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人生感悟 尊师重教的解释,成语出处?

尊师重教的解释,成语出处?

收录时间:2021/10/11 13:21:59

关键字:尊师重教  尊师  教育  学生  

阅读:211

尊师重教的解释,成语出处?

尊师重教意思是说尊敬老师,重视师长的教诲。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由西汉戴圣编纂。原文节选: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译文:

大凡求学时存在的问题,尊敬老师是难能可贵的。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学业。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有两种情况:当他在祭祀中作为祭尸时,则不以臣子相待。

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根据大学礼制,给天子授课,授课的臣下无需北面而居臣位,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尊师重教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师:是对老师的尊称。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其本质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对青少年进行尊师重教教育,这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教”与“政”视为同等重要,主张实行礼义教化。荀子将君师并称,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唐代的韩愈说:“举世不师,故道益离”,认为只有尊师重教,整个社会才能按照“道统”的方向顺利发展。宋代的苏轼说:“斯文有传,学者有师”,认为教师对于发展文化,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lizhigushi_com]。由于历代提倡尊师重教、尊师敬长,古代流传下来这方面的故事许许多多。如,《子贡尊师》、《魏照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陆佃千里求师》等等。这些故事生动形象地记叙了莘莘学子不辞劳苦,虔诚拜师的历程,也展示了师者德高望重,悉心育人,传道授业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尊师重教在近现代更加得以发扬。毛泽东、李大钊、刘少奇、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尊师重道的典范。他们身为领袖人物,对自己的老师们执弟子之礼;他们博学多才,仍虚心好学,以长为师;他们不仅重视学业的进步,更重视自己品德和意志的修养。

古往今来,尊师重教,已成传统,代代相传。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确立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国家决定从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法律手段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对中国牢固树立尊师重教、尊师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将起到重要的稳定的保障作用。

为了继承和弘扬尊师重教这一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尊师重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尊师重教教育的具体内容是:

1.教育青少年学生尊师重傅,懂得“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的道理,让学生自觉做到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导,服从教职员工的guǎn lǐ。对老师有意见和要求,能善意诚恳地提出来,不许顶撞老师。让学生明白,师,是特殊的“长”;师生关系,是特殊的长幼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尊师也是敬长的表现。

2.教育青少年学生要尊重知识。教育是传播知识、创新知识、传递文明、培养人才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全社会重视支持教育事业,这是国家文明的重要的标志。教育青少年学生尊师重教,其目的是教育学生通过尊师更好的学习知识,学会做人。长大后,在各条战线上成为一名尊师重道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人之所以称为人,在于人类可以创造文明,而文明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积累与传递。每一代长者都把其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传给下一代,才有了人类的今天。所以,对于青少年学生,应该养成谦虚礼貌之类的好品德、好习惯,尊敬老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从长者手里学到知识与本领,使其继承、发扬。

尊师重教  尊师  教育  学生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