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随手札记 工农兵大学生读书笔记3500字

工农兵大学生读书笔记3500字

收录时间:2021/9/28 13:48:46

关键字:大学生  工农兵  青春  同学  

阅读:161

作者:王金昌

如果说,王蒙的《青春万岁》书写了4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杨沫的《青春之歌》书写了3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那么,王金昌的《工农兵大学生》书写的,就是5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也是wǒ men70后、80后一代的父辈的青春记忆。这本书,不仅仅是50后一代写给自己的青春纪念,也是70后、80后一代了解自己父辈经历和人生的真实读本,是wǒ men送给父辈的*好的礼物。

工农兵大学生读书笔记

正确看待工农兵大学生工农兵大学生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的政治素质较好,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事业心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人朴实,有正确的人生观,大都是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党员占比重较大。但他们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给学生学习与深造带来一定困难。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政治活动较多,再加上过分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基础理论。这是那个时代造成的。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前也有类似问题,如“三反”“五反”运动、反右斗争、大炼钢铁、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因为学校不可能是世外桃源,也不应该是世外桃源,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适应社会。应当看到广大工农兵大学生是很珍惜上大学的机会的,很多人学习也是很刻苦的,他们的刻苦程度并不亚于现在的大学生。他们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层层推荐、层层选拔才得以上大学的。“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是他们的肺腑之言,他们怀着对党、对人民的强烈感恩之情,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他们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都在教室,图书馆或自习室里度过(这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更是这样)。晚上为了能到图书馆学习,在图书馆未开门之前,门口早已挤满了好多人。为解决图书馆里阅览室座位紧张的问题,学校不得不把所有的教室都打开。图书馆、教室关闭后,有些人回宿舍打着手电还要学习。一个同学在宿舍里住的是下铺,为了学好英语,她将单词贴在上铺床板上、墙上,每当学校熄灯之后,她总要在再打着手电学上一两个小时,主要是背记单词。后来这位同学毕业分配工作后,又接连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现在在一重点大学任教,担任博导,是该校的学术带头人。那时候毕业后都统一分配工作,除为国家个别部门代培的或少数留校工作的,基本上都哪里来回哪里去,即部队来的回部队,工厂来的回工厂。不管到哪里工作,大家都心甘情愿,愉快服从,没有人走后门、托关系、搞不正之风。工农兵大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吃苦精神强。他们大都来自基层(如建设兵团、厂矿企业或农村、部队等),都经过不同程度的艰苦磨炼。他们把吃苦当作一种乐趣、一种锻炼。他们认为只有不怕吃苦才能保持工农本色,才能成就事业;怕苦怕累往往是堕落的开始。因此在艰苦的劳动锻炼中,他们从不偷懒,从不怕苦怕累,从不甘心落后于他人。那种火热的劳动场面令人永远难忘。记得wǒ men在分校的时候,因为住的是平房,厕所也是像农村厕所一样,需要有人经常打扫卫生,经常掏粪便。wǒ men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竟把打扫男女厕所卫生的任务分别包了下来。他们每天提前起床,起来掏粪便,掏完后用桶挑到指定的地方晾晒。每当同学们看到这种景象,每当同学们使用上干净的厕所时,都充满了感激之情。有时别的同学也帮他们一块儿干,但他们俩坚持的时间最长,几乎天天都这么做,一干就是一年(因为在分校就学习了一年)。这种自找苦吃,自觉磨炼自己的精神与做法是现在大学生根本无法理解的。可见当时大学生是多么朴实、纯洁,多么能吃苦耐劳,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有了这种精神,一切腐朽现象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有了这种接班人,党和人民还能不放心吗?wǒ men提倡要好好读书。但在刻苦读书时,一定要注意思想与意志的磨炼,这样才能做到又红又专,才能成为有用之才。wǒ men并不提倡人们机械地去模仿这种做法,但这种不怕苦和累,不怕脏和臭,不怕牺牲个人利益、不计名利与报酬的精神确实令人敬佩。“四人帮”被打倒后,随着“文化大革命”被彻底否定,一段时间内工农兵大学生也被弄得灰溜溜。有些单位对他们采取了不重用、不负责的做法。他们做出的成绩很少被提及,他们存在的意义总是被忽略,他们的时代标记从骄傲的“工农兵大学生”被改作低人一等的“大普”,而且一再被放大。他们被有意无意地与交“白卷”的张铁生式人物画上等号。工农兵大学生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和责难,不自卑、不气馁,他们有苦、有泪、有难都默默忍耐着。他们发奋图强,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取党和人民的信赖。面对这种情况,工农兵大学生有的边工作、边读书,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凭借超常的毅力和拼搏精神,拿下了硕士、博士学位;有的凭借自己的良好思想素质和工作才干,默默地工作着,干出了令人信服的业绩。他们不甘心服输,不甘心落后于他人。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有些是局级、部级干部,甚至是中央领导,有些是各行业的先进模范。实践证明工农兵大学生是有骨气、有本事、有出息的,他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他们的表现与业绩并不亚于其他时期的大学生,他们无愧于党、国家和人民,他们是改革开放、实现“四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业绩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农兵大学生是受害的一代人。要不是“文化大革命”,这一代人本来可以发展得更好。他们先是在十年浩劫中错过了最好的读书机会,毕业后却不能被一视同仁,背上了历史造成的沉重的包袱。我国从1966年停止大学招生到1977年恢复招生,是工农兵大学生填补了这十年知识的空白。在改革开放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项事业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之时,“文革”前“十七年”培养的老大学生在数量上已远远不敷需要,而“文革”后的新大学生还需要在实践中磨炼。十年来先后毕业的百万工农兵大学生,他们胜任工作快,奋斗在科研生产等岗位的第一线,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永远是一笔财富,不管是令人心酸的还是带来荣耀的,而要得到这笔财富,前提之一就是正视它。劫难需要记住,生活则需要感恩。对于一个时代来说是这样,对于具体的个人同样如此。“唯文凭论”和“唯血统论”,注定要被新的时代潮流涤荡,“工农兵大学生”的心理阴影也终归要烟消云散,一个个当初或宏大或渺小的词语标签,注定要被活在当下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用奋斗来证明自我的个人所取代。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这个社会也正在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价值评判体系。至于教育体制,现在的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的招生制度也是不尽完美的。高中生毕业后,要有一年以上的实践经历,让他们先了解社会再考大学,主要按文化成绩录取。我想这对wǒ men的千秋万代是有益处的,对巩固革命前辈打下的江山也是有益处的。

大学生  工农兵  青春  同学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