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孝顺”
中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古人的理想社会是,不使颁白者负戴于道。子游问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尤其是在今天物质生活极为富足的情况下,尽孝更不能流于形式,而是应放在儿女们的心上。
汉文帝四年, 一医闹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害死了自己的妻子,当地的官吏不问青红皂白,判处了淳于意切断肢体的“肉刑”,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罚。淳于意有5个女儿,他被从临淄押送到长安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口气,无限伤感地说道:“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时,连个帮手也找不到。”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勇敢站了出来,提出要陪父亲一起到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临淄相距长安两千余里,一路上父女俩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尝尽人间辛酸,历尽千难万险,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 缇萦到了长安后,马上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询问后知道上书的是一个十五岁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淳于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给国家当差的时候,齐国的人都说他廉洁正直。现在他犯法获罪,按律当处以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双脚就成了残废,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靠自己谋生了。生我养我者,当以断头报恩,我情愿没入官府作奴婢,用自己的身体来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孝顺的小姑娘. 最后,汉文帝不仅完全赦免了淳于意,还正式下令废除了肉刑。当然,缇萦也没有获罪。这就是二十四孝之缇萦救父,成为后世孝道的典范。
近代,一代名将许世友孝母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许世友自小丧父,家境贫寒,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参加红军后,许世友睡梦中常常因思念母亲而泪流满面。部队两次路过敌占区的家乡,他都冒险回到家中探望母亲。1952年许世友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他请假回家看视母亲。此时,离他1932年那次回家,母子二人已经有20年没有相见了。
那天,许世友翻身下马,见自家的门口走着一位老婆婆,头发花白,一身褴褛,脚上穿着露出脚趾的破棉鞋,身上背着一捆柴,许世友在那苍老的脸上寻找着20年前的记忆,却面目全非,还是母亲认出了儿子:“你是友德娃吧?”
许世友一听,“扑通”一声,跪倒在老人家面前,母子抱头痛哭。许世友为母亲擦擦眼泪,站起身,从母亲那弱小的肩头卸下那捆树枝。他想到自己年迈的老母至今还过着这种艰苦的日子,心中实在有愧,便又“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母子俩再次抱头痛哭。
1957年冬天,这时已是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又一次回家。此时,许母已是78岁高龄。那天许世友到了家门,许母正在喂猪。许世友在她的背后轻轻地喊了一声:“娘,俺回来看你了。”
许母回头,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出了一朵花,她双手颤抖着,抱着许世友痛哭起来。
许世友这位全国闻名的骠骑大将军,在母亲面前却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他也伴随着母亲,呜呜地大哭起来。
1959年许世友探亲,许母已经作古。许世友跪在母亲的坟边,喃喃自语:“娘,忠孝难全,你老人家健在时我未能服侍你,我死后,一定来为你守坟。”
1985年刚过了元旦,许世友给党中央写了报告,说自己来日不多,对组织别无他求,要求党中央在他死后实行土葬,理由非常简单: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愧对生母养育教诲之恩,活着尽忠,死了,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
许世友要求土葬的报告送到北京,中央领导和中央军委领导传阅,全国解放后,除了任弼时、毛泽东没有火葬,谁有这个胆量要求土葬?谁也作不了这个主。最后,报告送给了邓小平,请他拍板。
邓公最了解许世友,他瞻前顾后,最后感到许世友毕竟是许世友,率性敢为,全中国只有一个,便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孟郊<游子吟>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伟人毛泽东1959年6月回家乡韶山,在父母坟前手执松柏枝桠拜祭时,神情无限悲戚,含泪对随行人员说:“wǒ men共产党人不讲迷信,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长,不能忘。”
是呀,人,如果连这一点都忘记了,那就是忘本,是一个彻头彻尾岳不群式的伪君子,所有的爱心更是无从谈起,只会使自己离人味越来越远,离狗味越来越近了,甚至是衣冠禽兽,猪狗不如。
我一直认为,wǒ men这个社会的主流风尚是淳朴敦厚的,无论以何种理由,个别虐待、不敬老人的现象必将遭到全社会的共同谴责,其本人更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就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为青丝暮成雪",自己的所作所为,言传身教,下一代耳濡目染,到时候,依样画葫芦,如法炮制,快意恩仇。
作者:虞城交通局倪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