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人生半坡。不知不觉间,走过不惑,到了知天命的年岁。
中年的wǒ men,尴尬、无奈、辛苦。
姜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也要做好儿女的榜样,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为了生计、脸面、房子车子票子不停周旋。”
在慢慢变老的路上,wǒ men如何才能安然老去?
01
中年以后,静能养心
养心贵以静,淡泊宜于性。
在人生最黑暗的那段时间,杨绛先生被下放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可她并没有选择抱怨。
被分配去扫厕所,她就自我开解,像完成其他工作一样,把厕所打扫的干干净净。
被剪掉了头发,她就用女儿之前剪掉的辫子,给自己做了一顶假发。
被人批斗,她也只是沉默不语,不做任何辩驳。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外界如何风雨飘摇,她依然为自己保留了一份净土。
只要有自己的时间,杨绛便会静下心来抄写唐诗宋词,这些诗词被她偷偷贴身带着,在清理打扫之余,“猴子坐钉”式地蹲坐便池挡板上,偷偷诵读,自娱自乐。
或许经历得越多,越能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酸楚,抱怨的那些事,别人或许能理解、能原谅,但终究没有办法替你承受和化解。
把心静下来,走到人生这个阶段,学会沉默,不抱怨、不诉苦,不再把那些难堪和脆弱展示出来,有些事不必说。
生活是一个人的旅程。你心中的苦,想懂的寥寥无几,但凑热闹的比比皆是。
与其忙着诉苦,不如埋头赶路。中年人的世界,沉默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修行。
02
中年以后,动能养身
如果说,静能养心;那么动,则能养身。
人的一生,最要紧的就是健康。左手扛事业,右手担家庭,没有强健的身体,很难挑起这两副重担。
杨绛先生一直保持着锻炼的习惯。
为保持脚力,她每天都会下楼走走,每次都会按照自己的身体状态来决定走多少步,七千步、五千步、三千步,由健步而变成慢慢儿一步步走;哪怕在晚年时已经不再下楼,退到屋里也坚持四肢不偷懒。
同时,她每天都会做一段“八段锦”早课,直到因病住院才停做。
“十趾抓地”还能站稳,“两手托天”仍有顶天立地之感,“摇头摆尾”勉强蹲下,“两手攀足”做不到就弯弯腰,“两手按地”则只能离地两三寸了。
摧毁一个成年人,一张体检报告就够了。健康之外,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不要炫耀你的钱,到了医院,钱都不值钱;不要炫耀你的工作,倒下了,无数人会比你做得更出色;不要炫耀你的房,你走了,那就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你唯一可以炫耀的,只有你的健康。
钱没了再赚,工作丢了再找,房子差一点也是住,身体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人生下半场,最挥霍不起的就是健康。
03
中年以后,知足得安
人生,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
一旦拥有,便会希望维持并拥有得更多,这是wǒ men的欲望在作祟。
正因如此,人心就永远不满、永远不安。wǒ men拥有的再多,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
很喜欢杨绛先生说过的一段话: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
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xīn líng的最佳途径。”
杨绛的一生活得与世无争。赞美和名利不必看重,读书和写作才是心之所向。
因此,就算是出了新书,她也不喜欢宣传,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她深居简出,只耐心整理先生钟书的作品,安心的创作,记录她一家三口的时光。
难怪钱钟书先生也赞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因为她懂知足,也懂自己的内心。
其实,知足,并不是斩断所有欲望,而是要去掉那些不切实际的贪念,明白自己内心到底需要什么。
要想常乐,就必定要知足,毕竟wǒ men如今汲汲以求的一切,在wǒ men离开的时候,也就都化成了过往云烟。
所以,生活不简单,但要尽量简单点过,别因为专注于对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近在眼前的幸福。
04
杨绛曾在《走在人生边上》书中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多少人只是又操心又苦恼地度过了一生。贫贱的人,为了衣、食、住、行,成家立业,生育儿女得操心。
富贵的,要运用他们的财富权势,更得操心。哪个看似享福的人真的享了福呢?
中年以后,是一个略微尴尬的年纪。无论是50岁的来临,还是即将到来的未知岁月,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从现在起,把生活中的烦恼化大为小,慢慢找到生活的意义,分一些时间给自己,懂得修炼自己的内心,学会好好爱自己。
那不管是中年,还是往后余生的日子,wǒ men才能站在人生一定的高度上,去走好以后的路,迎来人生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