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散文美文 忙碌并快乐的腊月

忙碌并快乐的腊月

收录时间:2022/4/22 8:20:28

关键字:灶王爷  腊八粥  莫忘  做官  

阅读:176

“腊”,本来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秦始皇时才把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十二月初八称为 “腊日”。

这是一个为“年”而忙碌的月份,也是一个民俗繁杂的月份,更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月份。腊月里,讲究颇多,说法繁杂,抬脚动步就是一个故事,久而久之,便成了“习俗”,成了“规矩”,成了人人都要忙碌的事情。

腊月初五吃五豆。传说中,当年欧阳修已经穷到流落破庙的地步,但仍坚持读书。后被李大员外女儿看中,在选婿打彩时击中。婚后,欧阳修读书少了,妻子便说:“我嫁给你就是图你有文才,勤奋好学,如今你只知道夫妻恩爱却荒废了学业。”于是,就商量着要行使老婆特别权:“今后你把卖诗文的钱都交给我,一切家务由我负责,你就安心读书好了。”临近京城开科时,欧阳修发愁没有盘缠,妻子便用他平时卖诗文的钱和她背着他种瓜瓜豆豆的钱为他准备了足够的盘缠。当了大官后,他又开始散懒,妻子便在腊月初五做了一顿五豆饭,说:“绿豆绿,做官莫忘破庙里;黄豆黄,做官莫忘写文章;豇豆豇,做官莫忘瓜菜汤;蚕豆蚕,做官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位高志莫短!”欧阳修听后幡然醒悟,从此认真做官,不但关心百姓疾苦,为官清廉,而且继续读书写文章,后来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给家里立了一个规矩:每年腊月初五都要吃顿五豆饭,以示提醒。事情传到民间,大家纷纷效仿,相沿成习。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载: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有的农民还把 “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

在运城一带,民间多吃“腊八饭”。 腊八饭”,就是以小米为主,夹杂豇豆、小豆、红枣、花生、柿饼、杏仁等熬制成粥,并在粥内下哨子面,俗称“腊八饭”或“腊八面”。它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寓意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

除此而外,民间还有互送“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是各家在腊八这一天剥蒜浸入醋中而腌制的,腌制出来的“腊八蒜”呈蓝绿色(与平时腌制出来的蒜根本不同),食用时,则醋香蒜碧,别具风格。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这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送灶神、送灶王,吃灶糖的日子,影响很大。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guǎn lǐ各家灶火。灶王爷的像上大都印有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两旁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这便产生了“送灶”或“辞灶”的仪式。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或贴在墙上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之所以用饴糖供奉灶王爷,寓意是让他老人家到天上后,给玉皇大帝“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由来已久。又名“扫尘、打埃尘、除残、除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的传统习惯。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扫房以后,全家就要开始筹办年货,请香蜡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画、鞭炮……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还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随着社会发展多数人家已失去糊窗户的传统,但贴窗花、贴福字、贴对联是必不可少的。

腊月二十五,民间还有接玉皇的说法。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还有一个“赶乱岁”的习惯。据说,送灶神上天后直到除夕才回来,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汉族民众便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在这段时间里民间多嫁娶,称为“赶乱岁”。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汉族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所谓杀猪,就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就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割过年吃的肉。也有二十六“炖大肉”之说。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货,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腊月二十八,蒸馍炸麻花。这一天多数地方都要发面蒸过年白馍、枣糕、花馍、出门用的大白馍。运城一带还有一个“煮油”的习俗,就是炸麻花。当时人们奉行“硬穷一年,不穷一节”,因此,这一天各家家长都要联合“煮油”,为一家人煮上几大笸箩的麻花,让家人尽情享用。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过去再不讲卫生的人,也要在腊月三十之前洗澡,廿七、廿八这两天洗澡人山人海,为的是除去一年的晦气,好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廿七洗疚疾,廿八洗邋遢”的谚语。

大年三十熬一宿,也叫“熬夜”。除夕是新旧交替的时刻,各行各业停止交易。都在自己家里打着如意算盘,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运气。

除夕夜间,鞭炮声不绝于耳。早先宫廷在这之前就会放花炮,自腊月廿四日起至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放花炮,尤以腊月三十晚上最盛。

除夕夜的活动也是千姿百态——贴挂千,摆设天地供桌、辞岁、守岁、迎岁……,各种庆祝活动一个接一个。

记忆中,儿时的“腊月”,是最忙碌的,也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日子,“忙碌并快乐着”,就是对儿时腊月的写照。

现在,人们都过上了小康日子,“天天都在过年”,就是对现如今生活的写照。

如今“过年”,更是法定假日,南来的,北往的,不是“忙着回家看看”,就是“忙着回家孝敬老人”,或者是“忙着回家团聚”,这便成了“常回家看看”生活的写照。

于是,小孩乐,老人笑,男女老少哈哈笑的场面,就会永远被定格在“乐淘淘”的社会主义大合影中。

灶王爷  腊八粥  莫忘  做官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5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