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理财。在准确地传达出了一种创富理念的同时,它也告诉wǒ men:,是理财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同的人会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性质和收支状况,这些都会使他们的理财侧重点有所不同。即便是同样收入的人,由于对风险的偏好不同,理财风格也不会相同。总的原则是:投资组合的风险系数要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相一致。而收入状况的不同,往往会决定投资者投资比例的分配。 张女士是一位月收入三千元的公司职员;韩先生是一位月收入五千元的个体营业者;孟女士是一位月收入一万元的外企白领。三个人均属尚无理财概念之人,他们想知道,以自己的收入状况来看,如果是“激进型”的,要如何投资?如果是“保守型”的,应如何理财?正所谓:认认真真,清清楚楚花钱,算计到了钱生钱! 月薪3000族 张女士月收入三千元,这是普通职员的基本收入水平,按理性消费计算,每月的吃、穿、住、用、行、通讯、娱乐费用相加,大致在1500元到2500元之间,每月结余500元至1500元。取中间值1000元,储蓄率为33%,这已经很不错了,可一年结余总计为12000元,这样的收入想要在北京攒够房子的首付并不容易。所以,对于“三千族”来说,要投资自己,适时充电,从而提高未来的收入能力。 激进型:200元货币市场基金+200元保险+600元股票或股票型基金 虽然投资风格“激进”,但仍要考虑一旦投资后的翻本机会,还要考虑到失业的可能,建议每月用200元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构建应急现金储备。 激进型投资者对于收益的渴望很强烈,很希望每一分钱都能收益最大化。不过,为了不让意外和疾病这些风险“侵蚀”投资的本金,保险不可或缺。即便保险支出压缩到最低,也应用年收入的8%购买保险。平均每月200元,全部用于购买保障型保险,包括意外保险和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 如果有丰富的证券市场投资经验和充足的,可直接购买股票以获得较高收益,如果投资经验不足或者不允许,可选一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每月用600元定期定额购买,长期平均回报率在7%左右。 保守型:200元货币市场基金+300元保险+500元债券或债券型基金 建立应急现金储备是所有投资者的首要任务,应急现金总额以3到6个月的生活开支为宜。应急现金可以采取银行存款或购买货币市场基金的方式,综合考虑流动性和收益性,倾向于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建议每月用200元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年收益率在2%左右。 保守型投资者投资的基本要求是确保本金安全,万一意外风险或风险来临,将严重损害投资者的资产,所以要把保障做足,将个人无法控制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建议用收入的10%购买保障型保险,平均每月300元。 储蓄存款是保守型投资者的最爱,但是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可以选择一些风险较低,收益适中的固定收益类品种,如债券或债券型基金,长期年收益率在4%左右。 万能型保险或者投资连结保险虽也风险较低、收益适中,但是由于投资期限较长,因此不建议月薪三千元的保守型投资者选择。 投资理财提示:积极充电,提高收入能力;慎选理财产品,可参考基金分析报告选择guǎn lǐ规范、规模适中的基金品种;减少“冲动性”支出,尽可能提高储蓄率。 月薪5000族 韩先生月收入五千元,这是一些企业骨干或个体营业者的普遍收入,这样的人可能拥有私家车,可能在供房贷,消费层次也会比月薪三千元的人稍高,每月各项支出总额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每月结余1000元至2000元之间,取中间值1500元,储蓄率为30%,属于中等水平。 激进型:300元货币市场基金+400元保险+800元股票或股票型基金 应急现金储备方面,每月可用300元购买货币市场基金,风险较小,收益率适中,和活期储蓄相比,可以在保持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收益率,年收益率在2%左右。 为了转移意外和风险,建议用收入的8%购买保障型保险,平均每月400元,其中险保额为一至两年的年收入比较合适,人身险总保额以年收入的三至五倍为宜。 准备好应急现金储备和保险保障之后,可用800元购买收益较高,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品种,如果有证券投资经验和充足的,可以直接购买股票,或根据基金分析报告选择一只表现较好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 保守型:300元货币市场基金+600元保险+600元债券或债券型基金 与激进型投资者相似,保守型投资者每月也可用300元购买货币市场基金,积累应急现金储备,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对于月薪五千元的保守型投资者,可以用收入的12%,即600元购买人寿保险,除保障型保险外,还可以购买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分红型养老保险,有地开始为自己的老年生活积蓄资金。 余下600元,建议购买债券、债券型基金或者平衡型基金等风险较小、收益适中的投资品种,购买方式以每月定期定额投资为宜,债券类投资年收益率在4%左右。 投资理财提示:谨慎消费升级,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尽可能控制开支;关注现金流,尤其是有负债的投资者,防止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