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轼》
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3、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
4、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5、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曹雪芹》
6、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白居易》
7、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增广贤文》
8、为学读书,须是耐烦。——《朱熹》
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0、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增广贤文》
1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12、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曾国藩》
13、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曾国藩》
14、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15、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合烟,倩魂销尽夕阳前。——《纳兰容若》
16、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道德经》
17、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曾国藩》
18、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撞打头风。——《洪应明》
19、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20、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冯梦龙》
21、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罗贯中》
22、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增广贤文》
2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2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25、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白居易》
26、善化不足,恶化有余。——《增广贤文》
2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28、结交一人难上难,得罪一人一时间。——《增广贤文》
29、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杜甫》
30、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31、春恨秋悲皆自惹,为谁欢喜为谁妍。——《曹雪芹》
32、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关汉卿》
33、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所以要先立志。——《黄宗羲》
3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
35、栽树要栽松柏,结交要结君子。——《增广贤文》
3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
37、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38、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洪应明》
39、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40、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41、快意事过非快意,自古败名因败事。——《增广贤文》
42、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
43、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44、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苏轼》
45、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46、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
47、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蒲松龄》
48、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司马光》
4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
50、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曾国藩》
51、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汤显祖》
52、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白居易》
53、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曾国藩》
54、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王实甫》
55、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曾国藩》
56、江山雨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罗贯中》
57、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洪应明》
58、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
59、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洪应明》
60、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罗贯中》。
61、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罗贯中》
62、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曾国藩》
63、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洪应明》
6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
65、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洪应明》
66、德为本,威济之。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冯梦龙》
67、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曾国藩》
68、善观敌者,当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岳飞》
69、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洪应明》
7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7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道德经》
72、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
73、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经》
74、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王阳明》
75、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一点可取,只因一个傲字,百无一成,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曾国藩》
76、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罗贯中》
77、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罗贯中》
78、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曾国藩》
79、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
80、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洪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