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散文美文 不卑不亢 能屈能伸

不卑不亢 能屈能伸

收录时间:2021/5/27 8:50:04

关键字:鳌拜  低调  李渊  康熙  

阅读:167

低调做人并非是做低级人

低调不是低声下气

低调不是河水低流,不是唯唯诺诺,更不是低声下气。它是人生的“过门儿”,是生活的“琼浆液”。它像曲子的过门是低调的,它像钉子的一边是削小的,它像黄牛的头是低着的,是憋足了劲的。但是,低调做人必须摆脱“低人一等”的感觉。

低调与低人一等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低调的人虽目前处于“低人一等”的劣势,但却能强化自信,厚积薄发,积累经验,成就大事。俗话讲得好,“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受罪。”纵观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是经过艰苦磨炼和低调历练,经过“低人一等”的磨难,而最后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

现在的社会中,有许多人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许多人在谈论某企业家、某世界冠军、某电影明星时,总赞不绝口,可一谈到自己,便一声叹息:“我不是成才的料!”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出息,没有本事,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理由是:“生来就比别人笨”,“没有高级文凭”,“没有好的运气”,“缺乏社会关系”,“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资金”等等。这样会使自己妄自菲薄,缺乏直面社会和人生的勇气,难免会产生低人一等、矮人三分的感觉。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低调做人,就是在为人处世时摆正自己的位置,低调点,谦虚点,该说则说,该做则做,友善和气,甘于让人。

假如,你为了谋求一份工作而去拜访该公司的董事长,你要先明白一个原则,你谒见的是一个身处高位的人物,在他面前似乎是矮人一头,虽你有求于他,但求不求在你。李白有一句诗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高层人物你就心生畏惧而自卑,那么你就不可能做成事,也不会谋到职位。所以,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摆脱“低人一等”的心理,展示自己的所长,以平常之心对待,显出足够的自信,就会在处事过程中从容自如,游刃有余。低调但不悲观

低调人虽然行事低调,但他们从来不悲观失望,因为他们永远知道如何避免失败。低调的人不会用种种负面的假设去证明自己的正确,也从不抱怨“社会太不公正”,“我总是吃亏”,“我处处碰壁”,“你为什么就比我强”,他们很乐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这些错误,常常都是在他们的预计之中。

人生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困难、挫折,总是会麻烦不断,况且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人,总是会出现差错与失误,但低调的人能预见到事情发展的曲折性,预计到所有的事情都可能会出差错。所以,在事情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会失望,不会悲观。

大凡乐观的人往往是“憨厚”的人,而愁容满面的人,又总是那些不够宽容的人。他们看不惯社会上的一切,希望人世间的一切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式,这才感到顺心。

这种人常给自己戴上是非分明的桂冠,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干涉。怨恨、挑剔、干涉是心理软弱、心理“老化”的表现。

遇到情绪扭不过来的时候,不妨暂时回避一下,打破静态体验,用动态活动转换情绪。也许一曲音乐,会将你带到梦想的世界。如果你能随欢乐的歌曲哼起来,手脚拍打起来,无疑,你的xīn líng会与音乐融化在纯净之中。同样,看场电影,散散步,和孩子玩玩都能把你带到另一个情绪世界。

如果你出了工伤,只能靠轮椅行动,这对你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而有残疾的身体,往往使人变得浮躁、悲观。但是,浮躁、悲观是无济于事的,你不如冷静地承认发生的一切,放弃生活中已成为你负担的东西,终止不能取得的活动冀望,并重新设计新的生活。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必过分固执。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或者轻视、怠慢自己,想想不是滋味,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结果你又多了一个人际屏障,多了一个生活的对头,那当然也使你整日诚惶诚恐,不知他人在背后又要搞什么。

正确的方法是:净化自己的诚意,不回避对方,拿出豁达的气量,主动表示友好。这样做,会使你在针锋相对、逃避退缩、一如既往的三种态度上找到最利于个人情绪健康的方式。

排除悲观情绪,保持乐观健康的情绪,相信自己和别人都有不断改善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一条自我可以接受的幸福道路。相信你的人生一定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远离怯懦

懦弱,有句俗话讲得好,就是“前怕狼,后怕虎”。懦弱的人总怕受挫折,自己的精神被打垮,他们没有顽强的毅力。

懦弱的人,胆小怕事,进取精神差,意志薄弱,关键时刻好退缩,不敢面对困难和压力,害怕挫折和失败,害怕别人讥笑和伤害。这类人比较保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喜欢安稳,害怕创新、冒风险;遇事顾虑重重,患得患失。

低调的人,显得老实厚道,柔弱退让,常常给人一种懦弱的感觉。其实,低调绝不是懦弱,却是顽强毅力的象征。正因为低调,才会保全自己,才会战胜他人,才会成就大事。

wǒ men都知道大象从不倒下,即使在它们生病的时候,也保持着站立的姿态。因为大象体形庞大,一旦倒下,内脏就会相互挤压,再加上本身的重量,就会使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除非到了生命的终结,否则大象是不会倒下的。

与大象比起来,人类就显得脆弱多了。人的一生总有倒下的时候,或是疾病,或是打击,或是灾难。但是倒下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倒下之后一蹶不振,从此站不起来了。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父亲请一位拳击师培训自己的儿子。一年后,父亲接儿子回家,拳击师安排了一场拳击比赛,让这个父亲检验一下儿子的学习成果。结果在比赛中,儿子被打倒了许多次,但每次他都站了起来。父亲对此很不满意,他质问拳击师:“为什么我的儿子总被打倒?”拳击师说:“你没看见你的儿子一被打倒,马上就站起来了吗?倒下并不意味着失败,这种顽强的毅力是他在人生道路上最需要的,有这种毅力、这种顽强精神的人,就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目前,多数人的生活环境比较顺利,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碰到困难,极易导致怯懦。尤其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人若得不到适当引导,更容易形成怯懦的倾向。

要远离怯懦首先要增强自信和勇气。越是困难的工作,越勇于承担,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强迫自己深入进去。随着时间推移,会由开始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由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轻松,慢慢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俭朴是低调做人的根本

俭朴是一种传统美德

俭朴是一种传统美德。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教育儿子司马康说,古今以俭朴立业闻名,以奢侈而自遭败落的事例多得很,你不但自身要俭朴,而且还要以此训教你的子子孙孙,使他们也懂得我家先辈传统的俭朴家风。

康熙十六年,于成龙被擢任福建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去福建上任前,他嘱人买了数百斤萝卜放在船上。有人不解地问他:“萝卜又不值钱,买这么多干什么?”他回答道:“沿途供馔,得赖此青黄不接的时候,以用糠杂米野菜为粥。”即使有客人来了,也和他一同吃薄粥。他对客人说:“我这样做,可留些余米赈济灾民,如若上下都和我一样行事,更多的灾民会渡过难关,存活下来。”江南、江西的百姓因为于成龙自奉简陋,每天只吃青菜佐食,所以给他起了个外号“于青菜”,以示亲切景仰。于成龙喜欢饮茶,考虑到茶价很贵,他不愿意多破费,便以槐叶代茶。他让仆人每天从衙门后面的槐树上采几片叶子回来,一年下来,把那棵树都快采秃了。

于成龙身体力行,使爱好奢侈的江南民俗大为改变,人们摒弃绸缎,以穿布衣为荣。一些平日鱼肉百姓的地方官,因知道于成龙好微服私访,每遇见白发伟躯者便胆战心惊,以为是于成龙,不得不有所收敛。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病死在两江总督任上。僚吏来到他的居室,见这位总督大臣的遗物少得可怜,而且都不值钱。床头上放着个旧箱子,里面只有一袭官袍和一双靴子,大家忍不住唏嘘流涕。

于成龙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江宁城中罢市聚哭,家家绘像祭奠。出殡那一天,江宁数万名百姓,步行二十里,哭声震天,竟淹没了江涛的声音。

当年,康熙帝巡视江南,沿途所延访的官吏,无不对于成龙啧啧称赞。

康熙帝不无感慨地对随行的人员说:“朕博采舆论,敢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真百姓之父母,朕肱股之臣啊!”

奢侈对于一个人来说危害很大,会让人沉浸于物质生活享受之中,消融斗志,不思上进,如此久而久之,既有的物质生活尚且难以为继,而未来的美好生活就只能成为泡影。在这种情况下,奢侈者如果仍然一味巴望“美好生活”,那么,或贪或盗也就在所难免了。而且纵观历史,凡是“挥金如土、奢侈无度”的人的下场没有几个是好的。

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取得和放弃。应该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不该取得的则当毅然放弃。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弃则需要巨大的勇气。若想驾驭好生命之舟,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课题:学会放弃!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据记载,和珅聪明能干,相貌俊秀,好察言观色,善见机行事,又会逢迎讨好。因此他平步青云,甚得乾隆皇帝的宠爱,从一个小小的文生一路飞升到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可谓位极人臣。

和珅位居高位后,广罗党羽,排斥异己,不择手段聚敛财物。

乾隆晚年陶醉于文治武功,自处安逸,喜京剧声色,又连年用兵,大兴土木,四处巡游,耗资巨大。和珅遂乘机大饱私囊,此可能是其家财的主要来源。加之全国贪污风盛,各地官员争相行贿和珅,以求保护;各级将领甚至克扣军饷,用来行贿;士大夫欲往上钻营者,亦投其所好。和珅贪得无厌,自由出入皇宫,见所喜好之物,直取之而去;四方贡物,上者送和珅,次者方入宫中。其党羽、家人甚至差役,亦到处招摇,贪污受贿。

和珅的贪得无厌引起了很多人的嫉恨,嘉庆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办和珅,并列举了和珅的几大罪状,和珅也在乾隆逝世半个月后,在狱中悬梁自尽。

和珅为官二十余年,擅权纳贿,贪赃枉法,生活奢侈,但最终是祸国害民又害己。

当然了,俭朴随时代的不同,内涵也不同。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完全可以比过去过得更好,但是每个人应学会“量体裁衣,看菜下饭”,依据自身的实力,审慎地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切不可奢侈浪费,为物质生活所累,丧失做人的美德。

俭朴是低调做人的智慧

俭朴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俭朴本身,它更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原则。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人,凡事均能做到自我约束。他们虽然富有万金却仍然注意节俭,可说是智慧经营,“糊涂”生活。

在中国古代,帝王们虽然富甲天下,但他们也懂得节俭的道理,不少圣德的君王甚至也能做到以身作则。赵匡胤登基后,十分关注国计民生,特别是在赎买收取兵权、财权之后,再加上不断对南方用兵耗资巨大,使得赵匡胤更加注重节俭。平日的开销降到最低,所用的车马都很朴素。寝宫中的帷帘都是用青布包边,宫中帷幕也与普通百姓家的无两样。赵匡胤经常把布衣等物赐给左右近侍,说:“朕过去当兵时就穿这些。”

赵匡胤不仅以身作则,厉行节俭,而且还严格要求家人,教导子女不能贪求奢华。一次赵匡胤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穿了一件由翠鸟羽毛作装饰的短上衣入宫见父皇,赵匡胤见到后,十分不高兴。他对公主说:“回去把它放起来,别再穿了,从今以后,不要用翠鸟羽毛作装饰了。”公主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一件衣服能用去几根翠鸟羽毛?”

赵匡胤正色说道:“此话差矣,你穿这样的衣服,宫中其他人必会争相效仿,这样一来京城翠鸟羽毛价格便会上涨了。百姓见有利可图,就会从各个地方贩运来,那要危害多少翠鸟呀。你难道不觉得自己有错吗?”

在一旁的宋皇后对赵匡胤说:“您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天子,就不能用黄金把乘坐的车马装饰一下,出来进去也显得气派一点吗?”

赵匡胤说:“我大宋富甲天下,即使宫殿全用金银来装饰,也不难办到。但朕为一国之君,就要为天下百姓着想,国家的钱财怎可以乱用呢?古人说,以一人治天下,怎可以天下奉一人呢?如果全为自己考虑,奢侈无度,那么天下人又该怎么做呢?他们又怎么想我这个皇帝呢?以后你们不要再提这类事了。”

历史上凡是“做大事、成大业”的伟人、名人无一不是“艰苦朴素,厉行节俭”的身体力行者。

1936年斯诺在延安时,看到毛泽东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着用绳子系着断了腿的眼镜,他称之为“东方魔力”,并断定这是“兴国之光”。淮海大战中,国民党大将黄维被俘后死不认输,当他亲眼目睹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后,才幡然醒悟:“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wǒ men低调做人的根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wǒ men要把节俭当作一种习惯来培养。

放下奢华的享受

在生活上简朴些、低调些,不仅有助于自身的品德修炼,而且也能赢得别人的交口称誉。

在科学领域,爱因斯坦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腕,也有资格摆架子,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着装和修饰非常简朴,日常生活不修边幅,以至有一次去参加演讲时,负责接待工作的人把他的司机当成了他本人,而把他当成了司机。这虽说是个笑话,可也反映了爱因斯坦不摆架子、低调做人的姿态。

爱因斯坦从不摆世界名人的架子。他吃东西非常随便,外出时常坐二三等车,推导和演算公式常利用来信信纸的背面。并且,他还经常穿着凉鞋和运动衣登上大学讲坛,或出入上流社会的交际场合。有一次,总统接见他,他居然忘记了穿袜子,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总统和人民心目中的伟大形象。

爱因斯坦初到纽约时,身穿一件破旧的大衣。一位熟人劝他换件新的,他却十分坦然地说:“这又何必呢?在纽约,反正没有一个人认识我。”

过了几年之后,爱因斯坦已成了无人不晓的大名人,这位熟人又遇到了爱因斯坦,发现他身上还是穿着那件旧大衣,便又劝他换件好的。谁知爱因斯坦却说:“这又何必呢?在纽约,反正大家都认识我。”

卡文迪许出身贵族,拥有“爵士”封号,还拥有大批存款,是英格兰银行的最大客户。但他终生不娶,不理衣着,全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无暇顾及生活琐事。他的衣服大多是旧式的,满是皱褶,扣子掉了也不管。

一天,他到皇家学会去,顺便穿了一件在实验室工作时被硫酸烧坏了的破大衣,以致被认为是个流浪汉,人们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进去,待他通报了姓名,学会的职员才连连道歉,请他进去。

平时,他吃得也很简单,就是偶尔请科学家吃饭,一般也只是一条羊腿。仆人笑着提醒他,一只羊腿不够五个人吃,他才改口说:“那就准备两只吧!”

人们问他:“你那样有钱,为什么又那么‘寒酸’呢?”

他自信而无愧地说:“我认为科学家的时间应当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应当最多地用在科学上。”

著名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说过:“wǒ men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戏、恋爱,也就是说,wǒ men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wǒ men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wǒ men仍须保持wǒ men一心从事的心境,使它们仍然居优越地位,使它们在wǒ men的可怜头脑中继续冷静地进行。”

放弃生活中的奢华,追求更高的目标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也才能自我超越。

勤俭节约,简化生活

俭朴是一种美德,也是致富的手段。真正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大富翁们,可能在投资、捐赠等方面出手阔绰,但在己身的支出上却又异常俭省。

第一家沃尔玛百货公司开业前3年,沃尔顿夫妇在本顿维尔郊区买下一块20亩的土地,请著名建筑师兴建一座跨越小溪的住宅。房屋造价10万美元。这是沃尔顿夫妇购买的最后一栋房子。

也许,折扣商店的老板有必要做一个极节省的人。坐拥巨额财富的葵斯吉曾把纸板塞进鞋子,以遮掩破洞;他也因第一次打高尔夫球就在草地上搞丢一粒球而放弃该项运动。

沃尔顿虽然没有如此小气,但以一个富翁而言,他也是出了名的节俭。他一生只搭过一次头等舱(南美到非洲的漫长飞行);与员工一起出差时,也遵守公司二人一房的住宿规定;公司用车甚至还称不上是豪华轿车。有一次,家庭仓库公司的董事长马克斯到本顿维尔开会,会后与沃尔顿一起外出用餐。马克斯回忆当时情况说:“我跳进沃尔顿的红色小货车,车上没有冷气,坐椅上还留有咖啡渍迹。抵达餐厅时,我的衬衫早就湿透了。这就是沃尔顿,没架子,没排场。”

“我穿的鞋子,比沃尔顿今天身上穿的任何东西都贵。”一位朋友在商业活动中遇见沃尔顿后说。沃尔顿对这一类开玩笑的话处之泰然。在小岩城的一次会议中,他站起来展示缝在外衣内里的商标给众人看,然后宣布:“沃尔玛百货公司有卖,55美元。长裤呢?沃尔玛百货公司也有卖,16美元。”

沃尔顿却以个人或公司名义捐数额众多的钱给医学研究、奖学金基金、基督教及保护艺术品的慈善团体。在家里,沃尔顿全家人靠沃尔顿担任总裁的薪水过活。沃尔顿夫妇分别在不同的时候说过,没有多花钱的唯一原因是,他们实在想不出来还需要些什么。

李嘉诚的钱在华人中是最多的,而他对钱的“吝啬”程度也是罕见的。对于每一分钱的去向,他都要亲自过问。据说哪怕是一分钱掉在地上,他也会弯腰把它捡起来。

一次,李嘉诚对香港《文汇报》的记者说:“就我个人来说,衣食住行跟三四十年前没有什么分别。”他还说:“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一套西服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情。我的皮鞋10双有8双是旧的。皮鞋坏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大诗人李商隐的名句。翻开历史的画卷,关于“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典故比比皆是。

李嘉诚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做马牛”。他说过:“如果子孙是好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独立自强之路,不依赖父母,自己独闯天下。反之,如果子孙没出息,不求上进,好逸恶劳,一味追求享乐,存在着依赖心理,动辄搬出家父是某某来,那么给他们金钱就会助长其骄奢淫逸的恶性发展,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到头来一无所成,甚至会成为社会的蛀虫,岂不是反而害了他们一辈子!”

在现实的生活中,一些人难以安于现状,安于平淡,安于简单生活,甚至因此而使他们失去了低调做人的本色。从这一意义上说,要想做到姿态上的低调,必须首先做到心态上的低调,而后降低过高的期望。

不少人对生活有一些过高的期望:拥有宽敞豪华的寓所;争取更高基础上的社会地位;买高档商品,穿名贵皮鞋;跟上流行的大潮,永不落伍,等等。

简化生活,无疑可以改变这些过高的期望。富裕奢华的生活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并不能相应地给人带来幸福。如果wǒ men降低对物质的需求,改变这种奢华的生活目标,wǒ men将节省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轻闲的生活会让人更加自信、快乐、轻松,并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提高生活质量。

能屈能伸,伸显自强

志在四海,有屈有伸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荣枯之间,本来是浮沉无常,得一时委屈,图长远之计,有屈有伸,小屈大伸。这是志在四海者不可或缺的功夫和修行。

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小孩被人贩子劫持,他起先作出反抗,后来猛然想到父母时常教导他不可急躁、不可蛮干,凡事都要动脑,用智慧战胜困难的叮咛,再掂量一下自己也远非人贩子的对手。于是,便装出一副贪吃好玩、不谙世事的样子,对人贩子的吩咐也是样样照做,还主动与人贩子搭讪。几天之后,人贩子对他的监视明显放松了。一天,当人贩子带着他在转卖途中路经一个城镇的交通岗时,这个小孩趁人贩子不备,跑到交通警察身边,从而得以回到父母的怀抱,并且协助公安机关抓获了人贩子。这个小孩所采用的正是以屈求伸的策略。正是这一策略,使这个小孩避免了被拐卖的厄运。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

现实生活中,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这样的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

不妨拿出一块心地,耽搁不平之事,闭起双眼,权当不觉。

还是那句话,忍!

大丈夫一屈值千金

有道是:“男儿膝下有黄金,大丈夫一屈值千金。”李渊膝下一屈,何止“千金”?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突厥竟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没,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更可恶的是,盗寇刘武周,突然进据归李渊专管的汾阳宫(隋炀帝的离宫之一),掠取宫女,献给突厥。突厥即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另外,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和、薛举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责而杀头的危险。

人们都以为李渊怀着刻骨的仇恨,会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美女玉帛”统统送给始毕可汗!李渊有他自己的盘算,屈节让步虽然样子上难看一点,但意识到能屈能伸方可成为大丈夫。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断然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之地,李唐大军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西入关中,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即使全部屯驻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已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屈节让步,俯首称臣。

看到有便宜可占,惟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在李渊最为艰难地从太原进人长安这段时间里,李渊仅留下第三子李元吉率领少数人马驻扎太原,却从未遭过突厥的侵犯,依附突厥的刘武周等也收敛了不少。李元吉于是有能力从太原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输送人员和粮草。等到619年,刘武周攻克晋阳时,李渊早已在关中建立了唐王朝,而此时的唐王不仅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拥有了新的幅员辽阔的根据地,而且此时的刘武周再也不是李渊的对手。李渊派李世民出马,不费多大力气便收复了太原。

李渊屈节让步的行为,虽为不少人所不齿,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地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地西行打进了关中。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人在矮檐下,一定要低头。

把握做人弯曲的艺术

生活需要弯曲的艺术,做人做事需要弯曲的艺术。

有一对普通夫妇,他们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缘。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

他们来到一条山谷,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山谷没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南坡长满松、柏等树,而北坡只有雪松。

天上下起了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北坡的雪总比南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南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所以南坡除了雪松,还有松、柏之类。

帐篷中的妻子发现这一景观,对丈夫说:“北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丈夫点头称是。少顷,两人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拥抱在一起。

丈夫兴奋地说:“wǒ men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

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适当地弯曲一下,也许你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在你躬起的脊背上悄然滑落。弯曲是解决问题、减轻压力的有效办法,也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以退为进,后发制人

通权达变,以退为进

为人处世,在适当的时候,学会“退”不是屈服、软弱,而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智慧,退可改变现况、转危为安,是一种战术,也是一种战略,更是高调做事的必然要求。

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曾在国外流亡,辗转来到楚国,楚成王把他当作国君一样的贵宾对待。一天,成王在为重耳举行的宴会上问道:“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当国君以后,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考虑了一下,说道:“如果托您的福,能够返回晋国,有朝一日不幸两国军队在中原相遇,我将后退三舍回避您,以报答今日的盛情。若这样做还得不到您的谅解,我也就只有驱马搭箭与您周旋一番了。”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采纳中军元帅先轸的计谋,离间了楚国与齐、秦的关系后,又离间了曹、卫与楚的关系。楚国被激怒,楚令尹子玉立即率军北上,征伐晋国。

晋文公见楚军逼近,便下令晋军后撤90里(古时一日行军30里为一舍,90里即为三舍)。晋军后撤引起将士不解,他们认为,晋国之君躲避楚国之臣,这是一种耻辱的举动。何况楚军在外转战多时,攻宋国一直不能克。士气已经衰竭,晋军不应后退。

其实,晋文公下令退兵90里,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诺言,更重要的还是军事上的需要,想以此法来激励晋军将士,同时也使晋军避开楚军的锋芒,进一步养成楚令尹子玉的骄横情绪,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和地势同楚军会战。

果然,晋军撤到城濮后,宋、齐、秦等国也分别派来了军队,支持晋文公的行动。而在楚军中,一些将士见晋军撤退90里,也主张就此撤军返楚。但是,子玉却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晋军的后撤是惧怕楚军的表现,于是率领楚军紧追不舍,一直到城濮的一个山头下才驻扎下来。结果,城濮一战,楚军被晋文公打败。

清朝的康熙皇帝继位时年龄很小,功臣鳌拜掌握了朝中大权,并进而想谋取皇位。康熙十分清楚鳌拜的野心,但他觉得自己根基未稳,准备不充分,于是他索性不问政事,整天与一帮少年“游戏”。有一次,康熙着便服同索额图一道去拜访鳌拜,鳌拜见皇上突然来访,以为事情败露,便伸手到炕上的褥垫中摸出尖刀,却被索额图一把抓住。直到这时,康熙还装着糊涂说:“这没有什么,想我满人自古以来就有刀不离身的习惯,有何奇怪!”终于让鳌拜对他彻底放松了防备,最后时机成熟时康熙方将他一举擒获。试想,康熙当初如果要表现自己的精明,恐怕他的皇帝也做不长了。

以退为进是高调做事的一种手段,如果使用得当,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商场竞争中,一个经营者如果不懂得以退为进的谋略,就会在盲目前进中碰壁。反之,当你所经营的产品出现市场疲软、难以销售的时候,当你与竞争对手在实力对比上相差悬殊、难以取胜的时候,不妨采用退一步的策略,以退求进,定能比盲目前进取得更大的成效。

适当退守,反败为胜

适当退守,正是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甚至是为了反败为胜。美国著名企业——美国钢铁公司就曾成功地运用这一谋略反败为胜。

众所周知,美国钢铁公司是1901年由三家钢铁企业合并而成的巨型企业。50年代,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到了60年代,日本钢铁公司占了上风,夺走了美国钢铁公司在世界钢铁界的魁首地位,美国钢铁公司屈居第二位。

大卫?罗德里克出任美国钢铁公司董事长后,为了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他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首先缩小公司的规模,然后再谋求新的发展。在罗德里克在任期间,总共关闭了150座工厂,减少了30%的炼钢生产能力,淘汰了54%的职员,裁减了10万工人。与此同时,他出售了公司的大片林地、水泥厂、煤矿和建筑材料供应厂等资产,获得了将近20亿美元的活动资金。随后,罗德里克与公司有关人员一起,对美国几家大企业进行研究,最后以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石油公司。罗德里克此举的目的一是想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二是为公司拓展新的发展道路,以防不测。果然,当西方钢铁业最不景气的风暴袭击美国时,美国钢铁公司不仅没有受到钢铁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浪潮的波及,而且,由于公司开辟了石油业务,在面临困难环境的大背景下,公司还得到了发展。一个季度的营业额就达45亿美元,仅石油及天然气的营业额就有25亿美元,从中获利3亿美元。美国钢铁公司又开始重振当年的雄风。

日本大荣公司中内功素以攻击见长,但是,若有必要撤退,他仍会果敢地去做。

1976年11月,大荣发售一种普通型13型彩色电视机,售价大大低于日立发售的同型彩色电视机。大荣这种超低的价格,使家电业者蒙受极大的打击,显然地,它严重地破坏了家电的价格水平。

然而,这种电视机并不是大荣自己所生产的,而是委托王冠公司制造的。

这是项秘密,如果让其他业者知道,他们可能会联合起来,采取抑制行动。

但是,纸包不住火,这个秘密仍不幸泄漏了,王冠受到其他业者的威胁,拒绝提供零件,王冠无法继续生产电视机,只好屈服,按照市场上的售价来销售。

大荣本意是要低于市面一般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较低的价格,当然无法接受厂商的要求。但是,中内功知道王冠的苦衷之后,经过权衡得失,毅然决然地撤回原来的做法,接受了王冠的要求。

以退为进,后发制人

明朝时候有个宰相叫严讷,很有智谋,也能体谅老百姓的疾苦。有一年,他打算为家乡修建一座宽敞的学堂。家乡的人听说后,喜在心头,奔走相告。可是学堂的地基中,正好有一幢破旧的民房,如不及时搬走,就影响全面施工了。

那家人是做小买卖的,做豆腐,也兼着卖酒。主管盖房子的人找到他家商量,想用高价买下这所房子。可是那家却说:“这房子是祖传的产业,在wǒ men手里卖掉不好,让人耻笑,出高价也不卖。”多少人给这家人做工作,就是做不通。

主管人便把这情况告诉了严讷。严讷想了一个办法,就使这家人主动献出了房子。

严讷说:“不用焦急,先动工兴建其他的房屋。”

破土动工后,严讷又特意吩咐主管人说:“不要难为那户人家。工地上每天需要的豆腐和酒,就不要到别处去买了,一律到那户人家去买,要什么价给什么价,不打折扣,而且要及时付款。”

人们不知道严讷宰相葫芦里装的什么药,议论纷纷。有的说:“严讷这个宰相,也是个窝囊废,一个卖豆腐的,他就没法对付了。”

主管人按照严讷的嘱咐,一些吃喝用的东西都到那家去买。

那家人一看来买东西的人突然多起来,招待格外殷勤,每天忙得透不过气来,很快又雇了人帮忙。

来帮助修建学堂的人逐渐多了起来,那户人家卖豆腐卖酒赚的钱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添置的家具增加了好几倍,储存的大米、豆子堆满了屋,连插脚的地方都快没有了,而买卖还是一天比一天兴旺。夫妻俩开始为房子的狭小简陋而发愁了,不得不商量解决的办法。丈夫说:“咱赚了这么些钱,多亏严讷宰相来盖学堂,当初不该不搬走。”妻子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咱写一张契约,把房子献出去,他还能再跟咱计较?”

他俩把商量好的办法告诉给盖房的主管人。主管人上报给严讷。严讷对主管人说:“不能白要他的房子,可以附近找一所房子调换给他,找的房子比他家原来的要好一些。”

房子很快找妥了,那家人非常高兴,没几天就搬走了。

要学会以退为进。给人以空间,就是给自己留机会。

清代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个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到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院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

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真所谓:让一让,六尺巷。

退让不是懦弱可欺,相反,这更需要的是自信和坚韧的品格。处变不惊,进退自如

人生在世,“进”固然不容易,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成功,这是人们都明白的事情。可“退”也同样不容易,特别是有序有节的“退”,就更不容易把握。就好比上山与下山,各有技巧需要掌握,掌握不好就可能造成不堪收拾的后果。

当你处于弱势时,要忍住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暴露自己,而要凭借着良好的外界形势,壮大自己的力量。当然,在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强势的同时,还要学会装糊涂,尽量掩饰自己表面的强壮,隐忍以行,以退为进。

康熙在八岁当上皇帝,那时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的父亲顺治帝临死前,命八个满族大臣辅佐他处理国家大事。鳌拜虽位居四大臣之末,但掌握着兵权,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而且性情特别凶残霸道,他有权有势,如日中天,皇帝简直成了他的附属品。

在康熙十四岁亲自执政后,鳌拜还是专横地把持着朝政,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不但小皇帝对他十分痛恨,就连众大臣也是敢怒不敢言。

康熙想除掉鳌拜,但慑于他的权势,只好先装模作样。他用一切时间学习政治,用一切机会实践政治。同时,他还要作出依然不懂事的样子,傻玩傻闹,绝不让鳌拜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有一次,鳌拜和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发生争执,他就诬告苏克萨哈心有异志,应该处死。这时,康熙名义上已经是亲政的皇帝,鳌拜先要向他请示。

康熙明知道这是鳌拜诬告,就没有批准。这下可不得了,鳌拜在朝堂上大吵大嚷,卷着袖子,挥舞拳头,闹得天翻地覆,一点臣下的礼节都不讲了,最后,还是擅自把苏克萨哈和他的家属杀了。

从此以后,康熙更是下决心要整顿朝政。为了擒拿鳌拜,他想出一条计策。

康熙在少年侍卫中挑了一群体壮力大的,留在宫内,叫他们天天练习扑击、摔跤等拳脚功夫。空闲时,他常常亲自督促他们练功、比武。而且,消息一点都没有走露出去。

有一天鳌拜进宫奏事,康熙正在观看少年侍卫练武,只见少年侍卫正在演习,一个个生龙活虎,皇帝还在场外指指点点。

康熙看见鳌拜来了,大吃一惊,心想坏了,如果被鳌拜看出破绽,那别说皇位坐不安稳,就连命也要赔进去了。真是福至xīn líng,他灵机一动,故意站起身走进场去,笑着夸奖这个勇敢,奚落那个功夫不到家。又说:“来,你和我打一架,看看我的功夫。”一派贪玩的少年形象。

鳌拜一看皇帝如此胡闹,心中暗笑,看来这大清的江山,永远是我鳌拜的了。

鳌拜走近康熙,刚要奏事,康熙却摆摆手说:“今天玩得痛快!有事先不要说,等我……”

鳌拜连忙说:“皇上,外庭有要事奏告。皇上下次再玩吧。”康熙这才恋恋不舍地和鳌拜进殿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少年侍卫们的武艺大有长进,鳌拜的疑心也全消除了,这时,康熙决定动手除奸。这天,他借着一件紧急公事,召鳌拜单独进宫。鳌拜哪里有什么防备,骑着马就大摇大摆地进宫来了。

康熙早已站在殿前,一见鳌拜走进宫,便威武地喝道:“把鳌拜拿下!”只听得一阵脚步响,两边拥出一大群少年侍卫,一齐扑向鳌拜。

瞬间鳌拜就被众少年掀翻在地,捆缚起来,关进大牢。

康熙用隐忍之法,除掉了这个朝廷祸害,显示了康熙少年有为、有勇有谋的皇帝风范。

其实人生的漫漫长路,风云变幻,难免危机四伏,为保全自己,打击对手,做做样子,装装糊涂,麻痹对手,伺机而动才能咸鱼翻身。

喜欢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不考虑后果的人,应该记住:留得青山在,才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退”术中的学问是很深的,它可以给敌方造成一种假象,可以使自己聚集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多的时间,以便在适当的时间发动更猛烈的攻击,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几百年的沙皇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时的国内国际环境,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都不十分有利。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人列宁为使自己的新政权获得必需的稳固时间,保卫最基本的革命果实,毅然决然地决定与对自己形成强大威胁的德国签订了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将大片的俄国属地拱手割让给德国,以换取德国对其政权的承认和安全保证。

《布列斯特和约》在当时曾引起巨大反响,但其成功却是历史证明了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屈辱的和约,有了这个以“退”为进的和约,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必需的稳定时间,确定了对国内的控制权。《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不到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便宣告结束,德国成了战败国,自然也就失去了许多权力。

列宁又不失时机地向全世界宣布,废除与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收回俄国丧失的领土和权力。列宁这招以退为进的棋到这时才宣告结束。

鳌拜  低调  李渊  康熙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