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临,我情不自禁的找出12年前创作的油画作品《为婆婆梳妆》的图片端详,脑海中呈现出那年不寻常的采风经历,想起陶凤英一家人的故事。
2009年5月初,我拿到省文联与美术家协会征集第十三届全省美术作品展览的通知后。一直在思考酝酿创作的问题。开始考虑想画自己熟悉的教育方面的题材,可是勾了几个草图觉得不够满意。画面总停留在直观现场的表现,缺乏思想性和立意。怎么办?眼看六月份快过去,马上就要放暑假,我的创作仍然没有进展,真是急死人了。这天晚上,接到好友县文化馆涂宏伟打来的电话,他因为回家乡考察调研农村文化建设。特别邀请我放假后随他一同回家乡---鄱阳湖畔的昌邑乡涂家村小住几日,我推说正在忙于准备省美展的作品创作,并把自己近来的烦恼焦虑向老朋友倾诉。告诉他现在没有心情去游玩。他听后哈哈大笑说:“我说什么事能难倒大画家你呀!原来是这么一件小事。依我看越是心情不舒畅,越要出去走走。一来放松心情,二来开阔视野,将这次散心当一次下乡采风。弄不好还会有一种意外收获”。他的调侃让我豁然开朗,以其冥思苦想,闭门造车,不如游走乡野,另辟蹊径。于是我急不可耐的提出下周三一放暑假就成行。
这一天,我一早起来整理行装,备好画具:画夹、速写本、照相机等,乘早班公交车来到南昌客运码头,涂宏伟早已在码头等候,wǒ men会面后排队进入客轮船舱就坐。许久不见,老朋友之间有很多话要说,wǒ men聊着聊着,3个多小时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甚至忘了欣赏赣江两岸的美丽风景,客轮就到了昌邑码头。下了船,我跟着涂宏伟来到他们家。涂宏伟父母热情好客,烧了一桌子好菜正等着wǒ men呢。浓浓的乡情,真挚的情感,让我很快融入到这个普通农家淳朴清新的气氛中。关于这次下乡的日程安排,在客轮上我就毫不隐晦地把我下乡的想法告诉了好友。想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画一批写生或速写。丰富自己的技术储备和素材积累;二是了解风俗民情,寻找创作素材。在文化馆负责民间文化工作的作家涂宏伟当然理解赞同我的构想,但提醒我不要安排的太紧张,也要注意适当地放松休息。
当天下午,涂宏伟说服父母亲为我做模特,让我写生。涂宏伟父亲:涂序民,56岁,中等个头,红棕色的脸上透着沧桑和智慧。额头上深刻的纹路,记录着他不平坦的人生经历。他是一位老党员。当他正襟危坐在我的面前时,我就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冲动。我选择炭精棒并以短促有力的直线条来表现他的气质。在大学期间,肖像写生是自己的强项。“抓形大王”的绰号,此时应该充分地得以发挥。我激情四溢地挥舞着碳棒,完全沉浸在灵感迸发的状态中,越画越觉得过隐,涂宏伟爸爸的肖像不一会跃然纸上,引来围观的家人和村民的好奇和赞叹。我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完成了我下乡之后的第一张写生画作,心情无比兴奋。涂宏伟将画作贴在墙上,我整个下午一鼓作气,马不停蹄的画了四五张肖象。
“涂序民家里来了一位画像师”的消息,不胫而走。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涂家村传开了。这里虽不是穷乡僻壤,但能见到画家下乡给乡民画肖象,实属罕见,感到好奇很自然。不少村民下地干活前,收工后都会绕道到涂家来看看热闹,长长见识。
平时涂家进进出出的人有几个时段人会多一点,一旦遇上下雨天就不一样了。村民们下不了地,干不成活。老人、妇女、小孩就喜欢往涂宏伟家里跑。看我画画、争当模特。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我的作画方式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尽可能多的顾及大多数人的需求,由最初的一个小时画一张,到半小时、20分钟画一张。
这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很早起来。洗漱完毕,正要到厨房盛面吃早饭,一位头扎花巾的中年妇女,收拢伞后,进得堂屋。涂宏伟的母亲迎上前去:“陶凤英,你早,吃过早饭吗?”“吃过,大婶”“你有事吗?”“我—”,她看见我从厢房出来,欲言又止。涂母猜出她的用意:“你是不是想让谢老师给你画像啊?”“方便吗?”我看她心神不宁的神态,估计可能家里还有什么事让她放心不下。我赶紧放下碗筷迎了上去:“行,你来这里坐好。我拿纸笔过来,现在就为你画像!”“老师,你还是先吃饭吧”。我毫不犹豫的说:“我画完以后再吃”。“不好意思,谢谢!”陶凤英听完我的话后很感激,她坐在椅子上,整理一下衣领和头饰。稍显拘谨的神情看着我。我想办法调整好她的状态。“妹子,你放松,不必紧张,你把我当成你的家人或者是孩子,眼睛看着前方,心
里想点高兴的事。”我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这位稍显老成,五官俏丽,双目有神,极有主见的农妇,特别是看到她老茧厚实的大手,感觉此女子不同寻常。片刻观察后,做到心中有数,马上找出6b铅笔起稿,并借助纸笔、运用揉擦,涂染等特技,在不到半个小时里,一幅即反映出女性细腻柔情,又通过对她眼神的刻画,反映出她内心的坚韧和勇毅的素描头像出来。我画完后把画作拿下来,在右下角写上陶凤英小像,最后签上我的名字,用数码相机拍过后,将原作交给了她,看着眼前自己的肖像 她不禁喜极而泣,连声道谢!并取出一个小塑料袋。将画作小心翼翼的放了进去拿在手上。向涂宏伟母亲告别后匆匆出门,撑开雨伞消失在雨幕中。
涂宏伟母亲告知我:“她的丈夫,原是咱们村民兵连长。两年前在抗洪抢险中,带头跳进洪水中堵管涌,搭人墙,最后因体力不支,被突来的洪峰冲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留下一双儿女和70多岁重病缠身的婆婆。她全身心的维持着这个家,伺候着婆婆,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有的亲属和村民同情她,好心劝她改嫁,安慰她说因为丈夫是因公牺牲,婆婆有政府负责照顾,请她放心,然而她依然不离不弃。他的行动,感动了所有的村民。”听了涂宏伟母亲的一番介绍,让我十分震撼。也印证了我对她的判断,陶凤英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
连续几天下雨,没有停下来的样子。我吃过早饭后陆陆续续就有村民上门,求我为她们画像。说心里话,我渴求这样一种生活体验,因为通过这种两情相悦的互动方式,让我有机会阅尽人间万象。不管是美的丑的、老的小的、胖的瘦的、复杂的、单纯的。感觉是那样的神奇和美妙。这种心境在大学画室里是体会不到的。通过与村民的接触,也让我了解了现代农民的生活方式,苦乐人生。
不知画了多久,恐怕有五六张吧。涂宏伟外出调研回到家里,他母亲把饭菜端上桌子后,屋里的老头老太、姑娘小子们才感到肚子饿了,该回家吃饭,我因为画画太投入,一直没有感觉,停下来就不一样。我吃力站起来,伸伸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方觉得确实有点累了。涂宏伟招呼我上桌吃饭,我对这几天来的打扰及朋友家人的细心招待,有些不好意思,但又找不到怎样报答的方式。只能表达感谢和抱歉。好友总是说,朋友之间不言谢。吃过饭后,涂宏伟劝我中午休息一会儿。就在此时,看见陶凤英又出现在门口,宏伟母亲被她叫到厨房,嘀咕了一阵后,看见宏伟母亲脸上露出有些为难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宏伟母亲把我叫了过去,才得知:凤英上午回家后,将我的画作拿给婆婆看。婆婆看过后,爱不释手,直夸画得很像。细心的儿媳看见婆婆喜不自禁,就靠近她说道:“婆婆,想不想让谢老师帮您画像。”“我都七老八十了,丑老太婆,画出来丢人现眼。”“请老师画像的,大多都是老头老太,你平时很少出门,又不曾照相,我去请老师给你画一幅吧!”“我的腿脚不好,上人家那也不方便,我看还是就算了吧!”“我请老师来咱们家,你就不用走过去了”,“wǒ men家破破烂烂,”“不要紧的。”就这样。我就上门来求老师了。
“没问题,你稍等,我准备一下,与你一块过去。”于是我叮嘱涂宏伟母亲:“下午如果有人,请他们稍等。我那边画完后就会过来”,我背上画夹、带着相机,随陶凤英来到她家。这是一个砖木结构的老旧民房。厅堂正面,墙上挂着毛主席画像,两边是一幅大红对联,中间木质神龛上供奉着黑边画框装饰的陶红英丈夫肖像,旁边有省委书记赠送的挽联。厅堂两厢对应的四个门,分别是婆婆、陶凤英、两子女的卧室。家里除了一台老式彩电,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和电器,涂凤英婆婆手拄着拐杖同我握手,我赶紧迎上去,搀扶着老人在厅堂椅子上坐下。凤英好像突然想起什么,走进卧室,提了一个梳妆盒出来,准备给婆婆梳头。“谢老师,你稍等一下,我一下就好,”只见他打开梳妆盒,取出木梳,走到婆婆身后,熟练小心的为婆婆重新盘头、梳妆打扮。我站在原地目睹着,被婆媳之间的这种亲密无间的默契所感染。脑海里灵感突显,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真切的创作画面。我赶紧拿出数码相机咔嚓咔嚓,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一番梳妆后,凤英取来一面镜子,交给婆婆。让她看看是否满意。婆婆笑嘻嘻地照着镜子,看过后。不好意思的说:“我这个丑老太婆,再打扮也是难看样。”调侃后,老人神情自若,显得特别的坦然。从涂宏伟母亲那里了解到,最近几年,她分别承受了失去老伴,又失去儿子的双重打击,大风大浪并没有击垮英雄的母亲。她与儿媳并肩战斗,支撑着这个家庭。在聊天中,当讲道儿媳的故事时,她会喜形于色,夸她善良能干,有情有义、有孝心。我缓缓打开画夹,握紧画笔,飞形走线的描绘起来。老人慈祥、善良、勇敢、坚强的形象,在我的笔下,渐渐纤毫必现、惟妙惟肖。这是一个英雄母亲的真容。我在这里画她,也是在经历一场xīn líng的洗礼和练达。
这是上天赐给我的这个特殊的礼物,众里寻他千百度,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幸庆好友安排的这趟乡村采风。我回到家后,立即放大冲洗了照片,对素材进行了整理归纳,反复提炼、升华主题,几易其稿。通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我的油画作品《为婆婆梳妆》问世了。此画作顺利入选省十三届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文联美协在作品展览总结会上,倡议欢迎画家多创作这种反映正能量的作品参赛,指出我的画作即宣传表彰了英雄,又弘扬了传统美德。是一件农村生活气息浓郁的佳作。
2021年4月5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