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人生感悟 秋游上里古镇

秋游上里古镇

收录时间:2022/4/9 11:53:28

关键字:古镇  藤萝  韩家  大院  

阅读:183

今年十月国庆节刚过,重庆,南充与广元几个知名作家朋友网上约我去雅安上里古镇,要我作陪,古镇南靠天台山,碧峰峡,是古代进入雅州茶马互市的重要驿站,。

古镇群山怀抱,绿树成荫,绵亘于此的天台山中的一个小小盆地里。两条清澈的小溪四季拥抱着古镇,缓缓地流向青衣江。 秋天,飘飘扬扬的满山红叶随风飘荡,在风中起舞,洒在弥漫着小镇的几座石拱桥上,古道,古街,古巷.随河穿过,使小镇,在这大山之间,象古代仕女天生丽质,温柔妩媚,柔中含刚,她在这儿躲过历代风刀霜剑的追剿,隐埋了厚重和沧桑;而今仍挺立于此,我对他们讲.在古镇需慢慢行走,才能读懂其中动人故事.刚过石桥,一朿束炊烟从农家小院袭来,围古镇绕一圈又象风一样飘在桃树上,李树上,杏树上似雾似云,惊喜地抚摸那成熟的果儿,又哈哈大笑,冲上云天与云共舞,经太阳一挑逗,脸儿红红的,羞溚溚地躲进了小院.这浓浓一笔成了人间的蓬來仙景;,清晨古镇格外宁静祥和,在小饭店吃过早餐,几声爆竹,几对新人穿着汉服骑在马上在一阵阵锁喇声中传递着古镇秋天里的阵阵温馨,穿过古镇.我对他们讲这儿 春天,,杜鹃、山茶、海棠、月季,和山间藤蔓像走亲戚,从林中到农家,绚丽芬芳,含情奔放,古朴多姿,使小镇烂漫在小桥流水人家的遥远意境之中,让这个有过两千多年岁月的驿站,年轻而生机勃勃。 夏天,从大山野地吹来的风,凭借浑身凉爽溜到桥头河边浅巷,挤进了一个个客栈。有时,洒落半天的细雨,让小镇从下里中里就开始一路濛泷,模糊的群山,模糊的原野,在粗犷中也有几分低调。小溪濛泷,古树濛泷,村庄濛泷。。雨过天晴,一道彩虹仰卧于古镇,像疲倦了的少女睡到黄昏,西边晚霞,撒满古道,撒满一个个百年的院落,把人文的记忆,一一朗朗叙说。 秋天,这里络络不绝许多画家,诗人及好摄之徒不远千里匆匆赶來,守候在镇前古道上,小溪边,等待云儿飘溢,炊烟轻绕,幽芳余音,抑或是等待晚归荷锄?静心守候布谷乌鸣叫,小虫低呤,守候那份几十年后返家的乡愁,浓淡的画笔在茶马之间,在驿道之口,在唐蕃路途,在一拢拢,一片片紅叶的起起落落中,心绪复杂,意境频涌,一股股难于取爱割恨涌向笔端,这写生的过程,在红枫枝上栖了多时的画眉,看得清清楚楚,几声鸣晚的歌唱,构成这让人流连忘返的水墨上里。

走进了韩家大院。 韩家后人承先启后一直严严守护的深深庭院。院落背倚浅山,门见小溪,几百年来,韩姓家族,在此生息,跨进书房堂屋仿佛听见当年朗朗读书之声,韩家代代在此降生,开始了生命的启程;有人在归终,留下了一些往事。这些院落,。院落规模很大,格局相似,彼此相依。从建造者的设计意图看,差不多还是传统审美的张扬和铺陈,无能是七星抱月,还是空中楼阁,都对称,方正,中庸,含蓄,内隐,静穆,尊卑,气派,雄伟,虚实相连,巧夺天工,不但划为四川历史文化名镇.而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红军长征北上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这儿依山傍水,田园小丘,均已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古镇5家大姓,韓,杨,陈,张,讦五大家族.这儿传说,千秋,韩家银子,(官商钱多)杨家顶子,(官宦世家)陈家谷子(屯粮大户).张家棍子,(骨科习武)讦家女子(漂亮勤劳)据说,这韩家先人,属晋商一脉,浪迹于此,发现古道驿站,人来人往,商机无限,仰天纵情,决定落根于此,于是,放木大江,落眼盐业,茶业,米业,既行商,又坐贾,一段时间后,聚集了不少财富,开始修建豪门。在这古镇上,木匠石匠的锯凿之声,响过了漫长的季节,门前的柳絮,披了又落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大院在雄鸡蹲梁的时刻,落成于鞭炮阵阵的传统习俗之中。从今人编写的记载来看,勤俭持家等礼数,并不算韩家致富路径,而是致富于商人的机巧机智,他们在商业道上,纵横驰聘,追逐不止,劳动不止,审视着商业的行业走势,驱利于行业的取舍躲闪。盐业利丰,以盐得利,茶业生财,以茶获钱。这种对商业的把握成就了韩家,在这个驿站上,成为望族,成为古镇五个大家族之首。 相当长的时间里,因为韩姓等五姓人,在当地影响很大,人们把上里称为五家口。 走出韩家大院,经我介绍他们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读《红楼梦》时,只知大观园里的人,每天都在奢侈浪费,呤诗作画,为情嬉闹,作为贾府正业似乎可有可无,但这韩家大院时,忽有所悟。从传统文化角度看,社会结构以农业文明为主,这种文明产生了安家乐业的基本生存观念,产生了家在何处、根在何方的祖先情怀,产生了浓浓的看得见山,望得了水,记得住乡愁观念。而这些念想与屋舍相联系,均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的大丈夫气慨为内含.何况,人性至今还深藏着丛林观念,强势于人世间,强势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这些强势之念,往往依附于屋舍的华美与否,即或是权势显郝之家,也免不了如此俗气。所以,贾府有大观园,上里也有韩家大院,这就不难理解了。 后来,韩家大院,庭院仍在,却年久失修,腐朽痕迹明显,可他们后人却传统观念失衡,还是文化底蕴不足,总之,我细细观察,翻查史料.叹气了.我不断回头张望,可惜这几家大院不再有当年建造时那份豪势和气魄,那种书香余味,那种求真务实,那种虚怀若谷,唉....... 又走到韩大院另两处。一处在古镇附近的乡间。韩家后人与我讲,那儿风水布局是如何如何好,无能健康,幸运,成功,财富,智慧,也自然的轻易拥有,但如今我仍然看到了门庭衰败的尘埃,看到了房屋歪斜的角度,看到了院墙剥落的旧迹。这些怎么不与风水匹配呢?

到了石桥,wǒ men坐在桥后端四处眺望,我记得文革前这桥边让我留念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在讦多名园及古庙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讦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而这上里古镇的藤萝又独具一格,它盘曲而上,直上青云之慨,乃浩气冲天.从桥下看,除了一段苍黑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夲看不出是一株藤萝.那年春天,我站在桥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突然间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它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可文革史无前例,人遭劫,花受难.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它一些树种也被异化为"修正主义"这石拱桥两株藤萝也被坚决,彻底,干净,连根拔起焚火烧灭.等到我前年来时,桥在它无,古藤的哭泣声漂荡上里响彻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

今天,朋友约我来这儿,好心情却被古藤勾起,就是那年我同初恋女友灵玲拥吻在古藤下在这儿写了一首以藤萝而写的情诗刊在<<星星>>诗刊发表后挨了批判,我被开除工作弄去农村劳动改造,灵玲被迫与我分手,三十八年了,灵玲同古藤一块在我心中消失了..

而今这桥在情断.与作家朋友倾诉,重读这首<<藤萝>>无能怎样也再也读不出到当年的韵味了.

古镇  藤萝  韩家  大院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5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