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别人是涵养,尊重不同是境界。
作者:洞见adc
01
作家文长长,有一次和朋友逛街,碰到了两个在路边用吉他弹唱的男孩。
她刚准备走过去,就听到有个女生在嘀咕:
“一看就是出来耍酷撩妹的,弹吉他的男生没几个好人。”
走近后,弹吉他的男孩对听众说:
“你们想听什么歌都可以说,只要会唱的都可以唱给你们听。”
只见刚刚那个女孩也走过来,阴阳怪气地说道:“原来是出来卖唱挣钱的啊?”
男孩解释说,他们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出来弹唱主要是为了壮胆,顺便积累一下演出经验,不为挣钱。
女生又嘲讽:“你们刚刚唱的那首歌都跑调了,唱这么差劲,还不如回去好好读书呢。”
一阵尴尬后,男孩没了弹唱下去的兴趣,只好收拾起乐器,转身离去。
女孩自觉干了一件大事,昂首阔步离开。
生活中,wǒ men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
他们对外界充满偏见,遇到与他们三观不同的人,总习惯用自己的一套三观,去评价甚至诋毁别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敌意化投射”: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与看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身内心的投射。
当出现和自己三观不一致的人时,内心不成熟的人,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和不适,会想方设法干涉别人的观念,强行把自己的感受,先入为主地投射到别人身上。
但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阅历和见识不同,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不一样。
知乎上有句话说得很好:
“虽然三观不同,但是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不能说谁高谁低。
相互尊重是为了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即便我不认同你,但我也可以了解不同的三观。”
三观,无高低对错之分,它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拿自己的一套三观,去要求所有人的三观都和你一致。
做人最忌讳的,莫过于用自己的尺子去度量别人的人生,把别人的生活放在自己的天秤上称重。
02
知乎上曾有过一个很火的话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什么样的体验?”
有一个高赞回答写道:
去了汤加才知道,男人穿裙子,女人胖胖的才最好;
去了奥地利才知道,乞丐也会弹小调;
去了尼泊尔才知道,贫穷的国家,限制不住人们幸福的微笑;
......
一个人走过的地方越多,见过的世面越广,越能懂得这个世界没有绝对,越能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他曾遇到过一个身患白内障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家人为救她,已经变卖了所有的家产,他爸爸更是为了照顾她,连工作都辞了。
虽然医院已经尽量为这个家庭减免一些手术费,但他偶然间还是撞见了女孩父亲面包在医院偷钱。
他很是诧异,但丝毫没有鄙夷,因为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他理解女孩爸爸的不易,他知道若非走投无路,谁也不愿意干这些偷鸡摸狗的事。
还有一次,女孩的父亲带着女孩上门就医,正好碰到一个老太太上楼摔倒了,女孩的父亲二话不说,背着老太太就到急诊室包扎去了。
经历这两件事后,陶勇懂得了: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时候,wǒ men是站在衣食无忧、生活安定的情况下,去评判别人是好是坏。
但其实,善恶好坏,只是在环境中滋生的一个东西,大家都是迫不得已罢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这样一句话: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难处与苦衷。
当你见得足够多,看得足够远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人生并非只有一种活法。
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尊重不同是一种境界。
真正看过了世界的参差,见过天地的人,会打心底里尊重每一种生活。
03
你有没有发现,周围有这么一类人:
跟他们交往,你说什么他都能理解,沟通也很顺畅。
你以为你们是三观一致,聊得来。
其实很有可能,你们之所以畅谈融洽,是因为对方在兼容你的三观。
康德曾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这个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一致的三观。
层次低的人,对外界充满敌意,总想质疑和否定别人的三观。
而层次高的人,懂得求同存异,可以理解和尊重差异。
在这个充满偏见的时代,能够接受他人不同的三观,不同的生活方式,能够包容差异,换位思考,是一个人顶级的智慧。
04
知名博主拾遗有一段话总结得特别好:
“人生观是拿来看待的,不是拿来评判的;
价值观是拿来畅谈的,不是拿来否定的;
世界观是拿来享受的,不是拿来鄙夷的。”
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这不叫三观不合;
但是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就是装文艺嘛,这才叫三观不合。
你喜欢假期去各地旅游,他喜欢宅在家里,这不是三观不合;
但他说旅游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花钱遭罪嘛,这才叫三观不合。
真正的三观相合,不是要求所有东西都一致,而是懂得尊重彼此的不同。
有句话说得好:
“允许自己与别人不同,让你特立独行;允许别人与你不同,则让你海纳百川。”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就是尊重别人的三观。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