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和认识宇宙的变化和一体性联系
就像我在《变化》第二十九章中说的,时间变慢,质量增大,长度变短,你所认识的世界你其实并不认识,wǒ men需要深刻理解的东西太多。我不精于此道,但我试图去理解和描绘一个新的关于宇宙的认识,不论别人怎么说,这总是一件幸福的事件。
在这里就上面二十九章的内容,我强调一点。虽然运动的物体质量增大,但不会出现物体以光速运动质量无限增大,成为黑洞的可能。光速就是一种束缚态,大质量物体的超光速对抗的是整个宇宙的能量或者全域场。所以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件。
只有大质量恒星的演变或者星团的演变会形成超大质量的星体,吸引更多质量加入,最终形成黑洞。但黑洞不是终结者,它扮演的角色远比wǒ men想象的复杂。
它可以吞噬一些星体,它也可以诞生一些星体。下面的新闻就是有力的证据:由英国牵头的一个欧洲天文学家团队,利用位于智利帕瑞纳天文台甚大望远镜上的muse和x-shooter设备,研究了距离地球大约6亿光年外两个正在碰撞的星系,它们被统称为iras f-5919。研究团队观测了其中的巨大物质外流,这些外流源自于两个星系中位置偏南的那个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附近。他们从中发现了首个确凿证据,表明恒星正在从黑洞附近诞生。
宇宙是一个能量的时空,且永远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一个地点的信息都是流动的,不流动是相对的。也就是时间不会容许你回到原来的信息点。
回到你10岁时候的家乡,也就是只能出现电影科幻片中的事情。现实中不会出现。相隔时间距离的两个完全的时空点是不存在的!
我知道有的人甚至认为时间这个东西根本不存在,就是人类臆想的。所以说wǒ men需要深刻认识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时间是真实客观存在的!
我再一次梳理一下整本书《变化》中的不同于教科书的理论。当然首先是从哲学角度做了论证,我个人以为以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来认识宇宙是很重要的。这点爱氏本人也非常重视。
在这本书中可以体现出以下这些哲人的理论,他们也是对我世界观影响比较大的。他们是马克思,老子,维特根斯坦,哥德尔。
我是以惯性作为突破点来写此书的,因为惯性从我在初中的时候就非常好奇,后来更加认识到无论是经典力学还是相对论,都得先把惯性和参考系的问题弄清楚,所以说这是基石。
对此问题研究很深的第一个人应该是伽利略。但惯性的本源一直没有被回答。引力本源还有回答,回答就是爱氏的广义相对论。
从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讨论出发,我得出惯性的本源是引力。并且大胆重新定义了惯性,称为新牛顿第一定律:在引力场中,物体具有保持当下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在此定义中,凸显引力场的作用,不关乎参考系。也就是说惯性系和非惯性系都是符合的。都有保持当下的运动状态的性质。这样wǒ men就可以脱离经典力学的“循环论证”问题。不需要去寻找理想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然后是引力的本源问题回答,引力的本源问题爱氏的广义相对论是目前最先进的理论。爱氏认为时空弯曲产生引力,我认为这正是广义相对论需要修改的地方,那就是时空产生引力,不是时空弯曲产生引力。引力可以弯曲时空,但时空弯曲不能产生引力,是时空产生引力,和弯曲没有关系。
并且引力波,引力场作用和传递的速度是光速。并且对时间,空间,物质做了一体化的说明。
这之后讨论了光,光的质量,光的传播速度。论述了光速是一种束缚态。由此通过波粒二象性,过渡到量子力学。
在没有弯曲时空背景的情况下,爱氏的理论和量子力学是融洽的。也就是说四种基本力是可以完成在一个系统内的。
在考虑宇宙变化以及对立统一的整体性方面,我讨论了质量问题。这是通过爱氏相对论效应作为切入点——即高速运动的物体质量增加,长度变短,时间变慢效应。
根据质能关系,用能量来衡量质量。并且对质量做了新的定义:质量是物体在相对时空中的一种物理属性,物体所蕴含能量的多少是物体质量的量度。
从这个定义wǒ men可以看出引力质量是根本的,而惯性质量属于从属位置。
并且在此提出高速运动的物体质量增大的原因,是由于时空赋予的能量,我叫它隐形质量。但隐形质量和暗物质没有关系,反而是排除暗物质理论的新观点。
在这之前还对韦尔兰德引力假说提出几点建议,我反对韦尔兰德的引力假说,用熵来作用引力的本源理论不可能,引力也不是一种“突发的力”。而且熵理论自身要解决系统的有限和无限,不可逆性等等问题。再者熵理论无法说明运动的物体质量增大,长度变短,引力波等问题。
所以爱氏的理论还是正确的理论,因为相对论成立的基础是正确的。在描述过程中出现了偏颇,这是相对论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宏观到量子,从宏观的对立和统一,从量子层面的对立和统一,都无时不刻贯穿着运动和振动。深刻理解不变中的变,变中的不变。即使时空变化,物体速度,时空参照系之间的关系是wǒ men理解宇宙的要点。
在相对论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双生子佯谬,很多人被这个佯谬搞的头大,模糊不清。佯谬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对双生兄弟,其中一个跨上一宇宙飞船作接近光速的长程太空旅行,而另一个则留在地球。
结果当旅行者回到地球后,wǒ men发现他比他留在地球的兄弟更年轻。
反过来如果以宇宙飞船为参考系,留在地球的人也以近光速飞行,碰面的时候应该是地球上的兄弟,比飞船上的年轻。这就是问题所在。
双生子佯谬其实不是问题,如果你深刻了解了时空,时空的一体化。时空是一种能量时空。无论是两个钟,还是两个人要进行对比“谁更年轻”必须有参照,客观的参照!客观的参照即第三方!
打个很简单的比如,考察两个人a和b谁跑的快,不是a和b本身说了算,是以它们单位时间内谁跑的距离长来说话的。
所以要考察宇宙飞船上兄弟和地球上的人的时间要以地球为参考系。这样相对于地球而言,宇宙飞船显然是近光速运动的,时间自然慢。
不能以宇宙飞船为参考系,说地球上的人是以近光速运动的。如果以宇宙飞船为参考系的话,两者怎么比较时间?就脱离了客观性,没有对比性。而且这还没有深刻了解时空。
更深刻的了解是这样的,时空是能量时空。运动的物体会时间变慢。是因为运动速度会受时空束缚态影响,别忘了时间,空间,物质一体化的论述。也就是说这种运动会“搅动”能量时空,会吸引时空对它的关注。而且光速是运动的极限,就是因为时空的束缚态。
因为运动的物体质量的变大,这种隐形的质量附加,就是束缚态的具体体现。速度增大,质量增加,速度再增大,质量再增加,每一次质量增加,都会为速度增大增加困难,因为速度再增加会需要更多的能量,动力。理论来说不存在这样的能量和动力使得一个大质量物体可以增加到光速! 这就是我说的光速束缚态理论。
运动的物体才能影响时空,所以运动的物体的时间变慢。由此即使在不考虑参考系的情况下,wǒ men依然得出宇宙飞船上的时间慢。
即使以宇宙飞船为参考系,这时说地球上的人以近光速运动。但wǒ men很清楚,这时一种“假运动!”即地球上的人没有引起时空信息的变化,这是一种“相对运动”,没有引起时空对它的作用! 所以称之为“假运动!”
也就是要以对时空产生真正“搅动”的物体,才会有变化。就感觉宇宙时空不是“傻子”,而是“智能”的。它能关注到运动的东西,而不是“相对运动的东西。”这样说大家应该就很清楚了。
再举一个例子,就好比说一个大的操场中,整齐的站满了1000个学生。突然一个学生跑动起来了,他会引起了整个操场中的注意!而不是剩下999个还站在那里的学生引起了注意。 “动”的那个总是能“扰”起注意。但这个学生的动,和剩下那些学生所用的参考系是一个——即参考系是操场或操场前的教学楼。
所以所谓不同时空的论述,以宇宙飞船近光速来说是a,地球上的人为b来说。就是a状态下的时空,b状态下的时空,他俩正处于不同的时空状态。
一旦a返回地球,和b都处于静止时,wǒ men说a,b状态下的时空相同。这就是相对论时空!
也就是说你现在如果坐在飞机上,你处于的时空和我坐在家里处于的时空就属于不同时空。wǒ men都在地球上,竟然处于不同的时空状态,你能想象吗?
这就是为什么上面说时空对于“运动”的敏感是很智能的。它的本质原因是时间,空间,物质是一体化,运动就像一根线,将这些串起来了。
所以我觉得我说的比较明白了,我也尽力说的通俗,希望可以帮助你了解wǒ men所处的世界,wǒ men所处的宇宙。
我写这本书确实像很多网友骂的那样,都没有什么数学的描述。我本人也非专业高等院校出来的专业研究人士。但我所有的想象和理解都是建立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马赫原理很简单,也没有数学描述,但他影响了爱氏,使得爱氏创立了相对论。我没有认为爱氏的理论是错误的。所以我认为爱氏的数学理论描述就是我要的理论描述。只是爱氏在解释和理解方面被假象所诱惑,即时空弯曲概念影响,才会导致停滞不前。
再者距离爱氏理论发布已经100多年了,爱氏所处的环境和我处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比如爱氏没有看到引力波被发现,而我看到了。就是说wǒ men站在了比爱氏更高肩膀上了。
创立一个理论的人,不一定也是最了解这个理论的人。以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对比就很清楚了。每个人知识,想象力,所处环境不同,理解就会不同。 所以最能理解相对论的人不一定是爱因斯坦!
文字能写出来的哲理,数学不一定能写出来。数学能写出来哲理,文字一定能表述。 这就是一条真理! 所以我的字我不认为无意义,无用。再者我自己很享受这个思考的过程,它证明了“我在故我思!”
这也是我给自己的生存意义,用我的话说是: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探索!
不管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它都是正确的。我在前面的一个章节说过这样的话,今天再说一遍。
祝大家思考快乐!
摘自独立学者,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物理宇宙科普书籍《变化》第三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