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于智慧有种图腾般的崇拜,认为是天授。对于wǒ men搞不清楚的事情、对于远远超过普通人认知和能力的现象,wǒ men大都归于智慧。譬如中国的诸葛亮、外国的福尔摩斯、故事里面富于智慧的阿凡提和愚蠢的巴依老爷等等,wǒ men都认为他们有超人的智慧。而事实上他们也是人,为何拥有了wǒ men难以企及的智慧?
有人特别崇拜魔术师,因为魔术对于普通人实在过于神奇:在你眼皮底下做出超出你认知的事情来,不由得人们不佩服。wǒ men家小孩就是这样的一位,某段时间特迷魔术,于是在优酷爱奇艺狂搜魔术揭秘想探究后面的原因,从图书馆和书店借了买了好多本关于魔术的书籍。当发现许多魔术都需要专用道具的时候,又从淘宝上买了特质的扑克、骰子及各种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并像模像样的在他们班的什么活动上表演了几次,然后就偃旗息鼓了。
后来跟我讲,说魔术也就那么回事,要不是用专门的道具,要不是利用人们的注意力和速度,真搞清楚了一点也不神奇。
在许多成年人的印象中,都会记得自己或中学或大学的某个老师,当年觉得这个老师好厉害啊:上课不带书却可以将一本书讲的头头是道若黄河之水、对你来说多难的题目在他那里随手随口就可以搞定。所以师生恋历朝历代都有,皆因知识的不对称产生崇拜进而产生感情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但多年后,许多人可能才感觉到当年心中“高大”的老师也不过而而,你崇拜的那个老师也许没有你头脑中想象的那般智慧。
读幼儿园和小学的小朋友们,最听老师的话。家长的话小朋友可能不听,但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动辄就是“这是wǒ men王老师说的”、那是wǒ men李老师让做的等等。而儿童由于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所展现的知识经验见识会将这些幼小的xīn líng征服,加之幼儿需要心理上的依赖,老师们在他们眼里就“惊为天人”了。
早些年,北京市公安局有一位尹警官,他的岗位是在北京火车站抓贼。需要他在汹涌的出站人群中,用肉眼快速判断出那些是逃犯、流窜犯和各种嫌疑人。
在萨苏的《京城捕王》一书中对这位“神眼小尹”这样描述的:
“老尹的工作地点在北京站口,主要打击目标为混在人流中的逃犯。他的擅长的是盘查,讲究的是短兵相接,在极短的时间里,几秒钟内断定面前走过之人是不是负案在逃,然后就要上前盘问,乃至行动抓人。所以,什么现场,证物,预定方案,对老尹来说都过于奢侈。
这就经常会发生老尹把人抓了,还不知道人家到底干了什么的事情。但是,根据北京市公安局的记录,老尹抓了二十多年逃犯,落到他手里的通缉犯将近千人,真正抓错了的只有一起,而被抓的还是同行。这个战绩在北京治安民警中,至今无人打破。
不知道我干了什么事儿他怎么就能抓我呢?这不知道是多少逃犯发自心底的痛切疑问。 ”
这里面老尹是如何做到“看一眼”就能准确识别逃犯的?大部分人说不清楚,尹警官也是公安局的传奇,许多后辈的警察们奉老尹为偶像,人们都为老尹抓贼的智慧所折服。
而老尹之所以能够看一眼就抓人,而且准确度还那么高,其实也不神秘。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模式识别”,在他的大脑里存储了大量的关于逃犯的模式和特征,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部分人都是正常人只需扫过后就不关注了,而那些他关注的人一定是符合了其中一条或者几条逃犯特征的人。如果符合一条或者几条他可能要跟潜在的对象眼神交流去确认,如果符合十条可能就直接抓人了。
简单说就是:如果他那样,就可能是那种人,然后应该采取某种行动。
由于认知局限,有许多普通人不理解、搞不清楚的事情那些行业的高手们看清楚、想明白了,wǒ men就将这些人叫做智慧的人。
我很少用智慧这个词,因为许多人将智慧的来源等同于某种特殊的能力。从而将自己说不清楚、看不懂的问题和事情归于智慧。但问题是,你不懂不代表别人也不懂啊,智慧的后面一定有逻辑!
所以,wǒ men眼里许多所谓的“智慧”,只不过是由于wǒ men在这一块欠缺相应的知识经验模式套路,而对方则熟练掌握了大量的这些套路,wǒ men就认为他们是这个事情上智慧的人。
如果你手上有5000,你认为花1块钱买个东西会很心疼吗?或者说你认为1块钱是一个大数目吗?
当然不会!
那你为什么觉得王健林说1亿元是个小目标可笑呢?对于王健林而言,他估计的确是的觉得1亿元是个比较小、比较具备可行性的目标。
但主要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在当今的环境下,一个亿的确挺费劲的。
在物质上,人们的差异会很大,所以王健林认为一个亿是小试牛刀而普通人却认为比登天还难。那在精神上,其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思考问题的层次也可能是一块钱跟一个亿那么大的差别。
许多时候wǒ men觉得某些人说的话特别智慧,或者某些人是特别智慧的人是因为层次和维度的问题。
例如你喋喋不休的跟人说某个女神身材多好、皮肤多白、性格多么开朗乐观,你多么喜欢向往崇拜等等,旁边另一个人悠悠的来一句:那不也是一堆碳水化合物吗?
你什么感觉?
除了想打他,还得承认他说的挺有道理。因为他说的跟你不是同一个维度上的,你在说外形、性格,而他在说人的生化问题。
许多大师仁波切们就是这样聊天的!
还有一个你得承认,就是考虑问题的不同层次问题。由于经历、知识积累和工作性质决定,不同的人考虑问题的层次差异性很大
层次不同的时候,低层次的人容易觉得高层次的人充满智慧,说的话也智慧四溢。
而这个层次是什么决定的呢?
他跟你的经济基础、思维水平、知识存量都有关系,也跟你的价值观和眼界、你的目标和个人发展方向相关。
譬如有的人最大的目标是能够买个大点的房子、娶个漂亮老婆、生个儿子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当然没错),而也有人像冯仑说的特别有使命感的那类“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不当事”。
当你整天在想如何摇到一个车牌买一辆车的时候,有人却整天思考如何解决大城市的交通出行问题,所以你买了车他们做了滴滴、摩拜单车。还有人想地球快不适合人类生存了,必须考虑星际间的移动问题,他们就去做火箭、考虑普通人如何移民外星球。
不同的思维层次和方式差异会很大,wǒ men可能觉得比wǒ men层次高的人更有智慧。
如何拥有普通人眼中的智慧了。
关于智慧,包括两个层面的认知,第一个层面是解决问题时游刃有余,面对复杂问题时仍然能够驾轻就熟的搞定,这种能力在普通人眼里就已经是智慧的表达;第二个层面是除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够从更高层次考虑更有价值的主题,譬如社会的价值、人类的价值等。你开一个化工厂挣了很多钱从盈利角度可能是智慧,但造成了许多污染从社会的角度就不能成为智慧了。第二个层面更多考虑社会、人类的价值,是不是符合主流的价值观,是不是美的、健康的等更宏大的问题。
譬如一个人特别擅长拉拢关系利用权力寻租,许多别人搞不定的项目他都能拿下,从他的伙伴角度看,这也是一种很“智慧”的表现,但从社会层面看,这就属于不“智慧”了。
拥有智慧的方法:
首先要在某个领域上拥有原超普通人的知识和经验(数量和深度),要抽象出许多这个领域的技巧、方法、模型和框架,掌握这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并能够从概念往下去思考。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你就必须经过许多实践,干很多活,仅仅靠读书是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在干活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提炼。
其次是你要放大自己的格局,除了小我还要有大我。
孙中山说“要想做大事,不要想做大官”,如果你是一个小职员你也可以站在你们部门经理的角度考虑、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那你就可以超越你的职位思考更多的问题。
如果你能超脱一个企业,站在行业、社会的角度考虑,站在时间的轴上(过去现在未来:不仅仅考虑现在,还考虑历史和未来)去考虑,甚至从人性、人类的角度考虑,那你思考问题的层次一定会极大提升。
但这里面也不能生硬的去思考,要跟自己所处的现状和可能性结合起来,否则就可能成为一个笑话。
《冯仑:我所知道的牟其中》书中写到:邓小平生日那天,老牟在家里召集了一帮人来祝寿,我不知道这种做法在西方会怎么样,反正在中国,人们就觉得很怪--给邓小平做寿,是党内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活,也是极少数人的特权与恩荣。你一个劳改释放犯、小商人在家里大操大办、给邓小平做寿,纯粹为党添堵啊!”
wǒ men的文化中,有点智慧神秘化的倾向,将搞不清楚的东西归于智慧,将缜密的逻辑和推理等同于天生,这其实阻碍了人们追求智慧的道路。
每个普通人只要努力,都会拥有属于智慧。这种智慧不神秘,非天授,而来自于学习、实践和深刻系统的思考!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