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人生感悟 “影响”和“改变”才是育人的本义

“影响”和“改变”才是育人的本义

收录时间:2022/2/16 12:31:50

关键字:育人  教育  孩子  教书  

阅读:291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说,教育是两个概念,包括教书和育人,并且说中国的“教”是好的,“育”相当不行。理由是在国内成绩很一般的学生,到了欧美国家都是佼佼者;“育”不行,是因为好多毕业生不具备基本的素质。

对照现实,也确实是这样。“教书育人”虽然在口号上叫得响,但其实没有谁真正重视过“育人”,社会关注的、学校重视的、家长看重的,无不是成绩、分数、升学率,偏向一极,往往导致“分数”有了,“人”却丢了,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从这个方面来说,“育人”更先于教书,更重于教书。

  什么是“育”,怎样“育”,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马云从成功的精英人士角度,作了回答。但wǒ men现在的教育是平民教育,针对的是社会绝大多数人。在笔者看来,所谓“育人”,其实就是影响人和改变人。

  先说“影响”。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有研究表明3至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85%至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这段时间形成的。这就是说,孩子出生后,就像一张白纸,如何在上面着色,就成了摆在家长面前的一个问题。这个时期孩子最喜欢的事就是模仿,对家长来说就是言传身教,熏陶和感染。比如,你要想孩子做事有耐心,那你首先自己要有耐心;你要孩子学会宽容,那你要做一个宽容的人;你要孩子喜欢阅读,你自己要做到爱好阅读;你要孩子勤奋,你要做一个勤奋的人……也就是说,你要有一个预期,有一个定位,并通过一定方式来“影响”孩子,来达到你的目的,而不是顺其自然。

  所以,无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为“育人”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笔者曾在余秋雨书里读到了这样一件事,也许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有一天作者和一位德国人在一个人口稀少、交通冷清的路口等红灯。在左右都没有车辆的情况下,也没有人闯红灯,事后,德国友人说,孩子观察世界的一个重要地点,是自家的窗口,当你四顾无人无车,放心穿越红灯的时候,根本无法保证路边排排高楼的无数窗口,没有孩子在观看,而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来自他们的自身观察,为了不给孩子们不良的影响,必须放弃穿越,让孩子们看到一种无须别人监督的生命规范。这让笔者想起卢梭的一句话: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xīn líng,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一个高度成熟的文明社会,把育人渗透进了日常生活中,让人深深地叹服。在这里,反问一句,wǒ men的社会,你为育人做了哪些准备?

  再说“改变”。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说:永远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这句话在某些方面有一定道理,但是却不适合教育。因为教育就是要改变人的事业,改变人才是教育的本义。如果教育不改变人,那要教育何用?一棵树苗被风吹斜,不去扶正它,那它永远就是棵歪脖子树了,教育做的就是扶正树苗的事。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出现走歪路邪路,怎样让他们走上“正路”,那就是要通过教育来“改变”他们。

  学校是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理应把“改变人”当做自己的使命。但是,现实就像马云说的,学校只重视教书,育人做得并不好。这也许是育人比教书更难,更隐性,也许是社会和家庭都没有这种期盼,好多学校没有在认识上重视育人像重视教书一样。每年高考结束后,铺天盖地的宣传是各校重点率多少,清华北大上几个,这诚然重要,但是除此之外,笔者更希望在宣传单上加上这些内容:我校有几位同学变得更自信,有几位同学变得更诚信,有几位同学变得更有责任心,有几位同学变得更具合作精神……学校应该让育人和教书一样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因为这才是教育的本义。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千方百计地为学校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不能把教育当做一种工具。(张天梁)

育人  教育  孩子  教书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