那年秋天,卡梅隆和毕格罗携手进入了婚姻殿堂。但是,也许应了那句话:一山不容二虎。两人因为太过相像,都非常强势,在一起不到两年便“闪离”了。卡梅隆的一位传记作者说过,“除了性别不同,两人有着太多相似,毕格罗是卡梅隆的灵魂伴侣,也因此,两人无法长久生活在一起。”
岁月最终印证了他们是一对“离婚之后关系更好”的朋友,分开后的他们各自攀上事业高峰,毕格罗终于不再是“王”的女人,相反,在男人主导的电影王国中,她用女人的视角拍出了“比男人还男人”的彪悍作品,把自己送上了好莱坞电影女王的宝座。
“卡梅隆会不会生吃了毕格罗”
无论光阴如何流逝,在电影史上,有一刻将永被铭记。那是在2010年第82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那个夜晚后来被人们称为“毕格罗之夜”。
“生活远比电影更精彩”,毕格罗做梦也没想过,当晚最大的竞争对手居然是自己的前夫。在这届奥斯卡评选中,卡梅隆带着他无与伦比的鸿篇巨制《阿凡达》,与毕格罗执导的《拆弹部队》狭路相逢。双方在金球奖和美国导演工会奖的评选中已经不分伯仲,因此奥斯卡评选中的对决更引起众人的期待。
人人都在看这场好戏,“瞧瞧,这是前妻和前夫之间的大比拼!”“卡梅隆会不会生吃了毕格罗,一个女人居然来挑战‘电影之王’的尊严!”八卦的声音充斥着大报小报的不同版面。要知道在美国,角逐奥斯卡比总统大选还令人兴奋。最终,毕格罗凭借《拆弹部队》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在内的六项大奖,一改82年来奥斯卡历史上从无女性导演获奖的“规则”。
卡梅隆和毕格罗没有联袂上演你死我活的斗争戏,恰恰相反,当最佳导演奖公布的那一刻,卡梅隆第一时间向毕格罗送出了祝福,他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由衷地露出笑意。那一刻,人们相信,他和她之间两年的短暂婚姻催生出了一段绵延的情谊,他们是惺惺相惜的电影同路人。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离婚之后,毕格罗并没有和卡梅隆老死不相往来,相反,在毕格罗事业进入低谷并为前途迷茫时,卡梅隆不但是她可以倾诉的朋友,还会给她提一些明智的建议。他们经常会打上几个小时的电话商量电影,讨论聘请哪位演员。每年的圣诞节,卡梅隆都会坚持邀请毕格罗去他家中度假。
20年过去了,毕格罗没有再婚,也没有孩子,更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用任何语言攻击过卡梅隆。当不怀好意的媒体试探性地提问时,她永远都是笑着对媒体大度地说:“wǒ men依然是朋友。”
事实上,让毕格罗获奖的这部《拆弹部队》还是卡梅隆建议的。“2007年7月的一天,我在两部作品中摇摆不定,于是我决定给他打一个电话。是他给了我建议。”“停下手中所有的活,专心拍《拆弹部队》!”她还记得卡梅隆在电话那头的大声喊叫。
他们之间的爱情虽早已随风而逝,但友情却天长地久。也许连毕格罗自己也无法分辨清楚,卡梅隆给她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看过的人,没有人可以忘记,她在影片里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她最擅长执导的是荷枪实弹的火爆场面,赤手空拳的格斗,还有血花四溅……
毕格罗不仅改写了奥斯卡历史,她还告诉天下人,女性也能拍出比男性更阳刚更热血的电影,力量、格斗、战争并不是男人的专利。
“我只是偏爱力量”
毕格罗显然是电影界的狠角色,拍出来的全是“猛片”,从《血尸夜》《末世纪暴潮》《魔鬼游戏》到《拆弹部队》,直至最近的《刺杀本·拉登》,光是看一下片名,都让人如芒在背。就连她拍的唯一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霹雳蓝天使》,也是满溢着暴力、悬疑与惊悚。再听听她说过的话:“拍男人的影片,我能干得更牛!”
在好莱坞,导演圈向来是以男性为主导的世界,他们掌管着话语权。而一个女人要融入,她必须和男人一样才华横溢,一样强悍、充满爆发力,才能干出名堂。
在片场,毕格罗像男人一样穿大号衬衫、背带裤,扯着喉咙大喊:“cut!”
在拍戏中遇到任何严酷天气与暴烈场面,她都不退缩,与演员们一同在第一线,从不因为自己是女性而索求得到额外的关照。被她一手捧红的《拆弹部队》男主角杰瑞米·雷纳说:“她有着不可抗拒的温柔,但骨子里的强硬却让wǒ men害怕,在片场wǒ men不敢回嘴,因为她说的总是对的。”
毕格罗是今年唯一进入金球奖提名的女导演。但同样的问题又来了:“作为女性,你为什么爱拍暴力、血腥、战争这类题材的电影?”那个曾经爱过她的男人——卡梅隆直接就替她回答了,“毕格罗就是对战争和冲突感兴趣。”
对于自己远离女性趣味的选择,毕格罗也表达得十分率直,“我只是偏爱力量。”既然众多男性导演能够拍出优美的爱情电影,为什么女性导演就不能拍摄动作电影呢?事实上,“我自己根本没想过一个女导演去拍一部几乎没有女性角色的战争戏会有什么问题,拍这种片子就是很对我的胃口。听说如果遇到对的事情,摄像机自己都会做出反应。我想我的摄像机就是这样,遇到我感兴趣的动作片,摄像机确实能够推动我去做一些事,让我兴奋不已。”力量让毕格罗着迷,她就这样迈着那双诱人的长腿,一头扎入了用子弹、鲜血和打斗构造的男人世界。
“我并不因我是首位获得奥斯卡奖的女导演而骄傲,我更愿意人们说我是电影人,但是如果我的成功能给女导演和年轻导演以激励,那是我最为高兴的事情。”已年过花甲的毕格罗一直坚持电影与性别无关。
毫无疑问,她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