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散文美文 潮汕的清明节俗

潮汕的清明节俗

收录时间:2021/7/20 4:16:21

关键字:扫墓  纸钱  寒食  先人  

阅读:147
下一篇:清明节

  文 / 田佳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是历代推行儒家的孝道思想、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一个节日。如今,清明属于国家规定的公假日。

  潮汕人过清明,大体与全国各地的汉族居民的习俗相同。也有一些新异之处。

  清明节祭祀先人,源于古代寒食节。按历法计算,寒食应在清明节前两日,第三日才是清明,晋朝陆棚的《邺中记》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得介之推辅佐,才得以回国掌权。介之推回国后不愿当官,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宁愿抱木而死也不愿出来。重耳哀之,便在介之推死难之日(农历3月5日)禁烟寒食以纪念他。后来,人们纪念自己的祖先也在这一天进行。

  宋代诗人黄庭坚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潮州古城北门外的“木坑公祠”,祭祀的就是这位“士甘焚死不公候”的介子推。其实,寒食是上古遗风,原与介之推没有关系。早在《周礼·司帽氏》便有“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之制度。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潮汕人扫墓的仪轨,基本遵循中原古礼。在潮汕,人们将扫墓称为“过纸”;其实是“挂纸”的代称。扫墓者到了坟地,把坟上的杂草除尽,坟堆上土少的地方再用土填起,然后用红、绿色油漆填上墓碑上的凹刻文字(亡人的姓用绿色油漆填写,名字用红色油填写;墓碑上有名字但人尚健在的则姓名全用绿色油漆填写),接着用纸条放遍坟头,压上小土块——这叫做“挂纸条‘(亡人墓地用白色和黄色纸条,健在之人墓地用红色纸条);这一程序做完成了,就是“挂过纸”,这才有了“过纸”这一简称。潮人这一种习俗,与中原古俗大致相同,白居易《寒食野望》诗云:“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从该诗可以看出,因为纸钱没烧成灰,才有“风吹旷野纸钱飞”的景象。可见按当时的礼制,扫墓不准许焚纸钱,此风有可能源于寒食禁烟的古俗。这种做法,也隐含着古代相互的环保观念。

  坟头挂了纸之后,紧接着把水果三牲饼食排列好,把小酒杯添满,再上香致意,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再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献花,然后燃烧纸钱,奠酒(即将酒洒在地上,这代表向先人敬酒),拜祭一番,通常是行三跪三叩头之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人家还将烫熟的蚶作为祭品,祭完则参拜者将蚶食掉,蚶壳则撒于坟头,意谓子孙发财的吉兆。礼毕,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与时俱进,也有在先人墓前上一束鲜花以示祭念的。更有互联网时代的e一族(多为高学历的中青年人),在网上开设“网上祭祖”的网页,供亲族人士缅怀先人。这也算是时代在清明节俗上的一种折射吧?

扫墓  纸钱  寒食  先人  

下一篇:清明节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