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电影简介
《1921》是由黄建新执导,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陈坤、李晨、王俊凯、胡先煦等主演的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历史剧情电影。
该片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的日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
该片于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电影简介
电影《192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由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次元影业有限公司、阅文集团联合出品,讲述了首批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导演黄建新在现场透露,电影将集结一众青年实力派演员,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领袖,再现一个敢拼敢闯的时代,贯彻传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
剧情简介
1921年的上海,租界林立,局势剑拔弩张。13位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从民族危亡的困境出发,将青春理想化作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信念,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共聚,在陈独秀、李大钊的领导和推进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这个改变了亿万国民前途命运的政党正式成立。自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篇章。
角色介绍
1921
李达
演员黄轩
配音
参与“一大”会议组织和筹备工作。曾前往日本留学,归国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曾任上海外国语学社日语老师。1921年9月,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曾经在彻夜完成进步刊物的编辑工作后,爬上屋顶,对着朝阳大声呼喊。
1921
王会悟
演员倪妮
配音
李达的妻子,和李达新婚不久蜗居在十平米不到的小屋里,志同道合共同奋斗。
1921
刘仁静
演员刘昊然
配音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先锋,理论知识丰富,能言善辩,充满激情,有“小马克思”之美誉。从中学时便是《新青年》的忠实读者,在北大求学期间熟读马列著作,并加入了李大钊发起筹建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年仅19岁的他作为北京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担任翻译。
1921
毛泽东
演员王仁君
配音
自小便心存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25岁不到,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他便与蔡和森等人发起进步组织新民学会。1918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结识了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李大钊的带动下,毛泽东得以广泛阅读了当时图书馆收藏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回湘后创办了“五四”时期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湘江评论》。
1921
陈独秀
演员陈坤
配音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主将,“五四运动总司令”,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身上有着“断头流血都不辞避”的悍劲,棱角毕露,锋芒逼人。“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亲自起草、连夜印刷了《北京市民宣言》,在北京新世界游艺场屋顶,将漫天的传单洒向露天影院,被在场的巡警和密探拘捕。
1921
李大钊
演员李晨
配音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气是沉静如海,遇事处变不惊,沉稳内敛,把满腔热血都凝聚到笔端。他在新青年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首倡马克思主义,激发了无数热血青年的进取精神。
获奖记录
2020年9月23日,电影《1921》入选上海市市重点文艺创作推进会议首批重点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扶持的39项文艺创作项目。
2021年6月12日,2021年微博电影之夜在上海举行,《1921》获得“年度影响力影片”荣誉。
幕后制作
影片立意
导演黄建新和郑大圣希望通过这部创新性的献礼影片,让更多当代年轻人学习和继承这份家国担当、理想信念。
演员选择
导演黄建新表示,1921年,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正处在风华正茂、青春无畏的年纪,而这次选角的标准就是“青春实力派”,有50余位优秀青年演员加盟该片。
剧本创作
影片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剧组特意去全世界的档案馆寻找不同的角度和史料,坚持创新求真、严谨细致的态度,历经四年时间深耕剧本,数易其稿。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召集党史专家、上海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与主创团队一同召开多次剧本论证专题会议,听取意见,结合最新党史研究成果,反复打磨人物性格,挖掘历史细节,力求让这段观众耳熟能详的史实在银幕上绽放新意。
该片首次以国际化视角来呈现这段热血历史,从欧洲开始进入故事,同时贯穿了一条完整的日本线。此外,该电影还将加入谍战和动作元素。
该片的故事将由三条线索平行推进:欧洲反共势力对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的监视;日本警方对来沪日本共产党员的追踪;国内来自五湖四海、背景迥异的代表汇聚上海参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风云变幻中,各种势力交错激荡。
拍摄过程
2020年7月1日,该片在上海开机。11月5日,该片杀青。
主创团队勘景足迹遍布上海、全国乃至海外,在特别上海实地测绘了30余处相关历史旧址,并于上海车墩影视影视基地花费了三个月,一比一复刻了当时的一大会址、二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和博文女校等实景,力争在大银幕上再现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城市文化风貌。
在“一大会址”的外立面的搭建拼砖工程中,上影与华建的联合团队从长三角各地招募了近300人的工匠团队,才最终完成导演组对置景的细致要求。
(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链接:http://www.lizhigushi.com/dianyingtuijian/a3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