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正式拉开2015年的春运大幕。今年春运自2月4日至3月16日,总共40天,春运大军将再创纪录。据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春运期间,不含公共电汽车和出租车,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32亿人次,比2014年增长3.4%,其中铁路约2.95亿人次,增长10%。
近32亿人次的流动量,这是何其的壮观啊!这意味着全国上下每个人都会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出行至少两次,这中间含不包括自驾车辆。这么沉重的交通负担,这么大规模的全名迁移,这样的重负哪个民族能够承担得了的?但只有中国,因为这就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华子孙必须具备文化习俗,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孝。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每年春运,伴随越来越浓的年味,满怀亲情乡愁的各路游子,纷纷扛着大包小包奔向汽车站、火车站、机场,踏上既辛苦又温馨的行程。归家后,一路颠簸的疲倦,在父母烹制的家常菜中化作甜蜜,而在家短短几日的停留,又让乡愁化作隽永。
春运这场国人的大迁徙,不但牵动人们的xīn líng,还与人的尊严、权利、安全、情感等诸多元素息息交织。恰恰如此,春运始终都是公众对政府和铁路、客运站、民航的一次公信力和年度民生的大考,而人们似乎也更加习惯用春运来衡量政府在这方面的作为。伴随着时代的节拍,中国的铁路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公路已经进入高速时代,民航已经进入平民时代,公民自然就会要求春运的高效率,既然花了纳税人那么多的银两,修了高铁、高速公路、民航站,就得让回家的人们走得快一点、走得舒服一点。现在虽然不能说春运的能力已经过关,但有很大改善是真真切切的。
纵观春运发声的这几年,不可否认,wǒ men在进步,社会在进步,政府也在进步。可以说,每一年的春运都是一段丰富的国民迁徙故事的大集合。如果从时光的纵向轴来看,它的变与未变,恰恰就是时代向前的缩影。必须承认,随着铁路、高铁、高速公路网的完善,民众的出行选择已经多样化;网络等多种购票渠道的开通,买票的难度已有所缓解,就连被诟病已久的12305网站的拥挤状,也有所改观。这些都可以视为是春运季中看得见的进步。而wǒ men的代步工具也渐渐的由慢悠悠、摇摇晃晃的班车,发展到现在的火车压轴,客运、航空全面开花的新形势交通运输格局。
春运在路上,wǒ men在路上,wǒ men的社会也在路上,这是一个甘苦与共、同舟共济的过程。从政府部门到运输企业,从出行的人到留下的人,都有一份行动起来的责任,守望相助,携手前行。哪怕是一句善意的提醒、一次文明的排队、一杯热乎的茶水,都蕴含着改变现状的正能量,都是筑造温暖回家路的一块基石。