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芙蓉文章网 人生感悟 儿童科学小故事精选四篇

儿童科学小故事精选四篇

收录时间:2021/10/11 13:30:17

关键字:石墨  向日葵  花盘  地心  

阅读:152

儿童科学小故事精选四篇

导语: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华罗庚。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篇儿童科学小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一、《为什么向日葵会朝向太阳生长》

要看处于什么生长阶段。像工具书那样笼统地说向日葵“常朝着太阳”,是不准确的。

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不过并非即时的跟随,植物学家测量过,其花盘的指向落后太阳大约12度,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细胞拉长,从而慢慢地向太阳转动。在太阳落山后,生长素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转回起始位置,也就是东方。

但是,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为什么最后要面向东方而不是其他方向或朝上呢?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向日葵的繁衍有益处。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摄氏度,就会被灼伤,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但是,花盘一大早就受阳光照射,却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霉菌侵袭的可能性,而且在寒冷的早晨,在阳光的照射下使向日葵的花盘成了温暖的小窝,能吸引昆虫在那里停留帮助传粉。

二、《比钢铁还硬的书》

你也许没有想到有一种比钢铁还硬的树吧?这种树叫铁桦。子弹打在这种木头上,就像打在厚钢板上一样。

这种珍贵的树木,高约20米,树干直径约70厘米,寿命约300~350年,树皮呈暗红色或接近黑色,上面密布着白色斑点,树叶呈椭圆形。它主要分布在朝鲜南部和朝鲜与中国接壤地区,前苏联南部海滨一带也有一些。

铁桦树的木材坚硬无比,比橡树硬三倍,比普通的钢硬一倍,是世界上最硬的木材,人们把它用作金属的代用品。前苏联曾经用铁桦树制造滚球、轴承,用在快艇上。铁桦树还有一些奇妙的特性,由于它的质地极为细密,所以一放到水里就会下沉。即使把它长期浸泡在水里,它的内部仍能保持干燥。

三、《铅笔的历史》

铅笔的历史非常悠久,它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时期。那时的铅笔很简陋(lòu),只不过是金属套里夹着的一根铅棒,甚至是铅块,倒真是名副其实的“铅”笔。而wǒ men今天使用的铅笔是用石墨和黏(nián)土制成的,里面并不含铅。

现代铅笔诞生于16世纪的英国。1564年,有人在巴罗代尔发现了一种名叫石墨的黑色矿物。石墨能像铅一样在纸上留下痕迹,而且比铅的痕迹要黑得多,因此,人们称石墨为“黑铅”。巴罗代尔一带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做记号。后来,人们又将石墨块切成小条,用于写字、绘画。不久,英王乔治二世将巴罗代尔石墨矿收归皇室所有,把它定为皇家的专用品。

不过,石墨条也有它的缺点:容易弄脏手,还容易折断。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用石墨粉同硫磺(liú huánɡ)、松香等混合起来,制成条,这比纯石墨条的韧(rèn)性大得多,也不大容易弄脏手。18世纪末时,只有英、德两国能够生产铅笔。

后来,法国也在自己的国土上找到了石墨矿,但矿的质量不高,储(chǔ)量也少。法国科学家孔德便在石墨中掺(chān)入黏土,放进窑(yáo)里烧制,制成了既好用又耐用的铅笔芯(xīn)。石墨中掺入的黏土的比例不同,铅笔芯的硬度也就不同。wǒ men常看到铅笔头上标着b、hb一类的字母,表示的就是铅笔芯的硬度和颜色深浅。b表示黑度,h表示硬度,所以,hb就是软硬和颜色深浅都适中的铅笔芯,适合写字。

四、《给地球钻个洞》

北欧格陵兰岛的世界之窗公园,游客们可以做一次刺激的“地心旅行”:乘上地心探险船,穿过黑暗的千米隧道进入奇异的地心世界。在这里,游客们可以看到精灵奇异的蝙蝠、热浪袭人的地下熔岩、黑暗中突然出现的钢锯森林,最后坠入地心世界的荒芜极地———死亡泥沼。泥沼慢慢上升把探险船吞没,游客们在惊叫中完成这次地心探险……

地心真的如此可怕吗?它埋藏着什么秘密?

其实,地心一直是人类不懈探索的对象。人类虽然很早就知道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但是,地心蕴藏着什么一直是个谜。科学家发现地球的表层深处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而且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地下深层的岩石忠实地记录了这个星球沧海桑田的变化,埋藏着大地运动、生命起源、资源矿藏的全部秘密,让这些沉默的石头自己“开口说话”,是一代代地质学家的梦想。

在地心安上“眼睛”

西瓜熟不熟,开个口子一看便知。地球这个“瓜儿”太大了,总不能把它剖成两半吧。

科学家想到了好办法。把作为“眼睛”的仪器送到地心深处,去观察和直接获取第一手地下数据和信息。通过安在地心的“眼睛”,人们可以了解到大陆的板块运动,地震、火山过程,生命演化等一系列的地球科学问题。

要把“眼睛”安到地心,必须穿透坚硬无比的地壳和地幔层,钻出一条通往地心的隧道。地球的直径大约为6400千米,也就是说这条隧道至少要挖3200千米才能到达地心。如何穿透坚硬的岩层,并抵抗住地心高达4000℃的高温呢?是世界各国地心计划研究都必须面临的难题。

中国的“入地”计划

美国科学家史蒂文森教授曾提出一个“入地”计划:先挖一个大约300米深的“井”,它的横截面积只有1平方米。然后,在这个“井”里注入10万吨融化的铁水,铁水的重力将对“井”下方的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强,从而自动开凿成一条通往地心的“隧道”。

史蒂文森的计划有点像科幻故事,但真正的科学钻探在世界上已实施30年,已有13个国家打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探测钻孔。科学钻探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科学工程,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与地学水平。

2001年8月4日,我国启动“地心工程”,科学家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打下了中国大陆科钻第一井,并在“井”边建起一个研究所。中国有了自己的“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

现在,这口“井”已深入地下3600米,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科研资料。同时,我国还计划2010年前在青藏高原上打一口10000米的超深井。科学家说,这可是地下“航天”呢,跟制造载人航天飞船一样重要

石墨  向日葵  花盘  地心  

精彩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芙蓉文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19821号     豫公网安备410322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