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这句话具有很强的鼓惑性和号召力,曾误导、现仍在误导着众多家长。让家长至今困惑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孩子的起跑线应定在哪个年龄段,二是孩子不应输在哪些方面?从目前情况看,起跑线似越提前越好,孩子在母腹中就有人开始实施胎教;而不应输的内容多侧重于可测试的知识技能方面,将小学知识提前到幼儿园传授已非个别现象。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有否科学道理?wǒ men孩子的想象力、创新力逊色于他国孩子已是不争的事实,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显然给出的是否定答案。
孩子有自身成长规律,什么年龄段让其步行,什么年龄段开始起跑,除了要考虑该年龄段身心发育特点外,还要根据各人的智力水平及兴趣特长来决定,即要因人施教。不能看见邻居家孩子上双语班,就非要送自己的孩子也去学,明知自己孩子汉语还讲不利索;听见tóng shì孩子钢琴考了六级,自己的孩子钢琴就不能只考到五级半,明知自己孩子喜欢的是足球。盲目攀比,跟风选课,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能力和意愿,如此强制灌输,极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更为忧心的是,学龄前孩子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给孩子选这个特色班,又上那所特长学校,上午去学跳舞,下午去弹电子琴,晚上又去学外语。这种超前传授知识、提前加压的做法,无异于拔苗助长,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即便孩子聪明,有接受能力,也应好好保护;而不能过早地开发利用。因为,过早并过多的知识涉猎,会阻塞大脑想象空间,使大脑变成计算机硬盘,长此以往就慢慢成为储存器,最终变得懒于主动思考,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逐渐衰退。正因为如此,欧洲不少国家严格禁止学前教育,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有些国家甚至为此立法。由此看来,孩子的所谓起跑线显然不是越提前越好,也不应划在学龄前;至于什么时候起跑为佳还需要wǒ men认真研究。
学习不只是学生阶段的任务,可以说学习贯穿于wǒ men一生;现今,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因此,如同马拉松长跑,起跑阶段快慢不能决定最终输赢;人生的最初阶段学到多少知识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要保护好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好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这些因素常常能决定wǒ men今后能否学有所成。现今,wǒ men学前教育强制灌输、拔苗助长的种种做法,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人生感悟 )。wǒ men的孩子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基础知识扎实举世公认;可与别国孩子相比,想象力处于倒数;创新性人才缺乏,引来钱学森之问,与wǒ men的学前教育大概不无关系。wǒ men本想不输在起跑线上;因没弄清不应输在哪些方面而导致事与愿违。在起跑线,南辕北辙,怎不必输无疑!
其实,学前教育出现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早就发现并警示过,为什么“涛声依旧”?除家长由于认识上的误区、盲目攀比跟风外,主要原因在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机构。如:某些幼儿园为多揽生源、多赚钱,迎合家长心理需求,开设“双语教学”、“数学拼音”等与幼儿接受能力脱节的课程,使幼儿教学小学化。某些小学入学测试也成幕后“推手”,在招生时竟测试小学阶段应知应会的知识,个别社会知名度较高的学校还对报名的孩子提出特长方面的要求,促使家长不得不为孩子报这家兴趣班,上那家特长班,担心孩子上不了教学资源比较好的小学。
对此,wǒ men不妨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媒体和家长学校,向家长灌输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二是要加大guǎn lǐ力度。对幼教小学化现象,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制度予以纠正;对于社会办学乱象,可借鉴国外的做法,制定法律法规,严禁办班培训学龄前儿童。唯如此,wǒ men才能确保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并且能够在未来的征程中品尝到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