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章称:不能激发孩子学习源动力的教育都不是成功的教育。也就是说孩子只有由内而外真心地爱学习,才能有更长久的学习动力,那么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可怎样让孩子从内心发出这样源动力呢?
家里有小学生的爸妈一定对陪写作业深有同感,每天催促孩子写作业劳心劳力,练成了很多咆哮妈、暴躁爸。孩子不但没有因此爱上学习,还对爸妈产生厌烦。这样的爸妈不妨试试将催促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换成与孩子一起阅读,在你们一同阅读的时间里孩子对学习反而变得不那么反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相应地提高。如果回家家务事太多可以在孩子睡前一起阅读5分钟,让阅读变得有趣味。
当孩子一放学回家,家长就急着问:作业写完了吗?没写完赶紧去写!又玩,写完作业了吗?.....殊不知孩子上了一天学,需要家长的关爱与交流。家长嘴上的爱,此时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与其总是冷冰冰地那几句话,不如问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我想听你说说学校的事?累不累?需要休息一下再写作业也不急的......孩子从父母的语言中体会到对自己的关爱,自然不会那么抵触学习。为“爱”而做的努力才是发自内心,最有活力的。
如果换成大人,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会儿。这时爱人不关心你反而直接问:“饭做好了吗?怎么还不做饭啊?”试想你的心情又会如何。你要不生着闷气去做饭,要不和对方吵一架,发泄情绪。孩子也是这样,大人催问逼写作业只让他们更讨厌写作业,厌烦上学校。请父母记住:孩子不是学习机器,他们有血有肉有感情,他们最怕不被理解,不被真爱!
相反当你身心疲惫回到家,不太想做饭。对方关心地问:“今天工作怎么样?看你好像累了,别做饭了吧。咱们出去吃,反正好久没全家一起出门了。这样的话让内心的疲惫一下减少了,甚至变得愉快,全家一起出门吃饭,或者你干脆说:“别出去吃了,我来做吧”当wǒ men被人理解被人关爱的时候,是最愿意付出努力为关爱和理解自己的人的。
与其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不如问问孩子飞得累不累。当家长真爱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对自己有要求;当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孩子不是生活在缺爱中,就是生活在溺爱中。
当你的孩子出现不爱写作业问题,家长应该首先反思自己。
当孩子做作业时,你在一旁看书(不是在玩手机看电脑),不打扰他们,孩子有不懂的时候能及时问你。最好每天都安排全家人在一起学习看书的时间。关掉电视,放下手机,用于全家人安静地学习和工作。这种氛围有助于孩子静下心来写作业。孩子模仿大人的行为模式,是他最直接的学习方式。
孩子写不完,家长也无需焦急。告诉孩子: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得负责。现在到了睡觉时间,没写完也不要写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说吧。家长感悟越把家庭作业当成自己的职责,孩子们就越不会将其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越不想承担起这份责任。家庭作业是孩子的责任,当你不停唠叨的时候,家庭作业就变成了你的责任。
当你下决心解决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的习惯,先观察孩子一周时间,看看孩子到底在哪个环节有问题。然后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聊聊你发现的问题,用好奇的语气问问孩子,他对自己出现的问题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你要抛弃对问题的预设和猜想,倾听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做到只听不评价;和孩子一起探讨,怎么做才能积极有效地完成作业,期望父母给他什么样的帮助,是否需要父母陪伴,然后一起定下一个目标。而不是父母提要求,孩子必须做到。
允许孩子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的孩子手里搓着橡皮会更有灵感;有的孩子喜欢边听音乐边写;有的时候需要安静的环境些作业;有的擅于语文,做数学时会感到困难,需要父母的帮助;有的喜欢数学,而厌烦抄写,那么家长就要定量,不要做额外抄写任务,让孩子多阅读培养兴趣。
有意识培养孩子的作业习惯,但务必注意,在孩子没形成习惯之前,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糕,他们可能忘记作业,或者花更长的时间。家长需要做到不唠叨,不提醒,不解救,不职责,不发火。仅仅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给孩子充分的尊重与支持,而不是从孩子手中夺过写作业的权利。
孩子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是爱,是尊重和理解。在他的世界里,他明白了努力学习能让自己走的更远。
对于家长们来说,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无需用固定模式将他们塑造成固定的样子。把童年还给孩子,童年不该是一场赛跑,更应该是一场旅行,边走边看边悟。 一起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