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一线的员工励志文章3篇
导语: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奋斗在一线的员工励志文章3篇,一起来看看吧。
篇1 一线员工成长记:一路奋斗 一路绽放
从“菜鸟”新人成长为班长
作为一名基层操作新员工,郑春龙入职后从扫描、写抬头、贴标签等工作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兢兢业业,把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郑春龙深知,要想成为一名班长,工作不但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还要做事要让人放心,对结果负责。
刚进入汇森,因为之前从没接触过物流行业,郑春龙下班总是拉着tóng shì开小灶恶补岗位技能,遇到不会的问题厚着脸皮问老员工,大家都很乐意地向郑春龙传授经验、解答问题。郑春龙的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受父亲影响,看书是最大的爱好之一。
半个月的时间,郑春龙不断完善专业技能,完成了从物流小白到菜鸟选手的初步转身;4个月的时间升职为操作班长,guǎn lǐ着近50名员工,每天的装载货量在广东汇森各分拨中心排名第一,发车准点率100%,现在已是一名见习主管,2020年被评为优秀员工。
从员工思维升级到主管思维
4个月的时间成长为操作班长,郑春龙说,在汇森虽不到一年时间,但却是自己人生中最有价值的时光。首先带自己的领导夏金水特别好,夏金水也是操作员出身,他懂一线,也关心一线,在领导的身上学到了专业技能和带团队的能力,从生活到工作,哪位员工有困难了,他帮助,哪位员工有疑惑了,他解答。郑春龙说:“我的领导把我从一个啥都不懂的毛头,让我在汇森做到guǎn lǐ层,从我的领导身上看到了人生的价值和奋斗方向,以前做操作员的时候,我不单把自己的活儿干好,处理问题有了主管的角度,对数据负责,以结果为导向。”
郑春龙所在的虎门分拨中心,为保障员工的工作及生活便利,汇森总部新建一栋集办公、生活、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楼,员工宿舍配置个人衣柜、空调、洗衣机、热水器、饮水机、无线wifi全覆盖等等生活配套设施。郑春龙说,这么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自己感受到了公司的关怀,唯有努力工作,服务好网点,同时得到许多网点认可也收获了感动。
服务网点,走一步更进一步的热爱
由于他工作勤奋、能吃苦,郑春龙比员工提前2个小时到岗准备工作,用扎实的专业能力带领团队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使得整个组的各项指标数据一直都很漂亮,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
郑春龙表示,我也从这个见习主管中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巨大成就感,除了找到了岗位本身的价值所在,我对“主管”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热爱,日常工作中,郑春龙非常了解每个员工的特性,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通过走动guǎn lǐ来保证各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郑春龙对开通中班的网点,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让网点出仓,确保了汇森省内当日达(19:59)产品的优势,用极致的服务时效赢得客户的认可。
有一次,网点发的一票中班件的货,因客户自己把货发错了型号,客户非常希望当天就能退回;当郑春龙接到这个网点的需求时,到达网点的中班班车即将发车,但发件网点能提供的货物包装是一张很模糊照片,货物的信息非常有限,面对时间紧、货急,郑春龙凭着平常对各网点货物特性的了解,很快就找到了网点说的这件货,并在当天直接退回了发件网点,顺利解决了网点客户的需求。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
“我时常感慨自己很幸运,不说天时地利,只说在汇森遇到的领导tóng shì与朋友们,都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汇森是我的梦想起航之地;未来的路很长,仍旧需要不停地学习、成长与挑战。我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我都将笃定地走下去。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在汇森,像郑春龙这样短时间内就升职的员工很多,wǒ men拥有公开透明的晋升机制,让有能力的员工有舞台,让干成事的员工有发展。
在奋斗有为之中不断成长,在奋斗有为之中获得绽放。作为汇森的一员,郑春龙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用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谱写一首一线优秀员工的赞歌。
篇2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圆框眼镜,牙齿稀疏,身材瘦小,一脸憨笑,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由于经常在太阳下工作,脸上的安全帽带印迹清晰可见。他叫潘兴进,电建核电公司津巴布韦旺吉项目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技术员。
2018年7月,毕业于河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来自贵州黔东南的95年的南方小伙子潘兴进加入了电建核电公司这个广阔的“舞台”。没有北方人的粗犷豪放,潘兴进有着南方大山里走出的小伙子身上特有的坚韧细腻。就像一本书中写道的,“南方人总是有一种格外厚实的世俗生活欢喜劲头。他们容易故意疏忽生活底处所有阴影的层面,也无视命运的流离,是十分坚韧的生命态度。”
初出茅庐 脚踏实地
入职分配,小潘被安排到了新能源台儿庄风电项目,因项目未开工,又临时借调到肥城项目整理竣工资料,那段日子是忙碌而枯燥的。他跟tóng shì两个人在房间里支上桌子是办公室,收起桌子便是卧室。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潘兴进将过去两年的资料重新整理了一遍,工作量不言而喻。除了到餐厅吃饭,晚上休息,醒来便是工作,每天忙碌而充实。也就是从整理资料开始,他开始对建筑资料有了系统的了解,不再只是“照本宣科”的稚嫩大学生了。有压力才有动力,他褪去了稚嫩的青春气息,留下的是成长。青春的脚步前行,四处洋溢的是那勃发的气息,谱写着独属于他的青葱年华,彰显的是那种不一样的活力。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河南长垣风电项目,才算是小潘真正参与施工技术guǎn lǐ的第一个项目,作为风电epc项目,需要参与的东西很多,从临时道路的规划、测量放线、征地协调到后期设计图纸跟踪,都得了解。项目刚起步,需要每天和伙计们钻玉米地,测量放线,征地协调,一天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河南当地人问:嫩是干啥的?从那时起,他稚嫩的面容变得黝黑,他也从文质彬彬的一介书生,变成风尘仆仆的电建技术员。工作艰辛,他意志更加坚定。当地农民看着他这个大学生在苞米地里穿梭都非常心疼他,而小潘却咧嘴一笑:“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走出国门 挥洒青春
相比国外项目来说,国内项目还是显得轻松了许多。他素来愿意接受挑战,寻求新鲜事物。早在入职仪式那天,他就表示过意愿,希望可以远赴海外项目工作。2018年12月,那个他心心念念的机会来了,如愿踏上了前往津巴布韦旺吉项目的新征程。黝黑发亮的皮肤,雪白的牙齿,热情的“hello, how are you?”,那是他对非洲朋友的第一感觉。初到津巴,他接触的第一个施工队伍便是当地队伍,语言沟通障碍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挑战,虽说英语底子还算不错,可真真正正沟通起来,他还是一头雾水,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使用手机里的翻译软件。他是幸运的,当地工头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中年人duve,一字一句与他沟通交流,而潘兴进也自身加强练习,就这样,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基本可以脱离手机进行交流,而duve先生也成为他交上的第一个异国“口语老师”兼朋友。他也与当地人打成了一片,交成了挚友。他经常和当地人说“we are friends , chinese and zimbabwe are a family”,友谊不分国界,也让这位漂洋过海来自中国贵州的阳光大男孩在异国他乡寻到了家的感觉。
新项目、新挑战,快节奏以及独立负责的海外epc工作模式使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多少个夜里久久难以入睡。图纸设计、物资采购、现场施工、业主交流、分包guǎn lǐ等等,面对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潘兴进并没有退缩,他咬牙坚持下来了。过程是痛苦的,成长的道路是艰难的。好在最难的日子他熬过去了,摸清了一整套工作的程序,工作渐渐熟络起来。忙碌的工作,让他的内心不再那么浮躁,工作和学习充实了他的生活。因为他始终坚信:如果你感受到了压力,那是因为你正走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海外epc项目的洗礼,褪去浮躁,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不忘初心 勇于担当
大学里老师那语重心长的嘱咐:“不畏艰难,不惧挑战,不浮躁,蛰伏三年,扎根一线,踏踏实实的积累经验”经常挂在他的嘴边,因当地队伍施工能力与国内队伍有着现实差距,面临着图纸看不懂,看懂不会做,做不了标准一系列问题,他首先自己耐下心来学习,将公司异地复制的经验,做成英文资料,通过培训的方式,将中国先进的施工技术经验等传授给当地施工队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如wǒ men在非洲的土地上建造电厂,不仅仅是为了给当地居民带来光明,更是将wǒ men的基础建设经验和技术带过来,传授给更多的人,在wǒ men的带动下,有更多的当地人获得技术能力,在以后的将来他们有自己的能力建造属于自己的电厂。
在前进的路上,他始终坚信,做得多才能学得多,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春作伴,潇潇洒洒。
篇3冰轮集团焊铆工刘鸿建:奋斗一线的“创新工匠”
在烟台冰轮集团,有一位扎根一线20年,挥洒青春,敢闯敢拼的“焊将”,他先后获得烟台市技术能手、烟台市青年岗位能手暨新长征突击手、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第七批“烟台市首席技师”“烟台市劳动模范”等荣誉。他就是刘鸿建,凭着永不服输、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路艰辛与拼搏,练就了卓然不凡的绝技,攻克了一个个焊接技术上的难题,实现了一名普通工人成长、成才、奉献的工匠人生。
刘鸿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就是一名气焊工人,从小耳濡目染,让他考上技术学校后,也选择了焊铆专业。
2001年毕业后,刘鸿建成为冰轮集团的一名一线员工,当时虽然在铆工的岗位,但他对焊接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看到tóng shì焊接出一件漂亮的“作品”,刘鸿建都会打心底里佩服与赞叹。刘鸿建一有空就去向焊接师傅学习焊接技术,因为有之前技校的底子,加上勤奋努力,很快就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在冰轮技术大比武中崭露头角,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在铆工的基础上又成为了一名焊工。
此时的刘鸿建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他本身就是一个脚踏实地追求理想的热血青年,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做焊接,也一定要出最漂亮的活。
在一次攻克焊接技术瓶颈的反复练习中,他有些气馁地将试板摔在了地上,这一幕恰好被师傅看到,并严肃地批评了刘鸿建。
“师傅告诫我,试板不能扔,信心不能丢,每一块试板都记录了焊接工人的操作细节,只要研究失败的试板,才能取得技术的突破。”采访中,刘鸿建告诉记者。
正如师傅所言,刘鸿建沉下心来,果然从试板的焊接细节中找到不足,实现了技术的大幅提升。他率先掌握了管道平、横、立、仰全方位焊接技术及多种单面焊双面成型的技术,是公司目前持有焊接操作专业证书最多的焊工之一,参与解决了冰轮产品大型化、多品种以及焊接专机化发展中的数个难题。并逐渐从工人向工匠转变。
刘鸿建属于持有焊接操作资质多且质量高的焊接技师,熟练掌握各种焊接方法,严格的自我要求,让他焊接试件探伤合格率均达到100%,成为冰轮集团特殊高焊接质量要求产品的焊接“顶梁柱”。
刘鸿建深知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他积极参与公司的焊接自动化工艺改进,自主研究各类工装夹具,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清洁度质量以及生产效率200%以上,还提升公司的工艺自动化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其设计制作的"一种管法兰的焊接工装"已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进行的气体保护焊各项工艺试验中,刘鸿建成功地将效率高、变形小的气体保护焊应用到螺杆机组配套辅机油分的焊接上,为油分产品支座单独对装工艺实施提供基础,解决了当时油分支座对装焊接严重影响产品交货的生产瓶颈问题。
与此同时,他还认真钻研不同材料焊接工艺的操作问题,完成16mndr低温钢、304/316不锈钢、紫铜以及其与碳钢的焊接工艺评定,为公司采用以上材料研发的氯气、天然气等化工领域以及腐蚀较严重工况的产品和nh3/co2介复叠制冷压缩机组等的成功试制与推广应用,奠定了重要的操作工艺技术基础。
此外,刘鸿建协助公司配合山东大学,对其新研发的表面张力过渡焊机进行参数调试,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将成熟的焊接参数配置纳入焊机电路控制,以降低焊机对焊工操作技能的依赖。目前,此类国产焊机已研制成功,为我国焊机行业革新发展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20年如一日,如今的刘鸿建也成为师傅,他积极参与公司工匠孵化基地焊工以及学员的操作理论与技能培训,耐心向徒弟传授经验,共享所得,所培训的学员均在一线发挥着骨干作用,多人取得技师证、高级证,并在各种比赛中获奖。
(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链接:http://www.lizhigushi.com/lizhixiaogushi/a3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