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前世修来的,前世修得越多,这世福报就越大,反之亦然。这就好比银行存款,你往银行送得越多,那么你在银行帐户上的存款数额就越大。
为什么世上有些人家财万贯,富比王侯,这不是偶然的,是他前世舍已布施的结果。前世所修的福德对这世来说,是有一定的,这世所受用的一切,都是在消受前世所修的福报,那怕一滴水、一粒米、一根烟、一张纸、一块布。因此享用得越多,福报也就折消得越多。这好比银行存款,越取越少,直至为零;好比油灯燃油,越燃越竭,终至息灭。
弘一大师说:“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所谓“乐极生悲”。
人的寿命长短也是根据福报来决定的,福尽则寿终。因此,古圣先贤在修福的同时,无不不注重惜福。如南北朝时,梁代有一位高僧旻法师,对修缮寺宇、造设经像、放生布施等功德福事,都尽力而为,从不废倦。但他从没有设过大斋会,何以故?考虑米菜盐醋不易筹措,而且柴火汤炭,践踏烧洗,伤害无数微虫,于心实在不忍 ,所以他不设大斋会。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事最为注意,其衣食住等,极为简单粗劣,每每力斥精美。
民国十三年,弘一大师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夕,都在印公房内观察印公一切行为。发现印公每日早晨仅食粥一碗,无菜。印公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食后,印公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嗽口,随即咽下。到了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食尽,采取同样的方法,从不轻弃一余之饭菜。公自行如是,而劝人也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然大声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如见客人将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公同样呵而诫之。有一次菜头炒菜时,在菜里加一点酱油,觉得味道要好些,就在菜里放起酱油来,被印公发现后,也被呵斥一顿。饮食如此,其他惜福之事也同样如此。云公一生之中,无论冬夏,只有一衲、一裤、一履、一蓑衣、一蒲团、一绳床,无有其他物。
云公从不浪费一物,有一次,他的侍者送来几个馒头,云公正在用工,侍者便将馒头放起来了。过了几天,侍者想起这回事,便拿起馒头准备自已吃,但馒头已经变质,云公当即接过来说:“我吃就可以,你吃就要坏事。“云公一双鞋穿了几十年;一件衣不知穿了多少年,补了又补,已经面目全非了,仍在穿。弘一大师一床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件随他一生;一双黄鞋子穿了16年仍在穿;一把洋伞用了四十多年,他老说:”这些东西,即使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古往今来,高僧大德们都是这样非常惜福的。
而wǒ men现在呢?实在是享福享得大过头了。你们看一看,有几个人穿有补丁的衣服、鞋子,大底是一年一换新,一年数换新,一日换几新。更有甚者,一餐吃去几千元,一晚抛去千万金。所以现在人的灾难多、寿命短。为此,奉劝各位以此为鉴,向古德先贤学习,珍惜自已的福报吧( 一起感悟人生)!
这里我向各位奉献湖蓉仁者作的几首诗:
其一:救劫须求天恕回,先从字谷两般推。一心敬惜天颜霁,灾退还看集福来。
其二:此人暴殄罪弥天,刻刻留心禄寿绵。闲暇工夫莫虚度,好从此处种心田。
其三:要识字时须敬字,其于果报本分明。劝君处处勤收拾,发贵根苗存子孙。
其四:从来惜字譬烧香,不惜何能免祸殃。墙脚灰堆寻仔细,延年降福叶康强。
其五:五谷由来不可轻,虽抛半粒也心凉。倘然忽略多狼籍,试听天雷霹雳声。
其六:荒歉难求饭一餐,如何遣弃许多般。劝君时刻加珍重,莫待饥来懊悔难。
其七:人非水火不能生,日用须将此理明。惜一分时一分福,无端浪费罪非轻。
惜福是消极的行为,修福是积极的举措,所以wǒ men在惜福的同时,要积极地、勇敢地修福。因为过去世所修下的福报,即使你再珍惜它,但不可能不消受它,最终还归为无。就象银行存款一样,你只取不存,终归为零。修福如灯添油,越添越亮。佛之所以称两足尊,就是因为他福慧双修,福慧具足。要度众必须要有福报,试问一个乞丐,他能教化人吗?古偈云:“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