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被人肉,国人陋习被追究,
父母代儿来致歉, 丢丑竖子尚有救;
激愤“绅士”网上吼,揪心或许有理由,
须知积弊已匪浅, 爹娘颜面遍世丢!
2013年5月6日,埃及卢克索神庙,有中国游客刻字“到此一游”。据“空游无依”描述,他是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最里面一个圣殿,往右边通道、左手的石壁上发现刻字。“wǒ men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据他透露,自己是在今年5月3日到埃及旅游、5月6日在卢克索游玩时拍到这张照片的。“看到此情此景谁也没有多说,当时wǒ men一团人都觉得特别羞愧,导游也不愿触到伤处,就带wǒ men走了,我留存此照并发布在微博上是想提醒大家不要轻易毁坏文物,没想到传播得这么快。”
国人有一嗜好,去某一风景名胜旅游,便会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当然,近年来此风已不多见,但是若干年前的刻画还历历可见。刻画的目的无非是要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让文物有了自己的回忆。
其实,在古人那里,“旅”和“游”多是单独使用,如“旅魂声搅乱,无梦到辽阳”,“近闻江老传乡语,遥见家山减旅愁”,“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偈同”,“旅魂声搅乱,无梦到咸阳”,“转首从游十五载,关心契阔三千里”,“疑是梦中游,愁迷故园道”,“又是蝉声也,如今何处游”,“一叶野人舟,长将载酒游”,等等。在很多诗词里,“旅游”二字也会连用,但大多与今日所说“旅游”不同义。如:“早岁从旅游,颇谙时俗意”,“江海漂漂共旅游,一尊相劝散穷愁”,“世难那堪恨旅游,龙钟更是对穷秋”,在此,感受的不是旅游的快乐,而是弥漫不散的悲凉与哀愁。
每次看到这些诗句,眼前便浮现出一幅黑白的山水画。或暮色苍茫,或寒山夜雨,或平林如烟,或孤舟只帆,天地悠悠,孑然一身,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到何处去,只是走着,宛然水中的浮萍。没有旅伴,只有简单的行囊。回看是一串孤寂的脚印,前望是无垠的原野。总是那么走着,疲惫的时候,闭上眼睛,困顿的时候,停下脚步,彷徨的时候,四处张望。然而,总是还要走下去的。
走过春夏秋冬,变幻的是身外的景物,不变的是心头的渴望。走过东南西北,不变的是身外的景物,变幻的是心中的挣扎( 一起感悟人生)。wǒ men从何处来?wǒ men到何处去?wǒ men是谁?
wǒ men无家可归吗?不,wǒ men有着永恒的归宿。常说人生之旅,wǒ men是尘世的旅人与游客。其实,如果你认真看,那荒原中的旅者,并不是没有目的。wǒ men只可前行,不管前面是荆棘还是花丛,wǒ men无可回归,不管过去是痛苦还是快乐。于是,在很多年以后,也许后来的人们会看到这几个字:××到此一游。
同样的到此一游,人家留下的是千年古迹,你留下的是什么?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