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12月下旬,按照成都市相关部门的统一安排,同学们每天都到学校里来,在教室路座谈上山下乡的重大意义。每天讨论,要大家积极发言,各班讨论,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发言。专门有人做记录。校方不定期地抽查各班的发言记录。
就在那一天,学校教学楼的二楼走廊里,突然间人声鼎沸。各个年级的人流,纷纷涌向靠近语文教研室的那一面大墙,纷纷仰着头围在那里,观看着大墙的左上角,上边贴着一张大红纸,用毛笔写成的决心书。娟秀的小楷字体,写在那么大的一张大红纸上,看起来显得的确有些不相称。
大家不难听出,刚才那几声高八度的呐喊声,出自于67级二班,那两个天地不怕的大刚,他们依然还在那里对话,他们两个的嗓门,一个比一个高,整个二楼都听得非常清楚:“大家快点来看,看清楚没有?人家的表现好快当,决心书已经贴上墙了。”
吴乾刚急切地发问;“刘克,你先看一下,那是哪个写的?”
刘克刚马上搭腔:“那个写的?兔儿团长嘛。wǒ men班上,还找得出几个,还有哪个,能比她更革命的吗?你想不服都不得行。”
旁边还有人大声问道:“她王玉芳不是校革委会的副主任吗,未必官儿都不当了?想要下乡当农民?那挣工分,是很好耍吗”
吴乾刚接上了一句话:“刘克刚,你在这里给我守着,在那个榜样的旁边,给我留一个位置,我回去马上也写一张,跟到就拿来贴起。”
话音未落,刘克刚马上抢过话头:“你搞快点儿去写,要记到起,帮我也写下一份,wǒ men两个的申请书,要并排贴到一起。给大家长个眼,让大家都看看。在wǒ men2班,在67级,随便咋个,wǒ men都要争取当个并列第二名嘛。”
吴乾刚立刻扭转身,挥动着胳膊,奋力挤出了人群,三步并作两步,离开大墙边,迅速地消失在二楼走廊楼梯的转弯处。
走廊里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对兔儿团长,革委会的副主任王玉芳这份举动议论纷纷。教学楼里更是人声鼎沸。不管别人如何议论,这毕竟已经成为不可辩驳的事实。
wǒ men学校革委会的副主任王玉芳,是六七级二班的同学,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学校里的几大对立派学生组织,终于放下手里的棍棒刀枪,消除了剑拔弩张的各大对立派性,实现了革命的大联合。曾担任过川大826战斗兵团32中分团的团长,外号人称兔儿团长,就在革命大联合的过程中,由全校所有的各个学生组织,通过民主协商,最终推选出来参加校革委的学生代表。经全校各方面的民主选举和上级批准,王玉芳同志为成都市32中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
现在,她的名字,在全校,已经排列在申请上山下乡人员名单的第一个。
看到兔儿团长王玉芳的名字,令人醒目地排在上山下乡名单的第一个。走廊里的同学们都聚集在一起,私下纷纷猜测着议论着:这王玉芳毕竟是学校革委会的副主任,不论咋个说,总还算是一个小官儿。她之所以能够放弃校革委会副主任的乌纱帽,主动申请第一名上山下乡,是不是得到了上级的什么秘密指令或承诺。要么就是她看破红尘,不愿为官。否则,她怎么会一无反顾地抛弃校革委副主任官职,积极下乡到农村当知青,做农民呢?
既然现在,兔儿团长王玉芳的名字已经排列在全校上山下乡人员名单的第一个。那同学们也不愿落在后面。上山下乡是必然趋势,躲肯定是躲不掉了,那还不如主动申请,起码还落得个积极的态度。
于是,各年级各班的同学们都积极行动起来。wǒ men班上的同学们,马上到学校的总务室,要来几张大纸,又找来一支毛笔和半瓶墨汁,围着教室里的讲台桌。争先恐后地以个人同学的名义,写出了上山下乡自愿申请书。贴在教学大楼的底层走廊上,最显著的大墙上。紧接着,各年级各班的上山下乡申请书。纷纷贴在教学大楼的室内走廊里。
风雨欲来风满楼。
在动员上山下乡的那段时间,学校的教学楼走廊里,各年各班的教室里,操场上,两旁栽着万年青的三合土小路上,凡是能容纳人的每一个场所里,同学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块儿议论着,互相交流着有关上山下乡的新消息,纷纷交换各自的观点看法,无不担心wǒ men这批知青的出路和未来。
学校开过动员大会以后,革委会、工宣队、军训团的各位领导纷纷出动,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秘密部署。他们组织了很多人到洪雅去实地考察。多次派人先先后后地到洪雅县各个公社,联系关于wǒ men学校几百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收问题。该找地找,该跑的跑,该说的说,该忙的忙。知识青年的下乡一切准备,都在有计划地进行。当然这一切活动,都是在学校高度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wǒ men只是有所察觉:在那段时间里,学校里的老师和工宣队队员,从数量上看,突然间减少了很多。通过这种现象,暗地里wǒ men只能猜测到,学校里可能会有什么大事情要发生。
经过了几个星期的紧张筹备活动以后,终于在1969年1月中旬,有关wǒ men学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计划安排,终于拿出来和大家见面了。
学校领导开始向wǒ men分层传达:wǒ men学校全体同学都下放到四川省洪雅县,距离成都市不算太远,只有两百来公里,学校里的很多工宣队师傅们都去看过,可以很负责地跟同学们讲:哪里的自然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
军训团的干部和工宣队的师傅们,按照统一的步骤,利用一切宣传手段,眉飞舌舞地传达着他们对洪雅县的实地考察,说整个洪雅县,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处处山清水秀,到处空气新鲜,每一个地方风景都很美,如果想要照相,根本不需选景,站在任何一个地方,照出的效果都非常好。在洪雅县境内,美景好得地方举不胜举。。
整个洪雅全县,一共有27个公社,其中有26个公社,都已经安装了电话,洪雅县已经实现了电气化,真可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连续几个星期,他们运用学校里的有线广播,黑板报等一切宣传形式,开座谈会,上课学习讨论等,连篇累牍地向全校同学宣传洪雅,介绍洪雅。对洪雅极力做着描绘与勾画、鼓动和宣传,已经把洪雅勾勒成人间天堂,描绘成人间理想的世外桃源。
他们这样的宣传鼓动,已经给广大同学都造成这样一个误区,wǒ men32中的全体同学,一旦下放到了四川省的洪雅县,似乎就是一步登天,直接跨入了天堂。
按照学校革委会、工宣队和军训团领导的说法,wǒ men32中全校的800多名同学,不像是作为知青,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反倒像是旅游者,到天堂去享福一般。
在动员上山下乡的那段时间,wǒ men每天都要到学校,在教室里读报纸学习政治时事,按照学校革委会、军训团、工宣队的统一安排,分班集中讨论上山下乡的重大意义。
在学校里,wǒ men的耳朵里,每天都在听着:学校工宣队和军训团铺天盖地的反复宣传;wǒ men的双眼,每天都看着教学大楼走廊的大墙上,贴满志愿上山下乡的学生名单。在我内心深处不由泛起了阵阵疑团,如果这个洪雅县,真的有他们说得那么好,他们还用得着花费那么大的精力,下那么大的功夫,反复地动员全校的同学们下乡吗?
尽管动员上山下乡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可是对于当年的校革委和军训团、工宣队,他们的那些做法,wǒ men至今依然不能谅解。特别在组织动员知青上山下乡的重大部署上,这些个领导者们,只考虑他们好做工作,运用欺下瞒上的手段,目的就在于:把全校800多名同学,彻底一下子都弄到农村去,尽快完成上面交给他们的政治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对于wǒ men全校的几百名同学,上山下乡即将要去的洪雅县,对于wǒ men这些知青即将面临的复杂和困难,没有实话实说。在上山下乡的概念认知上,对wǒ men这些即将离校的的初中生进行了误导。其目的就在于,想尽一切办法,力图让wǒ men这几百名中学生尽快离校,到农村去、到山区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一旦wǒ men800多名同学离开学校的大门,离开了大都市,到了洪雅县农村的生产队。他们就算是完成了政治任务。而且还可以因此得到某些既得利益。如果当时他们对wǒ men能够做到实话实说,wǒ men这些当时号称为热血青年的初中生,为了表示对革命路线的赤胆忠心,为了表达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上山下乡的积极性恐怕还会更高一些。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wǒ men在学校已经五年了,初中二年级的书本课程还没有上完,学校既然没有给wǒ men发毕业证,大概就不能算毕业离校吧?如果这不算是毕业,那么是否意味着,wǒ men还有没有返回学校读书的那一天呢?谁又知道这上山下乡运动,有没有可能就像过去的反右、四清、社教运动一样,也不外乎就是一个运动。wǒ men但愿这只是一个运动。那就待等这个运动结束,一切都恢复正常,或许wǒ men返回学校来上课。
我还天真地幻想着:学校动员上山下乡的动员会上,学校革委会、军训团、工宣队领导们既然都反复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部署。既然是战略部署,那肯定会有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只要wǒ men听上级的话,跟着领导的安排走。就绝对错不了。咱们听上级的话,照办执行就是了。
既然是号召,wǒ men就坚决响应,紧跟伟大战略部署,到农村去当知青,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这是wǒ men过去受到的多年教育,一直都是这样提倡的。一辈子跟共产党走,相信上级的领导,总不会有错。
在学校里,wǒ men作为在校生,认真听老师的话,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总不会有什么大错吧。wǒ men全校有800多学生,首批上山下乡的就有700多。据说在1969年元月份,仅就成都市区而言,就有十几万人首批上山下乡,今年和以后的若干年内,全国上山下乡的人数就更多了。wǒ men估计起码要有上千万人,绝对不会是少数。我确信在今后的未来,国家对这个问题,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绝不会只是我一个人的事。
学校革委会副主任,带头上山下乡,在wǒ men的学校里,毕竟已经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不管今后怎么样,现在的议论归议论,分析归分析,猜测了猜测,但是这榜样的力量总还是无穷的。在校革委会副主任王玉芳这个兔儿团长的榜样带动下,全校首批自愿上山下乡的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8%以上。有七百多人同学,作为首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即将奔赴洪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个激动人心的大好形势,在32中已经蔚然形成定局。
这段时间,学校里的同学们纷纷向革委会、军训团、工宣队积极报名上山下乡。有独自一个人报名的,也有三三两两相约着报名的。我和我的好朋友陈永华一起来到报名处,要求分到一个生产队。也得到了学校的批准。只是说,至于分到哪个公社,哪个生产队。要有学校统一分配。
还有不少同学,在学校的简易舞台上、学生食堂、教工食堂里精心排练着自己的小节目,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在农村那个广阔的田地里,利用农闲时间,给当地的贫下中农看他们自己排练的节目。还有很多同学,运用自己的以及所能,收集着各类书籍和乐器,准备带到农村去,认真地练习,争取多出成果。更多的同学悄悄筹集粮票和钱,好在农村里能有个长期的紧急备用。
既然上山下乡已成定局,下乡的地点已经确定,那就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办。也就是到派出所下户口了。
学校已经给同学们发出了书面正式通知,要求同学们抓紧时间,拿着这个书面通知,早点到各自的辖区派出所,办完下户口以后,把派出所下户口的回单交到学校来。学校要依据这个回单,到洪雅县境内的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大家还有啥好说的。还是个人搞快点儿,回家拿户口,到派出所去下户口吧。说走就走。我转身离开了学校的大门。
请看下一节《自己去派出所下了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