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左邻是一家典型的蓝领。当爹的每天披星戴月,开着一辆装满工具的挎斗卡车外出干活,当妈的除了接送读高中的女儿上下学,就是浇花蹓狗。儿子因为从小爱好汽车,高中毕业后如愿做了修车工。
我刚从国内过来时,对于在如此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活在这么好的物质条件下居然还有人没上大学倍感惊讶,右舍的女主人则讶异于我的惊讶。
直到有一天去听教育局针对华人家长举办的中学教育体系讲座,在座的家长无一例外都是关注子女求学的典范。当讲解员说到数学的课程设计时,一位家长傲娇地询问如何给孩子跳级,讲解员听后不解,问为什么想要跳级?在座家长却都很明白:因为这里的课程难度比国内不止低了一级。
讲解员反应过来,说那多好呀,他学得轻松,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出去和朋友交际啦、做运动啦、打工啦。
家长说wǒ men只要他学习。
而讲解员接下来的一句话引发了这位家长的强烈不满。他说:“我想冒昧地问一下,这是您的意愿还是孩子的意愿?”
家长立刻不淡定了:“你是说我强制孩子学习?孩子小,格局不够大,wǒ men有责任帮他做出正确的决定……”一众家长都默了,因为校方一向是以孩子的意志为出发点的,即使亲如家长,也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
一旁的中文翻译即时上前缓和气氛,细心地向这样家长解释:“这里的情况与国内有所不同,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在国内,读高中的终极目标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但这里的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在高中毕业后成为一个能立足于社会自食其力的人,不一定非上大学不可。所以整个高中生涯不仅止于学习,还包括职业教育,帮助孩子设置未来的职业规划。”
“我知道,但wǒ men孩子是一定要上大学的。”家长意志坚定。
“我理解。打个比方,我不是说您的孩子,您别激动。如果一个孩子很喜欢修车,但他没有去学修车,而是上了大学,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后他发现他还是最爱修车,而在这里干修车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于是他重新进入技校学修车,拿到资格证书后做了一名快乐的修车工,一辈子都用他从技校学来的技能快乐地修车。这样看来,那四年的大学光阴是不是一种浪费呢?所以wǒ men的目标是在高中尽力让孩子规划好未来的走向,不要走了弯路,浪费生命。”
一席话令我对当初鄙夷左邻的儿子略感羞愧,吾非鱼,焉知鱼之乐。
诚然,有时侯弯路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走过了弯路,尝试过不同,才有可能确定最终的方向。但是不可否认,如果殊途同归,直线距离永远是最短的。
反观wǒ men自己,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有多少是学以致用的,学非所用的又有多少呢?如果一开始就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把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高收入,wǒ men的幸福指数是不是就可以和快乐的修车工一样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