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散文美文 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

收录时间:2021/7/19 4:26:18

关键字:父亲  医疗站  大队  民工  

阅读:166
上一篇:大师的写作课
下一篇:我的农民父亲

  文 / 甄先尧

  朝鲜战场上重返故乡的父亲,荣誉和光环笼罩着他,他每天忙着大队的事、忙着生产队的事,起早贪黑,很少过问家里的事。

  回乡第二年,父亲担任了大队团支部书记,同时担任新成立的大队蔬菜队队长。大队划出几十亩地,种蔬菜,搞副业,赚的钱,便用于大队平日里杂七杂八的开支。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广汉的母亲河——石亭江多次发洪水,淹没了沿河两岸许多村庄和良田。1964年,广汉举全县之力,兴修石亭江河堤。几公里长的河堤,来自全县各公社的数千民工奋力战斗。由于生活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民工当中生病的、伤筋动骨的,比比皆是。那段时间,蔬菜队因故解体后,父亲便留在大队部帮忙。于是,公社便急调父亲到工地当卫生员。父亲从小就爱看医书,在部队,又受过专门培训,有一点基础。接到任务,父亲立刻背着红十字药箱,赶赴工地,为生病的受伤的民工跑前忙后。父亲凭着他天生的悟性,几个月下来,医好了很多病人。当时,同父亲一起调到工地的还有两三个公社卫生院的医生,但民工们生病一般都不找卫生院的医生,宁愿捂着肚子排长队,也要等到被他们称作“甄老师”的我父亲看病拿药。

  忙完河堤的事,父亲马上又接到任务,按照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精神,立即筹建大队合作医疗站。在医疗站工作的人那时叫“赤脚医生”。父亲任站长,手下有三个人,老中医甄承熙及两个年轻人甄先火、明秀凤。当完成大规模的查灭血吸虫病之后,医疗站精简人员,两个年轻人离开了,父亲仍然担任站长,其手下只剩一兵——一个仅会炮制膏药的老中医。

  父亲做了“赤脚医生”后,更加刻苦地钻研业务。一方面,他认真自学《伤寒杂病论》《汤头歌诀》《时方妙用》等一系列中医理论书籍。另一方面,他努力把握每一次培训的机会,一次不落地参加县上、公社的业务培训,虚心向人请教。业精于勤,对于乡村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父亲完全能做到药到病除。不仅如此,父亲对一些疑难怪病的治疗也有独到之术。渐渐地,父亲的名气越来越大,广汉、德阳、中江等地方的不少病人也纷纷慕名前来求医。这让父亲颇有成就感。

  父亲不仅医术较好,并且很有医德,拿今天的话说叫很有职业操守。父亲给人治病,从来都只收一点成本费,多一分钱也不要,更多的时候,倒贴钱为贫困群众送医送药。父亲的先进事迹多次受到上级卫生部门的表彰。

  父亲做乡村医生将近四十年,从来没有离开过甄家渡,甄家渡的人也离不开他。农村人白天劳累,发病往往在夜晚,而且,多数时间是在后半夜。但只要听说有人病了,父亲二话不说,背起药箱马上出诊。数不清的夜晚,无论是雷鸣电闪、大雨滂沱,还是寒风凛冽、天空漆黑,尽管乡村路又窄又滑,父亲从来没有让病人失望过。有十多年时间,父亲晚上基本上都是住在医疗站,随时接待病人或者出诊。后来,医疗站进行了改革,父亲就把医疗站搬回家,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就在靠近大门的地方修了一间房子,专门用来做医务室。每当天寒地冻、刮风下雨的时候,我心里就为父亲着急,担心有人来敲门。然而,着急没有用,当敲门声响起的时候,父亲立刻开门接待病人或出诊。就这样,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劳,一直干到古稀之年,才终于放下挎在肩上的药箱。

父亲  医疗站  大队  民工  

上一篇:大师的写作课
下一篇:我的农民父亲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