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励志故事 司马迁为何受宫刑?受宫刑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

司马迁为何受宫刑?受宫刑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

收录时间:2021/10/18 9:44:28

关键字:司马迁  宫刑  史记  李陵  

阅读:193

司马迁为何受宫刑?受宫刑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

提起司马迁,人们首先会想到有关他的两件事,一是他撰有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一是他受过宫刑。可以这么说,由于司马迁的名气,在宫刑的人物史上,司马迁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他也就与宫刑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他生前把宫刑当作奇耻大辱。司马迁与宫刑的关系,也是历代史家和学者研究司马迁时避不开的一个话题。究竟宫刑给司马迁和《史记》带来怎样的影响,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较普遍的观点是,司马迁因李陵之祸惨遭宫刑是他个人生活的悲剧,却是《史记》增色的新起点。天汉三年(前98),正当司马迁埋头著述《史记》的工作进入高潮,“草创未就”之时,突然飞来横祸,受李陵案的株连被下狱受腐刑。司马迁身受腐刑,人处逆境,体味三重,对封建专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与权势浮沉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从“以求亲媚于主上”的立场转而“发奋著书”,对国事世事从此冷漠不再关心。他因“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抒愤寄托,强烈地表达他的是非观点和爱恨感情,从而升华了《史记》的主题。这就是这种“较普遍观点”的推理逻辑,它的潜在话语是宫刑成就了司马迁,司马迁因宫刑而使《史记》的思想性与文学性更上一层楼。这种逻辑的极端发展是,明代的部分史家甚至认为要成功先自宫。

很明显这种逻辑是基于司马迁一定能战胜宫刑带来的奇耻大辱和痛苦使人深刻这两种前提的。其实面对宫刑所带来的奇耻大辱,在生与死的选择上,司马迁徘徊了多时。虽然他最终为了那无声的立言事业选择了生,但“刑余之人”的痛苦一直煎熬着他的后半生。所以wǒ men不能仅从司马迁最终战胜困难的结果,从而把过程想得太轻松,高估宫刑的积极意义。

在传统的伦理观念中,“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是被人看不起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慷慨之士乎!”所以司马迁视腐刑为奇耻大辱,不仅“重为乡党戮笑”,而“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司马迁出狱后,被汉武帝任命为中书令。此职本由宦官担任,是皇帝身边机要秘书长官,侍从左右,出纳奏章,位卑权重,被朝臣目为“尊崇任职”。司马迁不以为荣,反以为辱,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报任安书》中他满怀凄怆地诉说他的痛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司马迁一气排列了十种耻辱,都是人世间的极大不幸,而“最下腐刑极矣”。一个“最”字,还要加一个“极”字,可以说把辱写到了极点,司马迁也痛苦到极点,“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经历如此痛苦,司马迁多次想自杀。“仆虽怯耎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平民奴婢面对羞辱尚且去死,何况我一个堂堂士大夫呢?司马迁一遍遍地拷问着自己。

但若是这样轻易死去,不能留功名与后世,“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况且又怎能对得其父亲的临终嘱托?这种痛不欲生的心境,这种矛盾交织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司马迁的创作思考和写作进程,以至于到太始四年(前93),司马迁写《报任安书》时,《史记》仍未最后定稿。父子两代人就《史记》写了几十年仍未完成,一方面说明他对史家职责的认真,但也不能不说明司马迁因宫刑在创作上受到了巨大干扰。由此看来,宫刑实际上对司马迁进行《史记》的创作起到了反面的作用,而不像那些论者仅从结果来看显得那么积极。

如果说宫刑之于司马迁真有帮助的话,那就是使他思想上更深刻,在对封建专制的批判上更强烈、更少顾忌,所以有人说《史记》是一部“谤书”。但是这种作用也不能夸大,不应把《史记》的思想性过多地归结于司马迁的受刑,这实际上是对司马迁的贬低。司马迁之所以有这么伟大的成就,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父司马谈有意的培养,二十壮游开阔了视野,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父临终遗言的鞭策,当上太史令之后能够“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的便利条件,强烈的史官与功名意识,深思好学、忍辱负重的个人素质等。过高地提升哪一个因素的作用,都是不恰当的。

汉武帝统治时期吏法非常的严酷,加之汉武帝生性残酷,因此在统治上也多用严刑惩罚犯错之人。严刑拷打必多冤狱,就连司马迁这样的清官也没能幸免。

司马迁之所以被处以宫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太耿直。宫刑是中国古代严酷的刑罚之一,历来也有很多名人曾因为一些原因遭受过宫刑。汉武帝生性残酷,在他统治的时期,许多朝中的许多大臣都曾受到过一些酷刑,其中也有司马迁、张贺、李延年等人。当时李陵因为被单于围困而导致弹尽粮绝,无奈之下只好投降匈奴,成为了战俘。汉武帝为此大怒,墙头草般的群臣也来不及继续恭维李陵,转而纷纷进言对李陵表示不耻。汉武帝问想听太史令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却耿直地说,李陵向来是个勤谨奉上,宽仁待下,忠君爱国的好将士,怎么可能说投降就投降,他可能心里还想着,哪日能够回归朝廷,再为国尽忠。司马迁说的违逆了汉武帝的意思,于是汉武帝就把司马迁打入了铁牢。

后来,汉武帝派公孙敖去匈奴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怕汉武帝怪罪,公孙敖诬告李陵正在匈奴练兵,要奉单于之命进攻长安。汉武帝信以为真,盛怒之下下令杀死了李陵一家妻儿老小,为李陵说话的司马迁也因此受到了牵连,按律当斩。但是汉朝当时可以以宫刑代替死刑,司马迁心中还有宏伟的理想,背上还有祖辈们的遗愿,因此司马迁选择了接受宫刑,保住了性命。出狱之后,司马迁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史学著作《史记》,而宫刑,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司马迁来说,是他前进的动力。

也正是司马迁这个选择,后世才得以看见《史记》这部经典的巨著,司马迁忍辱负重,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完成了这部著作,是中国人之幸。

那么,司马迁是太监吗?

太监是指那些被阉割生殖器之后失去性能力,在古代皇室专供役使的男性官员。太监的定义里面有几个重点,一个就是被阉割,另一个是供皇室使用的役使官员。

而司马迁呢,司马迁是汉朝的太史令,是写史书的人,并不是专供皇室使用的用人,另外司马迁是被处以宫刑,而太监是被阉割的。虽然在实际操作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本质上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而且太监大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在外生计都成问题,所以才选择自宫或者阉割进宫当差。而司马迁则是受到牵连而被迫接受宫刑,这也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太监的被阉割之后是进宫当差,而司马迁受宫刑之后则是奋发图强,以先贤为自己的榜样,以完成著作《史记》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最终完成了中国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这部被鲁迅先生称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瑰宝,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承受奇耻大辱之后,司马迁和太监所做的事情有天差地别,因此这样伟大的司马迁怎么能被称为是太监呢?

但是如果有人说失去性能力被阉割的人都是太监的话,这样三观不正的言论和思想wǒ men都应该摒弃。总之,司马迁不能算是太监,他只不过是一个因为他人诬陷而受到牵连而被处以宫刑的伟人。

司马迁  宫刑  史记  李陵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