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muye
眼之所见,其实是内心之物。
先来看一张图片。
俗话说,人+山=仙,人+谷=俗。
高度不够的人,身处谷底,怎么看周围都是山谷,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
层次高的人,站在山巅之上,有更广阔的视野,怎么看周围都是好风景。
一个人看不惯的人和事越多,往往是自己格局不够。
01
作家韩松落讲过一个故事。
韩松落有个朋友,没有正经工作,靠父母留给他的两处小房产收租度日。
房子价值不高,所以租金也并不高,生活得非常落魄。
但他有一个很精湛的手艺——泥塑。
简单的泥土经他之手,就会变成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品,美到令人惊叹。
每个人见了都爱不释手,喜欢得不得了,想要淘回家当展示品。
于是,韩松落就给这位朋友出主意,让他租陶窑,授学徒,批量生产,媒体炒作,网站售卖……
一顿操作以后,相信朋友绝对可以赚到钱,极大地改善生活条件,甚至还有可能走上成功之路。
可朋友在听了韩松落的建议以后,并没有喜出望外,反倒是吓了一大跳。
没错,他本可以这么做,但他并不想。
因为在他的骨子里,刻着的是朴素,他追求的不过是一份简单朴素的生活,即便外人看来,他很落魄,但他自得其乐,并没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而在韩松落看来,人要活得体面一点,光鲜一些,所以他才出主意给朋友,希望他能改善一些生活条件。
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观,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个人追求不同。
一开始,韩松落还在埋怨朋友不争气,但在几年以后,他却理解了朋友。
韩松落说:“他也可以不争,内向地、低低地活着,这是他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做人最忌讳的,就是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人生。
人有格局,自然懂得尊重别人的三观。
正如康德曾的那样: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02
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在看待问题时,习惯了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
如此一来,就会碰撞出不同的观念,而格局越大的人,越能尊重不同。
杰斐逊和华盛顿是好朋友,在反英斗争中,两人并肩作战,共同抗敌。
战争结束后,杰斐逊没有因为华盛顿的丰功伟绩而对他顶礼膜拜,也没有因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担任总统期间,杰斐逊是国会领袖。
两人经常因政见不合吵得不欢而散,然而平静之后,彼此又会向对方道歉并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时的他们,是政敌。
然而,华盛顿卸任前,提名杰斐逊为总统候选人,大力称赞杰斐逊的人品和才能,说他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君子”。
《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
格局越大的人,越能够接纳不同的观点,尊重别人的不同。
允许自己与别人不同,让你特立独行;
允许别人与你不同,则让你海纳百川。
台湾作家白先勇和主持人陈文茜是好朋友。
白先勇曾凭借《牡丹亭》轰动两岸三地,陈文茜却丝毫不感兴趣。
白先勇发现以后,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很少在陈文茜面前提《牡丹亭》的演出情况,更不会请她发表意见。
但这完全不妨碍两人继续做朋友。
陈文茜后来表示:“对此,我非常感谢。他可以创新,我可以顽固,谁也不去说服谁。”
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经历,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你是独特的,别人也是。不要以为你能改变任何人。
如果你不能理解,那就学会尊重。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大格局的人,眼中不会有这么多看不惯的事情,反而内心更多的是平和。”
03
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染布的师傅,同时收了两位学徒,他为学徒立下了一个奇特的规矩:每个月底,学徒都要对他说两个字。
第一个月月底,师傅问两个学徒:“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
学徒甲说:“饭香。”学徒乙说:“食劣。”
第二个月月底,学徒甲说:“觉稳。”学徒乙说:“床硬。”
第三个月月底,学徒甲说:“活轻。”学徒乙说:“事多。”
到了第四个月月底,当师傅再问同样的问题时,学徒甲回答:“想学。”学徒乙却说:“想走。”
于是,师傅打发了学徒乙,正式收学徒甲为徒,传授他真本领。
师傅说,学徒乙看不顺眼的事太多,成不了事儿。
一个人格局越小,看不惯的事越多。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看什么都顺眼。
陶勇医生讲过一个让我特别触动的故事。
陶勇曾帮助过一个十三四岁患有白内障的女孩,医院为她免费提供了人工晶体。
无意间,陶勇撞见这个女孩的父亲面包在医院偷钱。
虽然他很诧异,但又特别理解女孩父亲的做法,为了给女孩看病,家里卖了地、卖了房,父亲连工作也辞掉了。
如果真的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去干偷鸡摸狗的事。
还有一次,女孩的父亲碰到一个老太太上楼梯摔倒了,女孩的父亲二话不说,背着老太太就到急诊室包扎去了。
经历这两件事后,陶勇懂得了:
“善和恶就是硬币的两面,根本就分不开。很多时候,wǒ men是站在衣食无忧、生活安定的情况下,去评判别人是好是坏。
但其实,善恶好坏,只是在环境中滋生的一个东西,大家都是迫不得已罢了。”
格局大的人,看谁都顺眼,因为他总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难处与不易。
真正见过天地的人,会尊重每一种生活。
▽
有句老话说得对:“眼之所见,其实是内心之物。”
别人就像是自己的一面镜子,nǐ kàn别人像什么,你就是什么。
看不惯别人时,不要指责他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提升自己的格局。
成大事者,要有度世之量,亦要有容人之心。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