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正确地跟孩子谈性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都感到头疼,觉得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说明,而且即便是有所关注,也是将目光投向生理方面。在很多人看来,性别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即把“性”“别”分开来。例如,教育孩子了解男女生理结构如何不同,月经初潮和遗精是怎么回事,教导男孩和女孩各自应恪守怎样的性规范等。
性教育应该是要结合性别角色进行的。性别角色的教育,就是让不同性别的孩子展现出与性别相应的特点,男孩就要体现出阳刚之气,女孩就应该表现出阴柔之美。人类学家认为,人的生理性别是天生的,而心理性别则在于后天的教育,这尤其取决于儿童期接受的成人的影响和教育。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父母常常会很自然地对孩子的性格给予指导,比如给女孩穿粉色的衣服,给男孩穿蓝色的衣服,通过这些提示让孩子明白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通过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让他能够明确自己所要扮演的性别角色,以及在这样的一个角色下他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怎样尊重异性以及和别人交往合作。
1.对孩子的性教育不能采取回避态度
在心理科的病人中有不少是形形色色的性变态患者:一位有恋物癖的男性,21岁,工作和学习都很好,人也正派,唯一的毛病就是见到女人的乳房,就丧失理智,不由自主地想去触摸。经医生分析,这是不当的家庭教育产生的恶果。原来他小时,没有吃过母亲的奶,对别的孩子偎依在母亲怀里吃奶的情况非常羡慕,对女性的乳房也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三四岁时,有一天看到母亲午睡时露着乳房,就上去抚弄,被母亲痛骂了一顿,于是就更强化了对女性乳房的兴趣感,成人后发作,变成了不能自控的变态心理。
性教育该怎样进行,它的缺失会造成哪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果孩子从小对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他就倾向于发展成为正常、健康、幸福的人。
【正面管教秘诀】
性教育不会如许多家庭所认为的那样可有可无,或者放任自流。有时不经意间的言行都可能深刻地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此,从现在开始,wǒ men的父母就应对性教育有一个科学、健康的认识。父母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时地给予讲述或指导,防止孩子生殖系统各种疾病的发生,也可减少不必要的迷惑、恐惧、焦虑和害羞的心理。
2.性教育与青春期教育可以画等号吗
有的父母片面地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对象只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这实际上是在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玛丽?考尔德博士认为:对于性教育,可能特别关键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尤其是5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地将决定儿童、少年以致此后一生有关“性”的种种方面。成人中的“性别认同障碍”,实质上是不能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个体在生物学上的“性”,与其在心理学上的“性别”和社会学上的“性别角色”未必总保持一致,只有个体把自己看作男人或女人,同时其行为举止都符合自身的“性别角色”,才是性别认同。在性别认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表现为性别角色紊乱或性别角色倒错的,往往是患者在童年的生活过程中,由父母及其他人对他们的教养态度、方式及期望造成的。因此,性教育从儿童早期就应该开始,从婴幼儿、童年一直到青少年,围绕着达到对“性别”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以及青春期的性适应等教育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开展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正面管教秘诀】
以上性教育误区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儿童早期性教育的效果,还可能因此而形成对性的羞耻感、厌恶感,甚至萌生罪恶感,引发性心理异常。由此可见,为了孩子的现在和将来,父母必须及早走出性教育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儿童性教育观念,开展科学、适当、有效的性健康教育。
3.把握好性教育时机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在传统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待孩子的性问题常常以惩罚和告诫的方式处理,简单而粗暴,这样的方式影响了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不可以用旧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性问题,但是却苦于没有现成的新方式可以使用,于是当面临儿童的性教育时,很多父母往往一片茫然。
小凯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一次,跟爸爸妈妈去一家西餐厅吃饭,他发现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娱乐杂志,就拿来翻看,看到了一些国外的明星穿着比较暴露的照片,是穿比基尼的那种,还有一些是女明星和男明星很亲密的照片。他看了很久,妈妈当时不知道如何说,也不敢阻止他。在准备离开时,小凯说:“你和爸爸去外面等我!”最后小凯在里面看了大概七八分钟的样子才走出来。
一次,妈妈带小凯去买药,药店里安全套的摆放位置刚好在他的视线内,安全套的包装上有很多那种比较裸露的图片。他说:“妈妈你去买药吧,我在这儿等你!”妈妈没同意,说这些是大人的用品,就把他拉走了……妈妈对此不知如何是好。
【正面管教秘诀】
父母一定要把握好性教育时机,就案例中的孩子来说,当孩子在看明星穿着比较暴露的照片时,妈妈可以主动与孩子谈论这个话题,了解孩子的心理,还要把握好孩子行为的界限。当孩子提出让父母到西餐厅门口等他的时候,孩子对父母试探的界限已经超出了父母的接受程度,父母心里非常清楚孩子的目的,却违心地顺从了孩子的要求。此时,父母可以问孩子:“为什么要wǒ men到门口等你呢?你还需要做什么吗?”这样wǒ men就表明了对这件事情的界限,孩子才能够平静地调整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