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励志故事 林语堂为什么定居台湾,被大陆拒绝

林语堂为什么定居台湾,被大陆拒绝

收录时间:2021/10/18 9:43:36

关键字:林语堂  蒋介石  鲁迅  知识分子  

阅读:278

林语堂为什么定居台湾,被大陆拒绝

1945年11月26日,林语堂致宋美龄信,说有一位兰德尔·古尔德先生在《剖析林语堂》一文中攻击他“每一个道德细胞都已败坏”,所以他恳求蒋介石给他题写“文章报国”四个字,如能遂愿,死而无憾。

1966年,蒋介石八十岁生日,林语堂发表《总统华诞与友人书》,对蒋推崇备至,甚至以“睿智天纵”歌颂,在贺诗中则有“北斗居其所,高山景行止”的诗句。 据林太乙在《林语堂传》中说:“1975年4月,总统蒋公崩逝,父亲听了消息后跌倒在地上。起来之后,许久没有言语。”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语堂作为一个海归学者,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何对蒋介石如此崇拜呢?李敖认为林语堂晚年在台湾的表现称不上一流的知识分子。一流的知识分子有气魄与执政者分庭抗礼,而林显得过于肉麻。

林语堂早年对蒋介石可不是青睐有加的,而是带着一定的揶揄和调侃,1932年发表在《论语》的一些文章,指出蒋“若再多看看《资治通鉴》,《定盦文集》,《小仓山房尺牍》,《论语半月刊》,wǒ men认为很有希望的”。蒋的所长是“善手段”,“机断”,“会打机关枪”;而其所短则是“读书太少”。

林语堂提倡幽默,除了因为国民缺少幽默感以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蒋介石政府的专制,林语堂曾如此道:“我在文学上的成功和发展我自己的风格完全是国民党之赐,如果wǒ men的民权不被取缔和限制,恐怕我永不能成为一个文学家,那严格的取缔逼令我另辟蹊径以发表思想……饶有含蓄使不致身受牢狱之灾。”

林语堂当年也是民主斗士热血沸腾慷慨激昂,1925年北京发生学生集会活动,林语堂上街声援学生运动,与军警发生冲突。林语堂一砖头打破了军警的脸,军警也回敬了林语堂一砖头,林的头上永远地留下了一个疤。鲁迅得知后,大为赞赏。 林语堂与鲁迅同在一个战壕里,在《语丝》、《京报副刊》和《莽原》等报刊上发表短评、杂文,声援进步学生的斗争。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林语堂参加了对死难学生的吊唁、慰问,并对屠杀学生的封建军阀及其文人进行揭露。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由慷慨激昂的“语丝先锋”变为远离政治的“幽默文人”。这一时期的林语堂,从“必谈政治”到“不谈政治”,把锋利的笔锋转化为“幽默”、“闲适”、“性灵”来抒发自己的个性自由。这两个时期,林语堂的思想从“激进”变为“保守”。

林语堂自称:“我是一捆矛盾,我喜欢如此。”林语堂拒绝依附党派,拒绝卷入政治斗争,在他看来,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不是顾问,而是质疑者。一旦成了顾问,也就是所谓国师,那就免不了得为当道谋划献策。

1940年及1943年林语堂两次回国,蒋介石夫妇不仅多次接见,还委以侍从室顾问头衔。虽然林语堂声言接受此衔只是为了拿护照方便,而并未拿过政府的一文津贴,但从他单为方便拿护照就不避亲蒋之嫌这一点,也可看出他对蒋政府态度的改变。

鲁迅与林语堂从战友变成对骂,最关键是立场的不同。1928年,林语堂否定了自己的过去,他说: “时代既无所用于激烈思想,激烈思想亦将随而消灭"。对于自己过去的针砭时弊,支持进步的文章也看作“只是一些不合时宜的隔日黄花”,甚至认为“在这革命已经成功的时代",不能再提倡“激烈理论"。

他告诫青年,“头颅一人只有一个,犯上作乱心志薄弱目无法纪等等罪名虽然无大关系,死无葬身之地的祸是大可以不必招的……还是做年轻的顺民为是。”

1933年6月20日,同宋庆龄抗日的杨杏佛被蒋介石所派的特务枪杀而牺牲。在当天的出殡仪式中,敌特组织一帮便衣特务埋伏在其中准备暗杀前来参加出殡的人员,暗杀名单有: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等,有人故意把暗杀名单放出风来,以恐吓爱国民主人士。 但是同盟执行委员中名气不小的林语堂却没有来。这位才子完全被敌人的子弹吓倒了。

他说: “死无葬身之地的祸是大可不必招的,与其掉脑袋,还不如作顺民。”他甚至要求同盟从此停止工作,以免同盟的其他成员都被暗杀。

林语堂说过:“我始终喜欢革命,但不喜欢革命家。”但是林语堂很喜欢蒋介石,1939年《吾土吾民》著作中,对蒋介石作了以 下评论:“他是一个严以律己的人,既不吸烟,也不喝酒,连茶也不喝。他光干不说,召集 会议时自己不发言, 静静地听别人讲, 把他们送走后, 自己再作决定。 他可以站在夏日之下, 给下级军官接连演讲几小时。他很少顾忌个人安危,一旦需要,他就冒着生命危险出现在前 沿阵地上。他老练、精明、富有远见、执著、工于心计、雄心勃勃,并且爱国。他成熟、 视野开阔,能以中国的利益为重。他期待一个强大、统一和独立的中国”。

林语堂于1943年1944年连续出版了《枕戈待旦》)和《啼笑皆非》)两书,这是两部向西方报导中国抗战的书籍,自然少不了对蒋介石这个“抗战领袖”进行吹捧。一位美国作家、新闻工作者就曾撰文嘲笑林语堂“以甜蜜的理由和谄媚的风姿”(爱特蒙·威尔逊:《美国化的林语堂》)来讨好国民党政府。

林语堂是个啃过洋面包的自由主义学者,和胡适差不多,都是蒋介石的支持者。但是胡适给老蒋提了一辈子意见,讲了一辈子的民主自由。林语堂骨子里的忠君思想还是挥之不去的,“睿智天纵”这样的美化歌颂老蒋可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这就不难理解林语堂为什么定居台湾,被大陆拒绝。

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人格之独立,自由之精神,林语堂还是欠缺一点的。 李敖对林语堂的评价:一辈子写了57本书,但真正的成就在语言学上,不是在文学上,战斗性不如鲁迅,思想层面不高,头脑有点混乱,涉猎面不宽,视野狭窄、见解也很平庸。但是非常努力,是值得人骄傲的中国人。

林语堂  蒋介石  鲁迅  知识分子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5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