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阳
时光匆匆,不舍昼夜,转眼间又抵达了大寒的门槛。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旧的一年将尽,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风大,低温,打霜。陆游在《大寒》中写道:“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古时候南方的大寒之寒可谓冰天雪地、不同凡响。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为了抵御严寒,盘旋空中到处觅食;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坚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厚。
大寒是个农闲的时节。寒气可以杀伤农作物上的害虫和病菌,也让人们蛰居家中,享受难得的美好时光。此时,父亲面包常常带着全家人看书。父亲看的是一本旧的《红楼梦》,书页泛黄,有些字迹斑驳,失去了本来的面目,但父亲看得津津有味,他有时兴致来了,还会朗读书中的诗句,比如“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我放下图画书,好奇地问:“父亲,这首诗说的是什么?”父亲柔情地注视着我,笑着说:“这首诗说的是红梅,红梅不畏严寒,独自开花,为人们送上春的消息。红梅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多年以后,历经风雨,我读懂了父亲的目光,也养成了猫冬读书的好习惯,更是懂得了腹有诗书冬不寒的意味。
农谚云:“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大寒已至,意味着年关已近,人们都在忙着准备迎接新年。农历腊月二十四为祭灶节,民间称之为“过小年”;腊月三十除夕,称为“过大年”。每到此时,乡亲们都爱遵循大扫除、买年货、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等风俗。母亲也是如此,灌香肠、腌腊肉、缝补冬衣、制作千层底,忙里忙外,她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晃动成最温暖的图景,一直温柔地楔在岁月的最深处。除夕之夜,一家人团聚吃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围炉夜话,一起看联欢晚会,一起守岁。父母会给我压岁钱,钱不多,但寓意鼓励我来年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我把放在新衣里,不时拿出来数一数,越数心越温暖,越数年越过越好!
大寒之后就是立春。没有大寒的寒,哪有立春的暖。春天的脚步近了,下一轮生命流转又将开始,意味着万物要经历最后一次极其寒冷的考验,才会复苏重生。雪莱的《西风颂》喊出了人们内心的声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古人也说“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寒冷的冬天一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景就会铺展在人们的面前了。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大寒扇动着翅膀已扑面而来,明媚的春天紧随其后,浓浓的年味也在其中。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一切都是美好明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