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rdj
人间是道场,淤泥生莲花。
看过这样一段话:
“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乱了。
wǒ men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坏心情贬低了wǒ men的形象,降低了wǒ men的能力,扰乱了wǒ men的思维,从而输给了自己。”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
世事多变,唯有修炼好自己的内心,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惊慌,不迷茫。
01
闲时定心
王阳明曾说:“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
真正厉害的人,不用刻意追求宁静,而内心无处不淡定。
如今大家知道的“龙场悟道”,便是王阳明于静中思考所得。
明朝正德年间,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官贬贵州龙场。
此处偏远,并且一个小小的驿丞只相当于今天的招待所所长。
公事少,一身轻,便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
但王阳明并没有因为闲下来而慌张焦虑,而是更加专注思考他的“道”。
他甚至垒了一个石墩,天天端坐其中,排除杂念,闭眼沉思。
终于在一个午夜,他从睡梦中一跃而起,顿悟“格物致知”最高旨:“格物”就是“格心”,所谓道,就在每个人心中,何必去外面苦苦追寻呢?
王阳明开创闻世的“心学”,不得不说是得益于那段闲暇时光里的定心思索。
唯有心定下来,方能真正安谧闲适。
唯有心定下来,方能不被世俗所累。
既闲之,则安之,东坡也深谙此道。
苏轼被贬黄州时,定下心来,闲中取乐,筑水坝,建鱼池,种庄稼......
他还在城东半坡上建了一座草堂,四壁绘雪,取名“东坡雪堂”。
赋闲时,他就静坐在雪堂中,独守寂静,吟诗作文。
正如他诗中所写: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闲下来时,抛却杂念,平心定气地坐一会儿,就似乎比别人多活了一倍的光景。
世人都说,一个人怎样度过闲暇时间,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闲时心不慌,步履也从容。
唯有静心凝神,方能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02
忙时守心
禅宗里有一个著名的公案。
弟子问老禅师:“师父,如果千千万万种景象同时在您面前出现,要如何处理?”
老禅师说:“黑的不是白的、红的不是蓝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不在里头。”
弟子挠挠头,很是不解。
老禅师解释道:
“我既不黑,也非白、红、蓝,它们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必受其困扰,保持自我的清明。”
花花世界,wǒ men得学会守心不移。
一个人只有心不乱,做事才能不乱方寸。
康熙在《庭训格言》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三藩之乱时,清军主力和吴三桂的部队决战,连续半个月都没有前线的消息传来,城中百姓人心惶惶。
然而,素来勤政的康熙一反常态,在形势危急的时候,带着身边的人去景山玩。
有大臣对康熙疏于朝政的行为提出了质疑。
康熙说了这么一番话:
“局势确实很危险,但越是手忙脚乱的时候,大家越会关注皇帝怎么做。
如果皇帝都没有自乱阵脚,还有心情娱乐,那么忠心的大臣心里有底,居心叵测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北宋文人苏洵曾言:“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懂得沉住气,守住心。
忙碌的时候,不妨静守己心,理清思绪。
急而不慌,忙而不乱,人生也就稳了。
03
难时修心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难捱的岁月,充满了心酸和辛苦。
关于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这样写道:
“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
只要你愿意把内心所有的隐忍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灿烂的花朵。”
王阳明刚到龙场时的住所,由草庵搬到了石洞中。
石洞里的那段岁月,亦是他最困苦的时候。
阴冷潮湿、障气横生、缺衣少食......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但是好在可以遮风避雨。
他还饶有兴致的将新住所取名为“阳明小洞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没有什么能够击垮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随从病了,王阳明就烧火煮粥,亲自照料他们;
生活苦闷,他就时不时给大家弹弹琴,唱唱小曲,讲讲故事,石洞经常传来欢声笑语;
粮食不足,他会与当地居民积极往来,他教当地居民打土坯,用木头建造房子;当地居民则传授他种粮之道。
遇到思州守的嫉恨羞辱,他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平息了思州守的怒气,获得了尊重。
王阳明始终认为:“常快活,便是功夫。”
真正强大的人,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能保持乐观,积极应对。
心若向阳,万事光明。
《岛上书店》里有这么一句话: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与困难,这种时候最是考验一个人的心性修养。
唯有修炼好心态,才能逢山开路,苦尽甘来。
▽
陶行知先生说: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
如何跨越逆境,取决于wǒ men内心的选择,对待生活的态度。
闲时定心,忙时守心,难时修心,便能让平淡的生活开出花。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